全球服裝行業市場規模數據
❶ 我國和國外的服裝行業發展現狀
由於市場的開放,出口紡織品數量的增加,現行標准已不能滿足產品質量和市場變化的要求。大多數的合資企業、獨資企業以及有出口任務的企業,採用協議標准,按供需雙方的協議合同考核和驗收產品。而習慣於依賴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企業,聲稱沒有標准制約了企業的產品開發。
縱觀國內紡織品市場尤其是製成品和服裝市場上涌現出的很多被消費者認可的名牌產 品,其生產企業無一不是執行嚴格的技術標准和檢驗制度,無一不是採用優於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企業內控標准。名牌產品是以優良的產品質量為基礎,以高水準的標准為支撐,這些共識和實踐對促進紡織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的紡織品標准現狀
與紡織工業的發展相適應,我國紡織標准化工作不斷地得到完善和提高,取得不小的成績,紡織標准化工作為適應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紡織工業的發展需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表現在:
1、從紡織材料到製成品和服裝的標准已形成體系和規模。截止2002 年底,共有紡織品和服裝標准885 個(不包括纖維原料標准),其中國家標准383個,紡織行業標准502個,形成了以產品標准為主體,以基礎標准相配套的紡織標准體系,包括術語符號標准、試驗方法標准、物質標准和產品標准四類,涉及纖維、紗線、長絲、織物、紡織製品和服裝等內容,從數量和覆蓋面上基本滿足了紡織品和服裝的生產和貿易需要。
2、紡織品標準的采標率列為前位,基礎標准與國際接軌。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對國際標準的采標率,國內平均水平約為44%,而紡織品的采標率達80%。ISO中有關紡織品和服裝的標准約有280多個。紡織行業對這些國際標准進行了研究,已經在不同程度上採用或已列入年度採用計劃。除採用國際標准外,還不同程度的採用了國外先進國家的標准,如美國標准、英國標准、德國標准和日本標准等。特別是基礎的、通用的術語標准和方法標准基本上採用了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使制定的國家標准達到了國際標准或相當於國際標準的水平。
3、各類標准發揮了巨大作用。與國際接軌的基礎標准,對統一紡織工業科技術語、統一紡織材料和產品的檢測手段、統一規范產品的性能指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依據這些檢測方法試驗出具的數據不僅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可比性,而且也得到了國外客戶的認可,對紡織品貿易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制定的大量的紡織產品標准,適應了產品的發展和需要,解決了無標生產的問題,為企業的大量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了技術依據。
4、企業的標准化理念對提高產品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從1989年《標准化法》實施以來,企業的標准化工作逐步加強,參與標准化的熱情越來越高漲。
但是,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的標准體制和標准內容逐漸顯現出了其弊端,具體表現在:
1、在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紡織產品標準是生產型的,標準的制定以指導生產為主要出發點,技術要求與生產工藝緊密相聯,指標定的過細過死,特別是標準的制修訂速度滯後於產品的開發速度。有些企業認為標准水平太低,而有的企業卻認為標准指標過高,形成了對標準的不同要求和評價。
2、隨著紡織製品的成品化成為趨勢,消費者對服飾和家庭裝飾水平要求的提高,原料質量與製成品質量不配套的問題日益突出。例如,面料標準的色牢度差,水洗尺寸變化率大,缺乏實用性能考核指標等,由於標准不銜接引起的糾紛時有發生,消費者的投訴難以得到解決。
3、以前采標的指導思想是結合中國國情,考慮到國內現有設備和工藝條件,因此使我國采標的多數標准為「 非等效」或「參照」。除基礎標准接軌程度較高外,盡管有不少的產品標准前言中寫明是採用國際或國外先進標准,但僅有少數指標甚至個別指標與國外標准一致,或採用的試驗方法是採用國際標準的,因此,大多數產品標準的指標和水平沒有真正與國外接軌。
4、由於市場的開放,出口紡織品數量的增加,現行標准已不能滿足產品質量和市場變化的要求。大多數的合資企業、獨資企業以及有出口任務的企業,採用協議標准,按供需雙方的協議合同考核和驗收產品。而習慣於依賴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企業,聲稱沒有標准制約了企業的產品開發。
與國外先進標準的差距
首先,形成的標准體系不同。ISO或國外的國家層面上的紡織標准,主要內容是基礎類標准,重在統一術語,統一試驗方法,統一評定手段,使各方提供的數據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形成的是以基礎標准為主體,再加上以最終用途產品配套的相關產品標準的標准體系。在產品標准中僅規定產品的性能指標和引用的試驗方法標准。對大量的產品而言,國外是沒有國家標準的,主要由企業根據產品的用途或購貨方給予的價格,與購貨方在合同或協議中規定產品的規格、性能指標、檢驗規則、包裝等內容。
我國現行的紡織產品標准有不少是計劃經濟體制時的產物,形成的標准體系以原料或工藝劃分的產品標准為主,目前主要分為棉紡織印染、毛紡織品、麻紡織品、絲產品、針織品、線帶、化纖、色織布。近年來也以用途制定標准,但所佔比例極小。標准中除性能指標外,還包括出廠檢驗、型式檢驗、復驗等檢驗規則的內容,形成了各類原料產品「紗 線―――本色布―――印染布」的標准鏈。
其次,標准發揮的職能不同。國外將國家層面上的公開標准作為交貨、驗收的技術依據,從指導用戶購買產品的角度和需要來制定,人們稱之為貿易型標准。企業標准才是作為組織生產的技術依據。這種貿易型標準的技術內容規定的比較簡明,比較籠統,比較靈活。
與之相反,我國大多數的產品標準的職能是用以組織生產的依據,從指導企業生產的角度的需要來確定,人們稱之為生產型標准。為了便於企業生產,標准在技術內容方面,一般都規定的比較具體,比較詳細,比較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紡織產品的新品種不斷涌現,決定了簡明靈活的貿易型標准更能符合市場的需要。我國的生產型標准范圍較窄,覆蓋的產品種類較少,造成標準的數量不少,但仍跟不上產品的發展速度。
第三,標准水平有差距。由於標準的職能不同,標准技術內容,如在考核項目的設置上,在性能指標的水平上等均有一定的差距。
國外根據最終用途制定的面料標准,考核項目更接近於服用實際,如耐磨、紗線滑移阻力、起毛起球、耐光色牢度等。我國的面料標准還缺少諸如接縫滑移、起毛起球、乾洗尺寸變化、耐光色牢度等考核指標,不能適應人們對服用產品舒適美觀性的要求。對服裝的考核主要側重服裝的規格偏差、色差、縫制、疵點等外觀質量,判定產品等級時忽略了 構成服裝的主要元素―――面料和里料。
我國按生產型標准理念制定的標准,不能適用貿易關系超出生產方和購貨方這種情況,例如,按染料類別和工藝制定不同的色牢度等級,在貿易交貨驗收中確定考核依據較為困難。而國外標準的質量指標控制嚴格,色牢度普遍高於國內指標1~1.5級,尤其是摩擦色牢度相差更多。
翻開產品標准,為數不少的標准文本中寫有「優等品相當於國際先進水平,一等品相當於國際一般水平」等,實際上僅是個別單項指標水平達到國際水平,但綜合性能達不到;還有個別標為采標的標准,其內容與國外標准相差甚遠。
第四,國外標准形成了技術壁壘。隨著貿易壁壘逐漸減小,各國都在藉助於TBT有關條款規定,製造技術壁壘。而製造技術壁壘的有效途徑就是法規和標准。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2002年7月19日共同頒布的指令2002 /61/EC―《對歐盟委員會關於限制某些危險物質和制劑(偶氮染料)的銷售和使用的指令76/769/EEC的第 19次修改令》,連同歐盟委員會2002年5月15日頒布的關於修改並發布授權紡織產品使用歐共體生態標簽(Ec o-label)的決定(2002/371/EC),歐盟在為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的市場准入構築完整的「綠色屏障」 方面邁出了兩個重大的步伐。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可能受到的影響顯然是不可低估的。
由於諸多原因,在進口紡織品中不乏有劣質產品和不合格產品。但我國技術法規和強制性標准欠缺,不能有效監督進口產品的質量。2000 年就著手制定的《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要求》至今還未批准,對國外的不良產品起不到抵擋作用。
❷ 服裝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網路新聞:07年內衣,運動裝市場
❸ 電商服裝的市場容量多大擴張趨勢如何
中國服裝電商市場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
2015-2018年期回間得益於我國電商行業的答迅速發展,我國服裝電商市場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2018年我國服裝電商市場規模為8205.4億元,同比增長22.0%。估計2019年我國服裝電商市場規模達10133.7億元。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服裝行業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近年來,來服裝消費已經從單一源的遮體避寒的溫飽型消費需求轉向時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費潮流。在中國巨大的市場內需已經成為國內服裝行業平穩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加和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提升,無論城鎮還是農村居民,用於服裝的消費仍在不斷增長。
從年齡來看,25-45歲的消費者主導了市場,預計在未來幾年也將呈現類似的趨勢。
❺ 服裝行業,在世界的前景怎麼樣
——原標題:2018年全球服裝零售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零售額穩步增長
全球服裝零售規模穩步擴大
受全球經濟增長的推動,人們可支配收入穩步提升,進而推動全球服裝零售業規模不斷壯大。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服裝零售業總零售額達14382億美元,2014-2018年間復合年增長率為4.2%。
分類別來看,全球服裝可分為下裝、襯衫、運動休閑服、內衣、毛衣、外套、定製及其他。2018年,全球服裝零售市場主要以下裝及襯衫為主,零售額均超過2300億美元,占服裝零售總零售額比重分別為16.3%、16.0%。
全球服裝零售呈現五大趨勢
未來,全球服裝零售行業將呈現以下趨勢:一是全球消費者對時尚商品的需求將進一步升級為有趣、隨時可用、可持續且價格合理,因此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轉向服裝租賃和二手服裝,隨著二手、租賃等業務模式的不斷發展,品牌獨家銷售或許不再成為消費者的購物路徑。
二是年輕的一代,包括Z世代和千禧一代將成為服裝零售的購買主力軍。這一購物主力軍越來越多的依賴自己的購物習慣,並且看重商品、品牌與自己的價值觀是否苟同。
三是快速已經逐漸成為了行業標准,尤其是對在線零售而言更是如此。除了像電商巨頭亞馬遜推出了快速發貨、配送等一站式服務外,越來越多的平台正在試圖加快購物流程,如將購物功能在社交媒體埠進行整合以及視覺識別購物等。從技術到服務,及時快速的購物體驗正在成為全新的消費指標。
四是顛覆將成全球服裝零售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外部來看,社媒勢頭和技術發展催生了大批新興品牌和商業模式,而這些角色正在挑戰傳統行業現狀。與此同時,為了在需求旺盛的年輕消費者中競爭並保持相關性,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正在進行自我顛覆以呼應新趨勢,試圖打造自己的全新品牌、產品和商業模式。
五是服裝款式設計和潮流更替不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品牌和商家們將利用技術加快產品線更迭的頻率。例如,自動化數據工具將有助於企業採用靈活的訂單生產周期,更快地響應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
——以上數據來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❻ 中國服裝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近日表示,紡織服裝工業1-8月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6.7%,高於全國製造業平均水平;預計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全年產值將突破7萬億元,全行業企業產值將突破9萬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2bb973d78b464679.html
服裝增速則落後於整個行業。統計數據顯示,1-8月,全國服裝行業生產服裝192億件,同比僅增長0.81%,主要是針織服裝出現負增長拖累了服裝板塊整體表現。
高勇指出,需求不振仍是造成紡織服裝行業增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國內社會消費品增速較前兩年下降明顯,目前紡織服裝消費品增速已經降至9%左右,增速低於全國消費品增速。最大問題則是出口不振,前8月紡織服裝行業出口規模達到1891億美元,同比下降4.45%,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負增長。其中服裝出口下降明顯,同比下降6.34%。前8月對美出口仍保持9%的同比增速,但紡織服裝產品對歐洲和日本的出口下降明顯。
紡織業當前的增長速度比較正常,符合現在國內經濟運行情況和行業結構轉型的實際。
❼ 中國服裝行業的市場分析
服裝業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廣東擁有涵蓋面輔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場在內的完善產業鏈,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明顯。但是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廣東省服裝行業地位下降,產量整體趨於下降,在全國比重不到20%;銷售總額持續下降。產業發展面臨資源和環境挑戰,自主創新瓶頸,周邊國家服裝業的崛起挑戰,國內其他地區的激烈競爭以及國際市場沖擊等挑戰。未來,廣東服裝業要從整體上加快產業升級,發展服裝業總部經濟和時尚創意產業;建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現代服裝產業體系。
產量整體趨於下降
服裝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是服裝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我國服裝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以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三大經濟圈為輻射中心,在服裝主產區廣東省等地,圍繞著專業市場、出口優勢形成了眾多以生產某類服裝產品為主的產業集群。
服裝業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廣東擁有涵蓋面輔料、制衣、印染加工、集散市場在內的完善產業鏈,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明顯,擁有26個服裝特色產業集群,其中包括中國品牌服裝製造名鎮—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中國化纖產業名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等。
面對挑戰,廣東服裝業要從整體上加快產業升級,發展創新的、現代化的服裝產品,發展服裝業總部經濟和時尚創意產業;要推進產業升級,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現代服裝產業體系。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❽ 服裝行業如何進行數據分析
1、訂制來出你的年目標與各季度源目標。如:年銷售任務100萬,那麼春夏銷售40%,秋冬銷售60%。
2、根據你的年度目標來訂貨。假設你春夏要銷售40萬,你的店鋪正常鋪貨需要10萬,銷售的平均折扣是8折來計算,那麼你的訂貨額至少都要在60萬才能支撐你整個春夏季的銷售。
3、在銷售過程中要做的數據分析主要有:同比、環比、進店率、成交率、試衣率、連帶率、回頭率、單品類銷售適銷率和佔比分析、尺碼適銷率分析。
4、以上的各項數據都將會是你下季度或下一年訂貨、年目標的參考數據。
❾ 國家服裝產量 排名
2007-2008年紡織服裝行業展望與市場預測
服裝行業是紡織業中的支柱子行業,在拉動整個紡織業的經濟效益方面起到極其重要作用,也是國內消費市場中的熱點,更是我國對外出口貿易獲得外匯順差的主要產業之一。回顧2005年,我國實際完成服裝總產量147.98億件,比上年增長16.84%,企業績效持續增長,2005年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增幅高達32.55%,是「十五」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的第一年,紡織服裝行業在05年迅速發展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截止2006年8月,我國實際完成服裝總產量106.27億件,比上年同期增長11.02%,為「十一五」紡織服裝行業的穩步發展起到一個良好的開端。
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我國與發達國家紡織業的相互依存度高,紡織服裝出口是拉動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力量之一。2005年,盡管受到了人民幣升值、貿易摩擦不斷、原材料價格波動等諸多的因素的不利影響,但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又上新台階,出口額755.2億美元,同比增長19.6%,占紡織服裝貿易總額的比重為57.1%;紡織出口產品附加價值提高,在國際高檔服裝市場已經佔有一席之地;紡織產業布局調整,服裝出口生產集中度提升。
2005年,世界各國取消了紡織品和服裝進口配額,全球紡織品和服裝貿易永遠告別配額時代,全面回歸自由化,進入「後配額時代」。在後配額時代,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即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又面臨挑戰,紡織服裝行業進入大規模洗牌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加快,行業產能相對過剩,國內行業競爭加劇,也必然驅動產業技術的升級,從而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本研究報告依據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服裝信息中心、全球紡織、國家經貿委、國家研究發展中心、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中國行業研究網等以及國內外相關刊物雜志的基礎信息,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整體運行情況進行了詳實的分析,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對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是紡織服裝行業及相關結構全面了解行業發展現狀,准確把握行業發展脈搏,制定有效經營和投資策略的可靠參考依據。
參考資料:http://www.51report.com/research/detail/11587149.html
1
給你些資料 希望對你有用
阿根廷服裝銷售量約為330億到350億美元佔南美市場整個年均市場總值的11%。阿根廷的紡織,服裝部門產值也占整個工業部門總產值的11%。阿根廷正在進行紡織、服裝以及主要原材料和耗材的國際化進程。阿根廷是南美重要的棉花生產地和羊毛生產地,也是主要的出口國。阿根廷生產同樣多的天然纖維和人工纖維。阿根廷的紗線、面料及服裝約占整個紡織工業附加值的60%,這三種生產活動中,面料的生產是最重要的,幾乎占所有紡織產品產量三分之一。在南美市場中,阿根廷是毛紡織品(纖維,毛線,毛織物,毛衣)的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也出口一小部分的綿紡織品。其中棉料服裝出口量占產量的六分之一,而毛衣出口量占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阿根廷附近國家及南美北部的國家都是其出口對象。過去幾年來,阿根廷紡織工業一直是投資的目標國,為了應對國內的需要,大部分的投資都是用於提高質量,減少成本和擴大紡紗機的產能。阿根廷紡織業促進基金會日前稱,2007年阿根廷紡織業資金投入達到3.17億美元,與2006年同比增長48%,創造歷史新高。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自2004年以來,該國紡織業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紡織業促進基金會最新的調查顯示,阿根廷大多數紡織企業在去年四季度依然保持著積極投資的勢頭。紡織機械的進口由2002年2300萬美元到2007年的1.48億美元,增長了5倍以上。阿根廷從中國進口紡織機械的進口量由2003年的300萬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343萬美元,佔到阿根廷總進口紡織機械的16%,增長了近750%,成為阿根廷紡織機械第二大進口國。阿根廷的產業升級換代,是中國紡織機械企業佔領阿根廷市場不容錯過的契機。
2
2008中國紡織工業的契機年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
●2007年,我國紡織工業持續發展,運行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增強,骨幹企業成為主力軍
●2008年仍將是中國紡織工業比較快速和平穩發展的一年,也是加快結構調整、大力提高創新能力的一年
●2008年,紡織品和服裝出口仍將會有兩位數的增長,但增速可能有所下降
●創新是中國紡織工業2008年的主旋律
●2007年行業發展四大特點●
2007年是我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的一年。特別是黨的十七大的勝利召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決定了前進的方向。
紡織工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2007年我們在良好的產業經濟環境下,取得了新的進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上:
第一,持續發展。2007年,紡織工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2007年工業總產值達到了30800億元,可比價格增加了21.1%。主要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為2425萬噸左右,同比增長84.5%。其中服裝產量為600億件,同比增長17.6%。由於主要產品的產量都是高速增長,所以全行業的加工總量達到了35600萬噸左右,比2006年提高了15%。
第二,大幅提升。紡織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應得到了較快的提升。全行業主要業務的收入達到了26786億元,同比增長22%。全行業的利潤總額1到11月份為1063億元,同比增長36.9%。規模以上企業的產銷量達到了97.3%,全行業勞動生產力大幅度提升,達到了10.044萬元/人,比前一年增長了24.1%。由於管理水平的提高,2007年是從業人數增加最少而產值效率最好的一年。
第三,國際競爭力增強。2007年,紡織工業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200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717億美元,同比增長18.86%。其中,紡織品560.9億美元,同比增長15%,服裝1157億美元,同比增長20.9%。這是海外統計的數字。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出口競爭力的系數由2002年的0.62,上升到2007年的0.81。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額從532億美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700多億美元。全球經濟的步伐加快,國際貿易的投資增長,給中國的紡織工業、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提供了機遇。同時,中國紡織工業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制度創新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和市場佔有率。
可以說,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受到發達國家和其他各國的采購商和消費者的青睞,為各國消費者提高消費水平做出了我們的貢獻。
第四,骨幹企業成主力。2007年,一批骨幹企業成為紡織行業國內外競爭的主力軍。大批中小企業完成了進一步調整、重組結構的艱巨任務。根據2007年1到11月份的統計數據,全行業43,309戶企業平均利潤為3.97%,利潤率超過10%的企業為3069戶,較全行業戶數的7.01%。超過平均利潤率3.97%的企業數量佔到了31.48%,這些超過平均利潤率的企業利潤佔全部利潤的81.19%,平均利潤率達到了8.43%。
上述數據告訴我們,1/3的骨幹企業,由於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在國內外市場有好的產品,有品牌,附加值和效益都比較高,成為行業的主力軍。而2/3的企業,由於常規產品沒有特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競爭的優勢,效益比較差。
這2/3的企業,出現了三個突出的矛盾:一是同類產品的生產能力與市場約束的矛盾;二是個性化、時尚化、功能化的消費趨勢,與產品結構性的矛盾;三是生產成本快速上升,與市場價格傳遞不出去的矛盾。這些企業面臨著進一步的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
●2008年的新機遇●
200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實施第十個五年計劃的一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同時也是國際上有影響的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年。
雖然國際市場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但總體來說,2008年仍然將是中國紡織工業比較快速和平穩發展的一年,也是加快結構調整、大力提高創新能力的一年。
國內外紡織品市場的拉動,為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一是潛力巨大的國內紡織品市場。目前,中國紡織品80%左右在國內消費,國內巨大市場是中國紡織品發展的主要動力力量。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13億人口的消費水平將日益提高。衣著類和家用紡織品的消費將持續增強。特別是城鄉條件的改善,讓家用紡織品得到快速發展。2007年1到11月份的統計資料顯示,1954戶家用紡織品企業的消費增加了22%。越來越多富裕起來的人群對於美的追求,加速了衣著和家用紡織品消費結構的調整。2007年11月,社會消費品的總額比上年同比增加了18.8%,同時,隨著工業、交通、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紡織產業的需求也將快速增長。2008年,中國紡織品的國際潛力將進一步釋放,也為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二是國際紡織品市場。2008年,全球經濟包含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美國經濟的影響。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需求的帶動,國際經濟調控力已經比20世紀90年代和80年代大大提高了,世界貿易不會大幅度地調整。在國際環境沒有出現大的國際事件的情況下,對我國的紡織品出口也不會出現大幅度下降的局面。
2005年,我國的出口服裝總額為5300億美元,而從2005年到2006年,全球紡織品年貿易增長率是8.3%,這表明了國際紡織品的消費隨著國際經濟的增長而穩步增長。中國紡織工業這幾年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產業能力的優勢、產業檔次的提高,讓我們的出口價格有所提高,而提高的速度在減緩。
2008年,由於國內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與歐美市場的價格空間仍然存在。因為我們的價格是他們本地生產價格的1/3到1/4甚至是1/5的水平。因此,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在2008年,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仍然將會有兩位數的增長,但增速可能比2007年有所下降。
創新是中國紡織工業2008年的主旋律。2008年中國紡織工業,要提高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意識,進一步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加快結構的調整,轉變行業發展方式,使中國紡織工業登上一個新的台階。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我國紡織工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中國從一個缺衣少被的時代,轉變為一個紡織生產的大國、紡織的出口大國和紡織品及相關產品進口的大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從1980年的341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3500萬噸;紡織品出口從44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1711億美元。2006年底,中國的紡織纖維加工總量佔全球的41%,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佔全球的27.16%,中國的化纖產量佔全球的49.6%,中國的紗產量佔全球的45.7%。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要歸功於改革開放的政策,其次是科技進步,其核心就是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科技的創新,管理的創新等。
新對策
調整自己 適應產業發展
歐瑞康紡織集團CEO 福格倫德博士
●影響紡織行業發展的主要有四大因素:自然因素、市場因素、政治因素和企業家因素
●創新、靈活性、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關注產品品質,是應對市場多變的最好措施
●自我調整,不斷改變,適應行業的發展變化
毋庸置疑,近年來,中國經濟和紡織行業一直保持著不斷、高速發展,但是在增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小的波動。今天我的主題是:在經濟增長的波動期間,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作為紡織企業,我們在中國經濟大潮中比較關心的問題有以下這些:在市場經濟的運行中,有哪些因素影響著我們行業的發展?在下滑及多變的市場當中我們的應對措施,以及我們怎樣樹立自己的品牌和怎樣整合資源?還有各種網路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