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服裝收入
1. 衣服行業的利潤一般是多少
一件標抄價三四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襲過三四十元,標價七八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100多元。一般的服裝店都僱用一到兩名售貨員,只要貨進得對路,一天賣出去一件,人工工資、房屋租金、稅金就全都有了,多賣就是掙的。據透露,某些服裝的利潤可以達到3-5倍,多的可以達到10倍以上。
大商場里品牌服裝的毛利率可達到200%甚至更高,而且冬裝比夏裝高,男裝比女裝高。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經銷一個品牌男裝,夏天的一件T恤衫進價100多元,賣400多元,這樣即使是打5折,照樣有利可圖。至於那些折扣幅度特別大的服裝,多數都是放了好幾年的庫存,基本上是按成本價處理。
品牌服裝暴利的存在,首要在流通環節。一部分品牌服裝由批發商批出的價格與在零售市場銷售的價格相差懸殊,而他們在進貨渠道上並無差別。服裝銷售的中間環節中包括經銷商、品牌代理商和零售商場。就服裝而言,經銷商通常要在出廠價上加價30%,零售商場再加價30%。因此,一件100元的服裝到了商場售價可能就會攀升到170多元。
2. 一般服裝的利潤是成本的多少
一件標價三四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三四十元,標價七八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100多元。一般的服裝店都僱用一到兩名售貨員,只要貨進得對路,一天賣出去一件,人工工資、房屋租金、稅金就全都有了,多賣就是掙的。
據透露,某些服裝的利潤可以達到3-5倍,多的可以達到10倍以上。
有些衣服你能賺德多有些就只能賺進價和車費,要看你怎麼進的貨和你進的是什麼貨,然後你就標號。
商場里品牌服裝的毛利率可達到200%甚至更高,而且冬裝比夏裝高,男裝比女裝高。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經銷一個品牌男裝,夏天的一件T恤衫進價100多元,賣400多元,這樣即使是打5折,照樣有利可圖。
至於那些折扣幅度特別大的服裝,多數都是放了好幾年的庫存,基本上是按成本價處理。
品牌服裝暴利的存在,首要在流通環節。一部分品牌服裝由批發商批出的價格與在零售市場銷售的價格相差懸殊,而他們在進貨渠道上並無差別。
服裝銷售的中間環節中包括經銷商、品牌代理商和零售商場。就服裝而言,經銷商通常要在出廠價上加價30%,零售商場再加價30%。因此,一件100元的服裝到了商場售價可能就會攀升到170多元。
3. 服裝店一年收入有多少
這個問題你提的太模糊了 ,誰也沒法給你做出准確答案。 服裝店很多有賺錢又不賺錢的, 如果你想做 我可以告訴你幾點 因為我老婆就是開服裝店的。1服裝店風格。面向的人群,2店面地址。3裝修風格。4.得能說會道 。5。售後服務。等等 取決於很多因素 ,關鍵還在在於自己怎麼經營。我建議你做的話 做30-45這個年齡段的女裝 ,(這個層次有消費能力)。希望能幫倒你 不明白的可以隨時問我
4. 中國的服裝業銷售量到底如何
據調查,國內約29%的服裝消費者(尤其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城鎮中青年)喜歡純棉服,約15%偏愛毛料服裝;而低檔服裝則主要以化纖作為面料。 國內服裝市場近年日益細分。男裝、女裝、童裝、休閑裝、防寒服等各類服裝市場銷售均有不同的特點: 西裝:國內西裝產量接近5,500萬件,增長2.1%。高檔西裝主要是進口品牌,價格一般在5,000元以上。中高檔西裝包括國內高檔品牌和進口品牌,價格在3,000-5,000元之間,國內高檔品牌包括溫州的「夏夢」、「庄吉」及「報喜鳥」,中高檔品牌計有江蘇的「紅豆」及寧波的「杉杉」、「雅戈爾」、「羅蒙」等。中低檔西裝則以國內品牌為主,價格在1,000元以下和1,000-2,000元之間,零售量約佔92%。 男襯衫:一般價格為100-200元,以國內品牌為主,價格在150元以下的男襯衫銷售量占總銷售量約60%,150-250元的約佔24%。三資或進口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檔市場,品牌包括「皮爾卡丹」、「金利來」、「都彭」、「曼克頓」、「鱷魚」、「巴黎世家」、「Polo」等。 女裝:以中低檔為主,價格在1,000元以下的女裝銷售量占總銷售量的89%。除女性內衣外,目前尚沒有占壟斷地位的女裝品牌。低檔市場主要是國內品牌,中檔市場大多是三資及國內品牌,而高檔市場則由進口及三資品牌占據。 女士內衣:三資和進口產品約占女性內衣市場的60%,進口品牌以香港、台灣及日本為主,品牌如「安麗芬」、「歐迪芬」、「華歌爾」及「黛安芬」等均在國內加工,大部分售價在50-300元之間。國產品牌如「三槍」、「宜爾爽」、「菲米麗」、「菊花」等約占整體市場的40%,主要集中在中低檔市場,售價一般在30-100元。 童裝:目前國內童裝市場仍有70%是無品牌競爭。現時的國內品牌包括「一休」、「懶貓」、「博士娃」、「好孩子」及進口品牌「米奇妙」、「卡通天地」、「史努比」、「麗嬰房」。進口童裝價格偏高,其價格比國內品牌高出50%甚至兩倍以上。1998年童裝銷售的每件(套)平均價格為85元。其中100元以下的童裝占銷售總額的65%;100-200元的佔29.3%;200元以上的只佔5.7%。 休閑服 T恤:1999年上半年,全國重點大商場?恤銷售量為148萬件,同比增長26.2%,價格由數十元至五六百元不等,其中以純棉、滌棉、純真絲、精紡純毛等為面料的T恤最為暢銷。進口品牌及其在內地加工的產品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比較著名的國內品牌包括「三槍」、「雄」、「宜而爽」、「康賽」等。 牛仔服:1999年上半年,全國重點大商場牛仔服銷售量為130萬件,同比增長13.4%。雖然進口品牌在國內中高檔牛仔服市場銷售量的一半以上,但內地生產,價格在100-200元的中低檔牛仔服的銷售量亦逐步增加,如「波頓」和「威鵬」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15.9%和12.6%。茄克:進口品牌的茄克較受歡迎,價格一般在1,200-2,800元之間,而國內中檔的茄克品牌一般在300-900元之間。 防寒服 羊毛(絨)衫:國內著名品牌包括「鄂爾多斯」、「鹿王」、「春竹」、「雪馬」、「天山」、「美麟」、「雪豹」。名牌羊絨衫多以專賣店和專櫃銷售方式。 羽絨服:羽絨服市場基本上由國內品牌壟斷,1998年羽絨服銷售量增長20%左右,每件價格在300-600元左右,東北和華北地區是羽絨服廠家的主要市場。國內一些地區的服裝行業已呈現地域特色。男西裝、男襯衫以浙江、江蘇、廣東及上海為主;女裝,以北京、上海,廣東及武漢的居多;牛仔服以廣東及福建的品牌最多,童裝則以上海最為突出,針織內衣以江蘇及上海的居多。 不同地區消費者的服裝消費觀念也有不同。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華南市場,消費者較能接受新品牌,穿衣潮流受香港影響;以上海、北京為中心的華東和華北地區,消費者注重服裝品牌及配套性;東北地區以大連、瀋陽為中心,消費觀念與前者類同,服裝潮流較接近日本和韓國;以重慶、成都及昆明為代表的西南市場購買力較弱,服裝需求以中低檔產品為主,潮流受上海影響。 分銷渠道 大型百貨商店:以經營中高檔、知名品牌服裝為主。購買服裝的消費者約佔30%。 普通商場/服裝店:經營中低檔服裝為主,主要吸引工薪階層的消費者。普通商場多採用櫃台銷售或自選銷售的方式。 品牌專賣店:多集中在城市,主要經營國際知名服裝品牌。 倉儲商場、超市及連鎖店:服裝採取開架式銷售,價格低廉,所售服裝以中低檔為主,主要售賣非時裝風格的產品如內衣、襯衫、牛仔褲等。 批發市場:服裝批發市場是由服裝廠家和經銷商專門經營服裝的場地。由大型批發市場所支持的各種個體服裝零售店,目前占據中國服裝銷售的最大份額。這一服裝市場同時支持了中國最廣闊的農村市場及部分城市的低檔市場。 三.競爭形勢 全國服裝生產企業已達4.4萬家,服裝產量達到96億件左右。其中最主要的生產中心包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武漢等地區。 外資企業生產和進口的服裝在中高檔市場佔有優勢,特別是女裝、童裝和休閑裝,如香港的三商行在內地的銷售點共有75個,以女裝和中檔市場為主。中低檔市場則由國有企業、個體及鄉鎮服裝企業占據。 進口品牌包括「金利來」、「班尼路」、「彪馬」、「皮爾卡丹」、「鱷魚」、「蘋果」、「花花公子」、「歐迪芬」等,在中、高檔服飾系列(包括由同一品牌所衍生出來的皮帶、領帶、圍巾、手袋以及香煙、打火機等產品)商品市場已佔據了相當的市場分額。 國內企業近年積極向品牌方向發展。如薄濤制衣、紅豆襯衫、佐田雷蒙、羅曼時裝、萬樂佳服飾、雪蓮羊絨、李寧運動裝、華源發展、幸福實業、寶麗華等均成功創立了自已的名牌。國內流行品牌包括「美爾雅」、「海螺」、「開開」、「綜藝」、「天歌」,「雙貓」、「雅鹿」、「普拉索」、「紳浪」等等。 目前內地中低檔市場相對供應過剩,面對生產成本極低的內地私營及個體生產商,外來品牌難以競爭。以西裝為例,1,000元以下的市場基本上沒有空間,現時整個市場有超過一半的需求是集中在1,000-2,000元售價之間的產品。隨著收入增加和消費檔次提高,目前處於1,000至2,000元檔次的消費者將逐步進入2,000-3,500元的檔次,但目前國內在這個檔次的品牌不多,市場應尚存足夠空間讓新品牌參與競爭。 香港品牌在內地的銷售表現不錯。特別是女裝和便服,港商在內地加工生產的品牌服裝在質量和設 計上與進口品牌的水準相差不遠,但價格則比進口品牌更具競爭力和符合內地消費水平。而內地企業生產的品牌雖在做工和技術上可媲美香港品牌,但在用料、設計、品質控制和產品形象各方面還不及香港優勝。 中國實施兩級關稅制,對進口貨品可徵收優惠稅率或一般稅率,前者適用於從香港、台灣及與中國訂有貿易條約或互惠關稅協議的國家進口的產品,後者則適用於其他地方。中國剛於1999年1月將關稅再度調低,從香港進口的服裝現時所須繳納的稅率為20%至33%不等。 除非另行說明,否則所有輸入中國內地的商品除了必須繳納進口關稅外,尚須繳付增值稅。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進口貨品綜合總值的17%。除進口關稅及增值稅以外,中國內地對本港進口成衣並沒有特別限制
5. 服裝的利潤有多大
一件標價三四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三四十元,標價七八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100多元。一般的服裝店都僱用一到兩名售貨員,只要貨進得對路,一天賣出去一件,人工工資、房屋租金、稅金就全都有了,多賣就是掙的。
據透露,某些服裝的利潤可以達到3-5倍,多的可以達到10倍以上。
有些衣服你能賺德多有些就只能賺進價和車費,要看你怎麼進的貨和你進的是什麼貨,然後你就標號。
6. 現在服裝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衣食住行四大剛需。除了住以外,剩下的衣食行都會因為國民收入逐漸增高而需求增加或變得更多樣化。
所以顯淺分析來說,行業情況肯定是越來越好。
可是現實卻並非如此。我們看到很多服裝名企這幾年相繼倒地,而死因主要還是全球市場競爭下玩不過國外品牌。
這幾年以zara(廉價快時尚),nike(功能性服飾),LV(國際奢侈品牌)等國際品牌為首,在全球各地開枝散葉,基本去到哪碾壓到哪。
國內李寧,香港佐丹奴,英國瑪莎,美國蓋普的營業額是每況越下,總裁怎麼換都毫無起色。
別說國內了,我早前去東京,也是這些成功企業占據著購物街的重要位置。但是日本還好,因為有無印良品和優衣庫挺住。
至於國內品牌...
拼款式更新速度,你輸給ZARA (號稱一件衣服從設計到門店只需21天)
拼面料舒適合身,你輸給優衣庫 (服裝面料技術的革命家)
拼運動功能性,你輸給NIKE (誓要把科技帶進球鞋領域)
拼價格低,你輸給h&m。。。 (品牌理念就是穿一季就淘汰所以價格一定要喜人)
現在國內品牌能拼的就是砸錢宣傳。你看歐時力早年請的模特都是世界最top...米蘭達,cara等。試圖打造我國的輕奢服飾品牌。但是我覺得,一個品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上,當你有了最亮眼的產品你才是真正的成功。光靠明星效應恐怕是跑不遠的。
衣食行三大消費上。
食,基本上除了方便麵外沒有外資能做到碾壓我們民族企業。我們tm太會吃了。外國人摸不透壟不斷啊。所以沙縣小食,麻辣小龍蝦,麥當勞和味千拉麵都能和平相處,滿地開花。
行,屬於政府幹預項目,總在支援和振興我國車企。
偏偏最後的衣,真的是既沒背景又沒資源。本來服裝審美和工藝的發展我們就比別人起步慢,以前賺的就是人多力(gong)量(zi)大(di),現在工人工資蹭蹭地漲和東南亞國家比已經沒優勢了,當沒有國家政策這個神助攻扶持,於是迅速被成熟的外資看上這片肥沃的土地繼而侵蝕。(PS:國家政策神助攻的典型例子就是早年攔截外國先進互聯網企業,讓民企因此得到了市場份額繼而蓬勃發展。)
現在國內部分服裝民企,其實還是賺的剝削勞動人民的錢。他們走法律灰色地帶走得如魚得水,一天上10小時以上的班,一周還要上6天班,企業逃稅漏稅,還沒有加班費,年假欠奉,保險不買,獎金雙薪缺失等等。
他們把員工的這些福利待遇榨取後終於把成本降低,從而在國際服裝巨鱷身上挖取到一點市場份額。
但是好景不長,早些年這些民營企業的春天可能還在國內二三四線城市,畢竟國際品牌沒有染指這些地方開分店,誰知各大品牌網店一開,市場份額又被無情地奪走。。。達芙妮也說現在的國民眼界開了,會買國際品牌了,競爭太大生意不好做。。。
如果現在想在國內服裝行業創業,小打小鬧做做網紅款肯定沒問題,但是真要做品牌,沒有敏感的市場需求感知力或者產品創造力,要付的開發費用宣傳費不知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你看遠處的凡客正用無比哀怨的眼神默默地注視著你。
或許考慮下曲線救國? 美特斯邦威都跑去做有范app了。自創一個搜索引擎,想模仿ASOS然後想殺出一條血路。現在還未見成效。但是至少有在努力。
我們也可以跨領域學習立白和藍月亮集團。他們就是了解國內消費者痛點後開發產品的成功案例。
十年前左右寶潔和聯合利華也是霸佔了我們日化市場絕大部分江山。但是立白集團憑借著主攻手洗洗潔精(保護雙手),藍月亮主攻濃縮洗衣液(節省用量),成功把該領域的份額搶回來。或者我們真的需要更專注地做好一種商品,挖掘用戶的痛點或者填補外國企業未發現的國人消費習慣,再者可以專注做還未被國外品牌入侵的領域,例如棉麻森女服飾,40歲左右的男女服飾等。
7. 做服裝生意有多少是掙錢的。
以前做服裝生意的還是掙錢的,但是現在不行了,做服裝行業是最傳統的想法了,現在還在想著做服裝生意,這樣的想法是很守舊的,就目前的市場情況而言想要創業成功還是很欠缺的。服裝生意明顯已經達到極大的飽和了,現在再去加入這個行業純粹就是去當炮灰的啊。做生意想要成功和賺錢還是要有一些突破性的思維的,要能夠發現大多數人發現不了的商機,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多去市場上看看有什麼生意是做的人少但是卻長久屹立不倒的,黃金回收就屬於這其中的一類,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但是從業的人一直不多,說明這個行業的競爭小但是利潤大,值得嘗試。
8. 服裝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確定
退回時:借 庫存商品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主營業務成本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9. 開服裝店一年收入多少
老闆賺多少錢要看情況的,有多有少,但是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店的利潤少於10萬元,老闆可能就不想做了,因為不合算。自己一年的時間花進去,還要投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大部分的店鋪的利潤在2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