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國內外現狀
❶ 服裝行業的現狀如何
服裝行業的話在現在來說是屬於夕陽產業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而且服裝行業的投入也是需要很大的,對於企業的服裝版型研發以及生產跟銷售渠道都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
❷ 服裝的行業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服裝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行業逐漸向科技化、健康化等方向發展,這也對我國服裝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是中國從服裝大國建設服裝強國的關鍵。建設服裝強國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裝科技生產力的跨越式進步,實現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
由上圖可見,我國服裝行業原材料供應省份多分布在沿海地區,隨著中西部大開發的深入,中西部各個省份開始承接產業轉移的大潮、服裝產業由沿海向內地轉移、各地興建服裝工業園區。2012年內陸省份已經成為服裝企業投資活躍的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仍然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等省逆勢而上,實現了較快發展。
2012年1-6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124.7億件,比2011年同期增長7.73%,其中梭織服裝63.52億件,針織服裝61.18億件,分別比2011年同期增長8.05%和7.40%。;規模以上企業14243家,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6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66%;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4538億元。
我國服裝企業要認清當前形勢,看清行業發展方向,加快產業升級,不斷推出名牌產品,打造價值鏈營銷,實現文化與工藝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立於不敗之地。
總體來說我國服裝行業呈上升趨勢,而隨著一些電商的加入,使得競爭更加激烈。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為用戶謀取了更多優惠和便捷。繼而服裝特賣活動在這種環境下產生,主攻圖書產品的當當也進入了服裝的特賣行列。當當網3月底在自家特賣頻道「尾品匯」展開聲勢浩大的特賣活動,在為用戶提供優惠的同時,也對整個服裝行業有著積極進步的影響。
清明小長假期間,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布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通知顯示,目標價格政策是在市場形成農產品價格的基礎上,通過差價補貼保護生產者利益的一項農業支持政策。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後,取消臨時收儲政策,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和種植面積、產量或銷售量等因素,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國家不發放補貼。具體補貼發放辦法由試點地區制定並向社會公布。 服裝工業化生產的工藝流程是:產品計劃→選定設計→樣品製做→工業化樣衣製做→紙樣擴號(尺寸放大與縮小)→裁剪→縫制→整燙→檢驗→成品。
服裝生產的主要設備是工業縫紉機和裁剪與整理熨燙設備。工業縫紉機發展趨向是;高速、單機自動縫紉、單機專用縫紉和多工位自動縫紉。為提高設計和管理能力,服裝行業中已開始應用電子計算機。
70年代以來,關於服裝功效的科學研究受到人們很大的重視。其內容是:
①研究人體、服裝與環境氣候之間的關系;
②研究服裝材料的服用性能;
③對不同使用范圍作最佳服裝設計;
④從健康、衛生和舒適方面改善服裝性能。 不同的服裝企業有不同的組織結構、生產形態和目標管理,但其生產過程及工序是基本一致的。服裝生產大體上由以下八道主要生產單元和環節組成。
1.服裝設計一般來說,大部分大、中型服裝廠都有自己的設計師設計服裝款式系列。服裝企業的服裝設計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成衣設計,根據大多數人的號型比例,制定一套有規律性的尺碼,進行大規模生產。設計時,不僅要選擇面料、輔料,還要了解服裝廠的設備和工人的技術;第二類是時裝設計,根據市場流行趨勢和時裝潮流設計各款服裝。
2.紙樣設計當服裝的設計樣品為客戶確認後,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戶的要求繪制不同尺碼的紙樣。將標准紙樣進行放大或縮小的繪圖,稱?quot;紙樣放碼,又稱推檔。大型的服裝廠多採用電腦來完成紙樣的放碼工作,在不同尺碼紙樣的基礎上,還要製作生產用紙樣,並畫出排料圖。
3.生產准備生產前的准備工作很多,例如對生產所需的面料、輔料、縫紉線等材料進行必要的檢驗與測試,材料的預縮和整理,樣品、樣衣的縫制加工等。
4.裁剪工藝一般來說,裁剪是服裝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其內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劃樣要求剪切成衣片,還包括排料、鋪料、算料、坯布疵點的借裁、套裁、裁剪、驗片、編號、捆紮等。
5.縫制工藝縫制是整個服裝加工過程中技術性較強,也較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過合理的縫合,把各衣片組合成服裝的一個工藝處理過程。所以,如何合理地組織縫制工序,選擇縫跡、縫型、機器設備和工具等都十分重要。
6.熨燙工藝成衣製成後,經過熨燙處理,達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觀。熨燙一般可分為生產中的熨燙(中燙)和成衣熨燙(大燙)兩類。
7.成衣品質控製成衣品質控制是使產品質量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得到保證的一項十分必要的措施,是研究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產生和可能產生的質量問題,並且制定必要的質量檢驗標准和法規。
8.後處理後處理包括包裝、儲運等內容,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最後一道工序。操作工按包裝工藝要求將每一件製成並整燙好的服裝整理、折疊好,放在膠袋裡,然後按裝箱單上的數量分配裝箱。有時成衣也會吊裝發運,將服裝吊裝在貨架上,送到交貨地點。為了使工廠按時交貨,趕上銷售季節,在分析服裝產品的造型結構、工藝加工等特點後,對紙樣、樣板設計、工藝規格、裁剪工藝、縫紉加工、整燙、包裝等各個生產環節制定出標准技術文件,才能生產出保質、保量、成本低並滿足消費者、客戶需求的服裝。
❸ 中國服裝業的現狀是怎麼樣的呢
第一,以終端零售為主的實體店,其無法開門營業,即使最近可以開門營業,但是銷售業績也很差,甚至不開張都是很正常的,庫存壓力大,很多現金流不充足的企業會在這次的疫情中倒下。而中國潮流服飾的現狀是,例如漢服熱,太過於單純的復古,對現代元素加入的比較少,成了穿在身上的藝術品,藝術品是拿來珍藏欣賞的,而不是「悅為己衣「展示給看到自己的人的,反而成了另類。
這也是我國服裝業只能替別人加工高檔名牌服裝、自己的產品難以成名的原因。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但中國服裝產業整體發展很不平衡。但是伴隨而來的卻是質疑,抄襲。國內的潮流發展比較晚,對於設計而言,國內現狀真的不敢恭維,現在抄襲雖然有所好轉,少了那種完完全全打板國外潮牌的情況。不過那些原創設計並沒有體現出一個好的產品。
以"快、狠、准"為主要特徵的快時尚迅速興起,帶動全球的時尚潮流。快時尚服飾始終追隨當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櫥窗陳列的變換頻率更是一周兩次。快時尚的核心在於供應鏈的整合。
❹ 中國服裝業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現狀:
日益增大的庫存壓力。
2.缺乏自主的設計風格 服裝設計是中國服裝企業普遍的軟肋。
3.業專業人才匱乏 深入過服裝行業的人才會清楚的意識到,服裝行業整體人才隊伍(生產管理、設計、營銷、廣告等)非常貧乏。
❺ 國內外服裝業的現狀
中國:大而不強。
近日,今年三季度部分紡織服裝公司季報公布,數據顯示多數公司利好。伴隨著這一喜訊,有關服裝行業將迎來行業「拐點」,即將走出行業低谷的說法開始傳播。事實是否如此?種種因素決定了「拐點說」顯得言之過早。
截至10月31日,有82家紡織服裝公司公布三季報,其中,有68家公司實現盈利,另有14家公司報虧。也就是說82家紡織服裝公司有逾8成公司報喜。進而有人得出了行業「拐點」來臨。對此,其給出的理由是棉價「過山車」對紡織企業的影響正逐漸消除,具有一定規模與實力的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最先恢復過來。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了異議,原材料價格只是影響服裝業的部分原因,而目前困擾服裝業發展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河北省紡織與服裝協會會長王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企業數字指標好轉,只能表示某個服裝品牌或者說是行業局部,得到了好轉,而影響服裝業整體發展的根本問題,比如產能過剩問題、發展方式問題、同質化問題、勞動力成本增高等問題仍然存在,服裝業發展仍然困難。
王超以河北省容城縣服裝業為例,指出了當前國內服裝業面臨的現狀。
據介紹,河北省作為服裝大省,「大而不強」的特點突出,而這恰恰是中國服裝業的特徵。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在河北省部分縣市形成了服裝產業集群,容城縣就是其中一個。
截至去年年底,容城縣擁有服裝企業830家,年生產服裝4億多件(套),經過貼牌的產品主要外銷往歐洲市場。包括皮爾卡丹、哥倫比亞戶外等知名服裝品牌都在容城擁有代工廠。
而目前勞動力工資增長,成為容城縣服裝業發展的枷鎖,且越來越緊。2010年工人工資是1000多元,2011年上半年漲到1500元,2012年年初突破了2000元,否則招不到工人只能停產。
在面對招工難的同時,容城縣部分服裝企業去年來還不得不面對訂單減少而導致的開工不足問題。
王超說,容城縣的服裝業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服裝業的縮影。服裝行業保持可持續性發展,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轉變發展方式、結構升級並不是短時間就能做到並看到效果的。
國外:
二戰後至今美國的紡織服裝業,無論是其就業人數占總製造業人數的比重,還是其產值佔美國
GDP的比重都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反映了美國紡織服裝業的逐漸衰落;但與此同時,由於其人力資本、基礎設施、技術水平、金融市場方面占據較大優勢,因此其綜合競爭力仍高於中國、印度等國。
❻ 服裝行業的發展現狀
服 裝運營主要包括三個環節:研發設計、加工生產以及品牌渠道運營。服裝價值鏈上的利潤分配約為:研發設計佔35%,品牌渠道運營佔55%,加工生產佔10%。這就形成了男士時尚休閑鞋和服裝行業的微笑曲線,設計研發和品牌渠道運營環節所獲得的商業價值遠遠高於生產加工環節。
根據男士時尚休閑鞋和服裝的微笑曲線,研發設計和品牌渠道運營環節所獲得的商業價值遠遠高於加工生產環節。由微笑曲線時尚休閑男裝行業可延伸出3種經營模式:專業加工模式、輕資產運營模式、縱向一體化模式。
(服裝的微笑曲線是指這三個環節研發設計、加工生產以及品牌渠道運營利潤曲線似微笑狀。) 由於市場的開放,出口紡織品數量的增加,現行標准已不能滿足產品質量和市場變化的要求。大多數的合資企業、獨資企業以及有出口任務的企業,採用協議標准,按供需雙方的協議合同考核和驗收產品。而習慣於依賴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企業,聲稱沒有標准制約了企業的產品開發。
縱觀國內紡織品市場尤其是製成品和服裝市場上涌現出的很多被消費者認可的名牌產 品,其生產企業無一不是執行嚴格的技術標准和檢驗制度,無一不是採用優於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企業內控標准。名牌產品是以優良的產品質量為基礎,以高水準的標准為支撐,這些共識和實踐對促進紡織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❼ 中國服裝產業現狀
中國服裝的歷史
中國服裝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發掘出約 1.8萬年前的骨針。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管狀骨針等物出土。可以推斷,這些骨針是當時縫制原始衣服用的。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的圍裙。後來,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特點,這和當時農、牧業及紡織生產水平密切相關。春秋戰國時期,男女衣著通用上衣和下裳相連的「深衣」式。大麻、薴麻和葛織物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宗衣著用料。統治者和貴族大量使用絲織物。部分地區也用毛、羽和木棉纖維紡織織物。漢代,絲、麻纖維的紡績、織造和印染工藝技術已很發達,染織品有紗、綃、絹、錦、布、帛等,服裝用料大大豐富。出土的西漢素紗禪衣僅重49克,可見當時已能用桑蠶絲製成輕薄透明的長衣。隋唐兩代,統治者還對服裝作出嚴格的等級規定,使服裝成為權力的一種標志。日常衣料廣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採用絲綢。隨著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響,如團花的服飾是受波斯的影響;僧人則穿著印度式服裝「袈裟」。現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著中國唐代的服裝風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寬衣大袖,外衣多為長袍。清代盛行馬褂、旗袍等滿族服式,體力勞動者則穿短襖長褲
商周時代衣服的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說文解字》說:"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實際上是裙,而不是褲。金文中常見有周天子賞賜給臣下"赤芾"的記錄。"赤芾"是一塊紅色的布,系在腰間垂於腹前,是貴族的服飾和身份的標志,又叫韋
❽ 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服裝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中國人口十四億,龐大的人口基數本身就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服裝消費市場。同時隨著中國國民收入的不斷飛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過了1000美元後,中國市場將進入精品消費時代,服裝消費將不再僅僅為了滿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將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滿足需求躍進,特別是幾千萬人口跨入中產階級後,其對反映自身社會地位和品位的服飾的需求將越來越迫切,將成就一批抓住了該階層需求的服裝品牌。
國內服裝市場將越做越大,市場細分將越來越小,但今後國內服裝市場的消費趨勢將集中在精品化和個性化上。
女裝市場分析:女裝市場一直是服裝市場的大頭,其一直引領著時尚和潮流,是時尚、個性的代表。女性購買服裝的頻率和金額是所有服裝消費群體中最多的,有得女裝者得天下一說。因此眾多企業和資源混戰在女裝市場里,女裝品牌眾多,各品牌之間差距不大。國內女裝品牌帶有強烈的區域色彩,還沒有一個能在全國形成規模和影響,眾多國內女裝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檔市場,在中高檔市場上還沒幾家知名品牌。
同時隨著國內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成熟和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世界女裝大牌也紛紛進軍中國,國內市場越來越成為世界女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女裝品牌紛紛進住國內的一線城市,或專店或專櫃。同時國外品牌為了開拓更廣闊的內地市場和占椐中高檔女裝市場,與國內品牌合作的步伐越來越快,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男裝市場分析:中國的男裝消費者構成了一個容量不容忽視的市場。目前我國男裝業的發展已具有相當的基礎:男裝企業擁有現代化生產設備,產品市場定位相對明確,質量比較穩定。品牌集中度較高、產業集群化發展速度較快;企業生產經營向系列化、休閑化、國際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發展,企業投資領域不斷擴大,企業間資源整合周期縮短;企業注重利用品牌效應,建立產品跨地區、跨國市場營銷網路。由於中國男裝市場品牌發展起步較早,相較於其它服裝成熟,但由於各地新品牌層出不窮,因此競爭仍異常激烈。
三、運營分析
服裝品牌目前主要為兩種運營模式:走大眾品牌和走專業品牌。兩種運營模式在設計、生產、價格、渠道和促銷上有著根本的不同。
大眾品牌分析
設計、生產:國內大眾服裝品牌在設計上主要以滿足主流大眾的整體需求為主;在生產上以大規模定製為主。
價格:目前國內大眾服裝品牌主流價格主要集中在中低檔;價格在中高檔的基本為正裝和時裝品牌;國外進入國內市場的大眾服裝品牌較少,進入的也基本上也集中在高端。
目前大眾服裝品牌行業流行的渠道方式主要為。
專業品牌分析
設計、生產:專業品牌在設計上以時尚、風格、經典、精品為主,更多的以滿足目標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和時尚要求,具有一定或較高的附加價值。生產上以小規模生產或訂制為主。
價格:專業品牌價格基本走中高端,且進入國內市場的國外服裝品牌也基本都為專業品牌。
專業品牌基本以自營為主,渠道主要布在國內的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深圳或一些消費水平較高有影響力的一線城市。
參考資料: http://www.bosidata.com
❾ 我國和國外的服裝行業發展現狀
由於市場的開放,出口紡織品數量的增加,現行標准已不能滿足產品質量和市場變化的要求。大多數的合資企業、獨資企業以及有出口任務的企業,採用協議標准,按供需雙方的協議合同考核和驗收產品。而習慣於依賴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企業,聲稱沒有標准制約了企業的產品開發。
縱觀國內紡織品市場尤其是製成品和服裝市場上涌現出的很多被消費者認可的名牌產 品,其生產企業無一不是執行嚴格的技術標准和檢驗制度,無一不是採用優於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企業內控標准。名牌產品是以優良的產品質量為基礎,以高水準的標准為支撐,這些共識和實踐對促進紡織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的紡織品標准現狀
與紡織工業的發展相適應,我國紡織標准化工作不斷地得到完善和提高,取得不小的成績,紡織標准化工作為適應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紡織工業的發展需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表現在:
1、從紡織材料到製成品和服裝的標准已形成體系和規模。截止2002 年底,共有紡織品和服裝標准885 個(不包括纖維原料標准),其中國家標准383個,紡織行業標准502個,形成了以產品標准為主體,以基礎標准相配套的紡織標准體系,包括術語符號標准、試驗方法標准、物質標准和產品標准四類,涉及纖維、紗線、長絲、織物、紡織製品和服裝等內容,從數量和覆蓋面上基本滿足了紡織品和服裝的生產和貿易需要。
2、紡織品標準的采標率列為前位,基礎標准與國際接軌。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對國際標準的采標率,國內平均水平約為44%,而紡織品的采標率達80%。ISO中有關紡織品和服裝的標准約有280多個。紡織行業對這些國際標准進行了研究,已經在不同程度上採用或已列入年度採用計劃。除採用國際標准外,還不同程度的採用了國外先進國家的標准,如美國標准、英國標准、德國標准和日本標准等。特別是基礎的、通用的術語標准和方法標准基本上採用了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使制定的國家標准達到了國際標准或相當於國際標準的水平。
3、各類標准發揮了巨大作用。與國際接軌的基礎標准,對統一紡織工業科技術語、統一紡織材料和產品的檢測手段、統一規范產品的性能指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依據這些檢測方法試驗出具的數據不僅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可比性,而且也得到了國外客戶的認可,對紡織品貿易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制定的大量的紡織產品標准,適應了產品的發展和需要,解決了無標生產的問題,為企業的大量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了技術依據。
4、企業的標准化理念對提高產品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從1989年《標准化法》實施以來,企業的標准化工作逐步加強,參與標准化的熱情越來越高漲。
但是,隨著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的標准體制和標准內容逐漸顯現出了其弊端,具體表現在:
1、在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紡織產品標準是生產型的,標準的制定以指導生產為主要出發點,技術要求與生產工藝緊密相聯,指標定的過細過死,特別是標準的制修訂速度滯後於產品的開發速度。有些企業認為標准水平太低,而有的企業卻認為標准指標過高,形成了對標準的不同要求和評價。
2、隨著紡織製品的成品化成為趨勢,消費者對服飾和家庭裝飾水平要求的提高,原料質量與製成品質量不配套的問題日益突出。例如,面料標準的色牢度差,水洗尺寸變化率大,缺乏實用性能考核指標等,由於標准不銜接引起的糾紛時有發生,消費者的投訴難以得到解決。
3、以前采標的指導思想是結合中國國情,考慮到國內現有設備和工藝條件,因此使我國采標的多數標准為「 非等效」或「參照」。除基礎標准接軌程度較高外,盡管有不少的產品標准前言中寫明是採用國際或國外先進標准,但僅有少數指標甚至個別指標與國外標准一致,或採用的試驗方法是採用國際標準的,因此,大多數產品標準的指標和水平沒有真正與國外接軌。
4、由於市場的開放,出口紡織品數量的增加,現行標准已不能滿足產品質量和市場變化的要求。大多數的合資企業、獨資企業以及有出口任務的企業,採用協議標准,按供需雙方的協議合同考核和驗收產品。而習慣於依賴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企業,聲稱沒有標准制約了企業的產品開發。
與國外先進標準的差距
首先,形成的標准體系不同。ISO或國外的國家層面上的紡織標准,主要內容是基礎類標准,重在統一術語,統一試驗方法,統一評定手段,使各方提供的數據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形成的是以基礎標准為主體,再加上以最終用途產品配套的相關產品標準的標准體系。在產品標准中僅規定產品的性能指標和引用的試驗方法標准。對大量的產品而言,國外是沒有國家標準的,主要由企業根據產品的用途或購貨方給予的價格,與購貨方在合同或協議中規定產品的規格、性能指標、檢驗規則、包裝等內容。
我國現行的紡織產品標准有不少是計劃經濟體制時的產物,形成的標准體系以原料或工藝劃分的產品標准為主,目前主要分為棉紡織印染、毛紡織品、麻紡織品、絲產品、針織品、線帶、化纖、色織布。近年來也以用途制定標准,但所佔比例極小。標准中除性能指標外,還包括出廠檢驗、型式檢驗、復驗等檢驗規則的內容,形成了各類原料產品「紗 線―――本色布―――印染布」的標准鏈。
其次,標准發揮的職能不同。國外將國家層面上的公開標准作為交貨、驗收的技術依據,從指導用戶購買產品的角度和需要來制定,人們稱之為貿易型標准。企業標准才是作為組織生產的技術依據。這種貿易型標準的技術內容規定的比較簡明,比較籠統,比較靈活。
與之相反,我國大多數的產品標準的職能是用以組織生產的依據,從指導企業生產的角度的需要來確定,人們稱之為生產型標准。為了便於企業生產,標准在技術內容方面,一般都規定的比較具體,比較詳細,比較死。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紡織產品的新品種不斷涌現,決定了簡明靈活的貿易型標准更能符合市場的需要。我國的生產型標准范圍較窄,覆蓋的產品種類較少,造成標準的數量不少,但仍跟不上產品的發展速度。
第三,標准水平有差距。由於標準的職能不同,標准技術內容,如在考核項目的設置上,在性能指標的水平上等均有一定的差距。
國外根據最終用途制定的面料標准,考核項目更接近於服用實際,如耐磨、紗線滑移阻力、起毛起球、耐光色牢度等。我國的面料標准還缺少諸如接縫滑移、起毛起球、乾洗尺寸變化、耐光色牢度等考核指標,不能適應人們對服用產品舒適美觀性的要求。對服裝的考核主要側重服裝的規格偏差、色差、縫制、疵點等外觀質量,判定產品等級時忽略了 構成服裝的主要元素―――面料和里料。
我國按生產型標准理念制定的標准,不能適用貿易關系超出生產方和購貨方這種情況,例如,按染料類別和工藝制定不同的色牢度等級,在貿易交貨驗收中確定考核依據較為困難。而國外標準的質量指標控制嚴格,色牢度普遍高於國內指標1~1.5級,尤其是摩擦色牢度相差更多。
翻開產品標准,為數不少的標准文本中寫有「優等品相當於國際先進水平,一等品相當於國際一般水平」等,實際上僅是個別單項指標水平達到國際水平,但綜合性能達不到;還有個別標為采標的標准,其內容與國外標准相差甚遠。
第四,國外標准形成了技術壁壘。隨著貿易壁壘逐漸減小,各國都在藉助於TBT有關條款規定,製造技術壁壘。而製造技術壁壘的有效途徑就是法規和標准。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2002年7月19日共同頒布的指令2002 /61/EC―《對歐盟委員會關於限制某些危險物質和制劑(偶氮染料)的銷售和使用的指令76/769/EEC的第 19次修改令》,連同歐盟委員會2002年5月15日頒布的關於修改並發布授權紡織產品使用歐共體生態標簽(Ec o-label)的決定(2002/371/EC),歐盟在為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的市場准入構築完整的「綠色屏障」 方面邁出了兩個重大的步伐。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可能受到的影響顯然是不可低估的。
由於諸多原因,在進口紡織品中不乏有劣質產品和不合格產品。但我國技術法規和強制性標准欠缺,不能有效監督進口產品的質量。2000 年就著手制定的《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要求》至今還未批准,對國外的不良產品起不到抵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