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酒頭是什麼
① 喝葡萄酒上頭是怎麼回事
此前有研究聲稱罪魁是葡萄酒中用於殺菌和穩定的二氧化硫,但最近有研究發現,這個說法並不站得住腳,而真正的禍首則是紅葡萄酒中的另外兩種物質——酪胺(tyranmine)和單寧(tannins)。
此前的研究基於「二氧化硫作為過敏原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然而,頭疼並不是過敏原給人體帶來的常規的不適症狀。因此二氧化硫引起頭疼的說法並不可靠。
近期的研究發現,酪胺作為一種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天然氨基酸,被體質不易降解此物質的人吸收後,會影響血壓水平,從而引起偏頭痛。
開展這項研究的葡萄酒化學家——安德魯·沃特豪斯(Andrew Waterhouse)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的葡萄栽培與釀酒學院(Department of Viticulture and Enology)。他還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即使飲用少量的紅葡萄酒,一些人也會頭疼的原因在於單寧。
單寧大量存在於葡萄皮和葡萄籽。白葡萄由於釀酒過程中會去皮去籽,因而單寧含量微乎其微,但紅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通常會帶皮帶籽發酵,因而含有大量單寧。葡萄酒中的單寧包括酚類化合物,這種物質被人體吸收後會引起血管擴張,血壓降低,進而引起頭疼。
因此,在酪胺和單寧的雙重作用下,頭疼的發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既然如此,那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或緩解頭疼呢?咖啡因能夠使血管收縮,果糖能夠加快新陳代謝,因此,喝幾杯咖啡,加點蜂蜜,能夠有效緩解頭疼。另外,喝水也是萬能的良葯。水能夠稀釋葡萄酒帶來的脫水效應,並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
② 為什麼喝葡萄酒容易上頭
紅色是紅葡萄酒極為重要的特徵。紅色,代表著激情,象徵著忠誠,煥發著傳奇色彩。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喝紅酒吃肉,喝白酒吃魚和雞,顯然喝紅酒更為豪放。不少人從品白葡萄酒開始,到移情別戀紅葡萄酒告終,更不用說占滿了收藏家鑒賞家的酒櫃的主要是紅葡萄酒了。 我這樣說沒有得罪那些白葡萄酒愛好者吧。 但是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主要區別不在顏色。 釀造白葡萄酒用的是白葡萄的汁,而釀造紅葡萄酒時,用的是整個紅葡萄,包括肉,籽,皮「一鍋燴」。皮,給了紅酒的顏色,皮,含有大量的單寧酸(tannic acid,又叫鞣酸),造成了紅白酒的基本區別。 單寧酸賦予了紅酒一種特有的干,苦和澀,甚至一種粗造的感覺。有的酒喝下去嘴巴發緊,口乾舌燥,面頰好像要貼近齒齦,那就是含很高的單寧酸。不喜歡紅酒的同學,就因為受不了這個澀味。葡萄皮和發酵汁接觸時間越長,發酵溫度越高,就越紅,越澀。所以紅酒需要更長的陳化,使酒精的圓潤,葡汁的微甜,單寧的剛勁,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消衡,形成一種醇厚的,復雜的,豐滿的,濃郁的,多層次的風格。換句話說,品味紅酒時,口腔里能體會更多的事情。單寧酸的存在,使紅酒榮幸地成為世界上口味最豐富的飲料。 單寧酸是一種多元酚。如果同學們的化學夠上大學水平的話,就會知道多元酚是一種自由基捕捉劑,有抗氧化的作用。這往下可以再說的東西就多了,紅酒被列為十大健康食品之一,單寧酸功不可沒。 為了防止葡萄酒存放中發生氧化變質沉澱,葡萄就裡要加入百萬分之一百五十以下的二氧化硫(美國政府規定的法定上限是百萬分之三百)。美國和歐洲政府強制規定,每個葡萄酒的商標上,都寫著「contains sulfites」幾個字。Sulfates 是造成「上頭」的因素。這小小的添加物,使葡萄酒無緣進入」有機食品「的貨架。本人以為,這是葡萄酒的悲哀,也是它的無奈 由於單寧酸的抗氧化作用,紅葡萄酒里需要少得多的二氧化硫,所以比較不容易醉和頭疼,這又是它比白葡萄酒的一個優越性。 對不喜歡單寧味道的同學,可以有如下建議:購買低單寧的酒類,存放時間長些使其柔化,喝酒時多吃肉菜,其中的蛋白質與單寧結合。 同學們是否注意到了葡萄酒的瓶子都向內呈凹形,底部中加有一個凸起的小丘?這樣長期存放可能產生的沉澱物就會積聚在瓶底壁與小丘周圍的溝壑里,倒酒時不會跟著倒出。 一般如果是陳年老釀,儲存時平放的酒瓶在打開兩三天前要把它立起來,以讓陳渣沉降。(對這些沉澱物,千萬不要大驚小怪)有時需要潷酒,即先把酒的澄清部分倒到另一個容器里,這個過程也可以軟化單寧酸的苦澀味。不是酒出了問題,而是高檔陳釀才這麽作,如果你才花了十塊錢買瓶酒,大可不必玩這套把戲。 單寧是紅酒一切特徵的關鍵,就象啤酒花造就了啤酒的特殊味道。進過陳化,單寧的苦澀被柔化了,粗糙變成了剛勁。酒精度和酸度也與單寧味道相互制衡,此消彼漲。葡萄酒一般15度上下,酒精度高的,就可以「壓住」單寧,味道更加柔和。酸度單寧競爭著刺激舌苔,酸度使人感到鮮潤,順滑,滿口生津,而單寧令人覺得強勁,有嚼頭。 不同紅酒的風格主要決定於葡萄的種類。一般紅葡萄在天氣溫暖日照充足的地方生長,氣候條件對葡萄影響很大。如果你從廣播上聽到某個葡萄產區氣候有了什麽問題,那年的酒最好別買。葡萄的成熟程度,即採摘時的甜度和豐滿程度,也決定酒的味道。我給你一把從外行變成內行的鑰匙,就是要知道幾種主要葡萄的特色。 卡白內-索維農(Cabernet sauvignon)是紅葡萄中的大姐大。粒小,皮厚,籽大,色深,單寧含量高。它釀出的酒質優味嘉,葡萄成熟的程度很有關系。成熟度不夠的葡萄釀出的酒,有青椒的味道,而熟透的葡萄,釀出的酒有板栗的氣味。當然我自己分辨不出這些,只是鸚鵡學舌人雲亦雲罷了。卡酒最好多陳化幾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你喜歡高單寧,低糖,味道醇厚的酒,卡酒應該是第一選擇。 不喜歡紅酒澀味的同學可以試試墨爾樂(Merlot)。這種葡萄粒大,肉厚,甜美,皮薄,釀出的酒低單寧,高酒精,味道有點象李子和巧克力,釀成不久即可飲用,無需陳化。墨爾樂過去一直是當墊腳的,在混合卡酒里做個配料,十幾年前,突然一夜竄紅,成為飲酒人的新寵明星,大家都買墨爾樂,供不應求,幾乎要和卡酒老大姐一爭天下了。如果你是個趕新潮追浪頭的人,一定得品品。如果你是小學水平的初學者,可以從墨爾樂開始,會感到很舒服。記住,除了加州,華盛頓州也生產世界級的墨爾樂酒,雖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裡才開始出現酒廠。 黑比諾(Pinot Noir)也是一種低單寧的葡萄,由於它的葡萄皮色澤不深,造出的酒也不是特別的紅。它目前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無量。可惜此君有點像大戶的嬌小姐,難於伺候,生長條件苛刻,種植的區域有限。1966年,一個加州人開始在俄勒岡州試種黑比諾,沒想到十年之後它的黑比諾酒擊敗了法國名酒,一舉成名,有點像我們老謀子憑著「喝了這碗酒哇――」得了世界大獎一樣,從此俄勒岡的黑比諾聲名大振,大家蜂擁跟上,成了一個拳頭產品。
③ 紅酒酒蓋84recoltant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一瓶法國葡萄酒。
瓶蓋上的女人頭像是法國的完稅標志——正中央的是一個名叫內Marianne(瑪麗安)的女人容頭像,瑪麗安頭像是法蘭西共和國的象徵。
外圈的數字84代表法國的84省(好像是南羅訥河產區的,具體代表哪個省自己再查)。
R開頭的這個字母意思是這瓶酒是在庄園釀造裝瓶。
後面應該還有個數字,是個允許裝瓶的管理許可號碼。
④ 請問紅酒 白酒 黃酒是怎麼回事 怎麼區別
一 黃酒的種類
黃酒的種類繁多,現代則按黃酒中所含的糖份來分。
1 琳琅滿目的黃酒品種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黃酒家族的成員不斷擴大,品種琳琅滿目。酒的名稱更是豐富多彩。最為常見的是按酒的產地來命名。如紹興酒、金華酒、丹陽酒、九江 封缸酒、山東蘭陵酒等。這種分法在古代較為普遍。還有一種是按某種類型酒的代 表作為分類的依據,如"加飯酒",往往是半干型黃酒;"花雕酒"表示半干酒; "封缸酒"(紹興地區又稱為"香雪酒"),表示甜型或濃甜型黃酒;"善釀酒" 表示半甜酒。還有的按酒的外觀(如顏色,濁度等),如清酒,濁酒,白酒,黃酒, 紅酒(紅曲釀造的酒);再就是按酒的原料,如糯米酒,黑米酒、玉米黃酒、粟米酒、青稞酒等;古代還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區別,甚至還有根據銷售對象來分的,如 "路庄"(具體的如"京裝",清代銷往北京的酒)。還有一些酒名,則是根據酒的習慣稱呼,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江南一帶的"老白酒"等。除 了液態的酒外,還有半固態的"酒娘"。這些稱呼都帶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要想准 確知道黃酒的類型,還得依據現代黃酒的分類方法。
2 最新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分類法
在最新的國家標准中,黃酒的定義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麥等為原料,經過蒸料,拌以麥曲、米曲或酒葯,進行糖化和發酵釀制而成的各類黃酒。 按黃酒的含糖量將黃酒分為以下6類:
干黃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發酵變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國家標准中,其含糖量小於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計) 。這種酒屬稀醪發酵,總加水量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發酵溫度控製得較低,開耙攪拌的時間間隔較短。酵母生長較為旺盛,故發酵徹底,殘糖很低。在紹興地區, 干黃酒的代表是"元紅酒"。
半干黃酒:"半干"表示酒中的糖份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些糖份。在生產上,這種酒的加水量較低,相當於在配料時增加了飯量,故又稱為 "加飯酒"。酒的含糖量在1.00~3.00%之間。在發酵過程中,要求較高。酒質厚濃,風味優良。可以長久貯藏。是黃酒中的上品。我國大多數出口酒,均屬此種類型。
半甜黃酒:這種酒含糖份3.00~10.00%之間。這種酒採用的工藝獨特,是用成品 黃酒代水,加入到發酵醪中,使糖化發酵的開始之際,發酵醪中的酒精濃度就達到較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速度,由於酵母菌數量較少,對發 酵醪中的產生的糖份不能轉化成酒精,故成品酒中的糖份較高。這種酒,酒香濃郁, 酒度適中,味甘甜醇厚。是黃酒中的珍品。但這種酒不宜久存。貯藏時間越長,色澤越深。
甜黃酒:這種酒,一般是採用淋飯操作法,拌入酒葯,搭窩先釀成甜酒娘,當糖化至一定程度時,加入40-50%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發 酵作用,酒中的糖份含量達到10.00-20.00 g/100ml之間。由於加入了米白酒,酒度也較高。甜型黃酒可常年生產。
濃甜黃酒,糖份大於或等於20 g/100 ml。
加香黃酒:這是以黃酒為酒基,經浸泡(或復蒸)芳香動、植物或加入芳香動、 植物的浸出液而製成的黃酒。
3 淋飲酒、攤飯酒和喂飯酒
這是按釀造方法對黃酒分類時的稱呼。按這種方法分類,可將黃酒分成三類:
淋飯酒:淋飯酒是指蒸熟的米飯用冷水淋涼,然後,拌入酒葯粉末,搭窩,糖化,最後加水發酵成酒。口味較淡薄。這樣釀成的淋飯酒,有的工廠是用來作為 酒母的。即所謂的"淋飯酒母"。
攤飯酒:是指將蒸熟的米飯攤在竹篦上,使米飯在空氣中冷卻,然後再加入麥曲、酒母(淋飯酒母)、浸米漿水等,混合後直接進行發酵。
喂飯酒:按這種方法釀酒時,米飯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批加入。
4 麥曲黃酒、小曲黃酒、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黃酒還可按釀酒用曲的種類來分。如小曲黃酒,生麥曲黃酒,熟麥曲黃酒,純種曲黃酒,紅曲黃酒,黃衣紅曲黃酒,烏衣紅曲黃酒。
二 機械化黃酒生產
1 釀酒原料及其予處理技術
傳統的黃酒原料是糯米及粟米,由於糯米產量低,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通過改革米飯的蒸煮方法,實現了用粳米和秈米代替糯米的 目的。酒質保持穩定。80年代,還試製成功玉米黃酒,地瓜黃酒。為降低生產成本, 擴大原料來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秈米、粳米、早稻秈米、玉米等原料釀制的黃酒的感觀指標和理化指標都能達到國家標准。米飯的蒸煮逐步由柴灶轉變為由鍋 爐蒸汽供熱。已採用洗米機、淋飯機,蒸飯設備改成機械化蒸飯機(立式和卧式), 原料米的輸送實現了機械化。
2 黃酒的糖化發酵劑的革新
傳統法使用天然接種的傳統酒麴,耗糧多,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現代主要從兩方面加以改良。一是對釀酒微生物的分離和篩選,從全國各地的酒麴中分離到不少性能優良的釀酒微生物。二是制曲工藝的改進。傳統制曲多為生料制曲,在20世紀60年代,採用了純種熟麥曲,使出酒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近多年來,還廣泛採用麩曲及酶制劑作復合糖化劑,採用純培養酵母。近年來,還採用活性黃酒專用乾酵母用於釀酒。
3 發酵工藝的改革
在20世紀中期,國家組織力量對紹興酒的生產技術進行了科學的總結。60年代起,開始用金屬發酵大罐進行黃酒的發酵。現在已有30立方米的發酵大罐。並建成了年產1萬噸黃酒的大型工廠。由於大罐發酵和傳統的陶缸發酵有很大的區別,在發酵工藝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良。傳統的後酵,是將酒醅灌入小口酒壇,現在也已發展到大型後酵罐,後酵採用低溫處理。碳鋼塗料技術也普遍用於大罐。
4 黃酒的壓榨
傳統的壓榨,採用木榨,20世紀50代代開始,逐步採用螺桿壓榨機,板杠壓濾機及水壓機。60年代設計出了氣膜式板框壓濾機,並推廣使用。提高了酒的出率。
少數民族酒的類別
少數民族先民們最先發現、最早飲用的酒是果酒,少數民族酒文化的曙光從果酒中泛起,在歷史的長河中,果酒的酒香飄逸不絕;隨著社會的發展,以糧食為原料釀制的酒類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其中,水酒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而在少數民族酒文化史上閃爍著迷人的光彩,是少數民族酒文化中是絢麗的樂章;元明以後,燒酒(白酒)踏上了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生活的舞台;在長期的釀制、飲用中,人們對酒的性能、功效逐漸認識,並加以利用,各種葯用、保健型配製酒,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一:果酒
少數民族地區大都是植物資源較為豐富的寶地,第一縷幽幽的酒香就是從少數民族聚居地的茫茫林海中飄起的。
1.葡萄酒
我國最早的葡萄酒,是現新疆地區釀制的。《史記·大宛列傳》載:「宛左右以蒲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內地漢族地區雖然在周代已有人工栽培葡萄的記載,但這些原生葡萄品種果小味酸,很少食用和釀酒。直到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優良葡萄品種,內地才大量種植葡萄並用以釀酒。元初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歷滇時,在昆明、大理等地都品嘗過當地人用葡萄釀制的美酒;明代,徐霞客漫雲南,也記述過品嘗葡萄美酒的事實。
2.樹頭酒
樹頭酒的配製過程最富特色。早在元、明之際,在雲南的西雙版納、德宏等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少數民族「甚善水,嗜酒。其地有樹,狀若棕,樹之稍有如竿者八九莖,人以刀去其尖,縛飄於上,過一霄則有酒一瓢,香而且甘,飲之輒醉。其酒經宿必酸,煉為燒酒,能飲者可一盞」《百夷傳》。清初,樹頭酒就果實直接取汁釀制的方法還常見於權威性的官方文獻中,清康熙《雲南通志·土司》中有如下記述:「土人以曲納罐中,以索懸罐於實下,劃實取汁,流於罐,以為酒,名曰樹頭酒。」據考證,樹頭酒的樹種,屬熱帶椰子之類,其果實可以從花梗處取飲液汁,因內含糖質,可即用於釀酒。這種不用摘取果實,而是將酒麴放在瓢、罐、壺之類的容器中,懸掛在果實下,把果實劃開或者鑽孔,著實令人大開眼界。清末民初,樹頭取酒的辦法仍殘存於滇西、滇南少數民族之中,現已不可多見。
此外,少數民族的果酒種類還很多。常見的有刺梨酒、桑椹酒、山楂酒等,許多家植水果也用以釀酒。雲南尋甸苗族的雪梨酒,還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吃了雪梨釀的酒會破壞夫妻感情,再吃一回雪梨釀的酒又會恢復夫妻感情。」
二:水酒
水酒,即發酵酒,用黍、稷、麥、稻等為原料加酒麴經糖化、酒化直接發酵而成,汁和滓同時食用,即古人所說的「醪」。水酒是我國少數民族酒中品種最多。飲用最為普遍的一類。如朝鮮族的「三亥酒」、壯族的「甜酒」、高山族的「姑待酒」、瑤族的「糖酒」、藏族的「青稞酒」、納西族的「窨酒」、普米族的「酥理瑪」等均屬此類。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發酵酒又稱為白酒,並按發酵程度的不同,分為甜白酒和辣白酒兩類。
甜白酒是以大米、玉米、粟等糧食作物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再蒸透後,控在不滲水的盆、罐、桶等盛容具中,待其涼透,撒上甜酒麴,淋少許涼水,攪拌均勻,放置在溫暖乾燥處。夏季,l-2天即可成甜白酒;冬天,約需3-5天,但如果把酒飯放在靠近火塘的地方,成酒也較快。拉枯族用糯米為原料,篩去細糠,留下粗糠和米同釀。釀制方法是,用熱水浸泡原糧再煮沸,取出後趁熱用木甑蒸透,控裝在陶罐內,撒上自製酒麴,約一小時後即可飲用,其味清涼甜美。甜白酒實質上是在糧食中的澱粉完全糖化、而酒化過程即將開始時而形成的水酒,甘甜可口,只隱約透出酒的醇香,是老幼咸宜的飲料。各民族釀制甜白酒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元、明之際,已有商品化生產。明初,徐霞客由雲南大理人永昌(今保山)途中,穿越一山峽,「有數家當南峽,是為彎子橋,有賣漿者,連糟而啜之,即餘地之酒釀也」。可見,早在明代,即使深山幽谷,甜白酒也成為商品,供山峽古道上匆匆過往的商旅「連糟而啜之」。甜白酒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以甜白酒煮雞蛋,是彝族等民族待客的佳品。明清以來,相襲成俗。時至今日,每逢佳節良辰,泡米蒸飯釀白酒仍是許多少數民族最要緊的節前准備工作之一。白酒煮雞蛋還是滋補身體。恢復元氣、催奶的保健型食品,彝族聚居區「產婦必食」。
辣白酒是以大米、糯米、玉米、大麥、小麥、青稞、粟、稗等糧食為主要原料釀成的低度原汁酒,屬黃酒類。各族群眾釀制水酒已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明中後期形成的彝族、傣族等許多民族的文獻典籍中,已有辣白酒的酒麴配製與釀造的記載。在明代,水酒釀造已經進入釀酒的理論總結階段。
1.滿族糜子酒
滿族的傳統飲料。「糜」,即黃米。其作法是;將大黃米用水浸泡之後上鍋蒸熟,裝人壇中,將原米湯一同兌入,米湯不足可加水,之後加黃酒麴攪拌均勻,2日後即可飲用。
2.彝族辣白酒
彝族普遍喜歡暢飲辣白酒,也善於釀制辣白酒,以糯米為首選原料,大米次之,玉米再次之,高粱、粟、稗等糧食亦可用於釀制。釀制辣白酒的基本步驟是:
a、浸泡或煮熟原料:將用以釀酒的原料糧用清水浸泡透心或煮熟。
b、蒸飯:將浸泡透心或煮熟的原料糧裝在甑子內用猛火蒸透這時的原料相稱為酒飯,蒸酒飯的甑子以木製或竹製為佳。
c、涼飯;酒飯蒸透後出甑,放在干凈的竹席或笤箕上,攤開,使酒飯自然降溫變涼。夏天須涼透,冬天則由於氣溫較低,酒飯降到手觸有溫暖感為止。用紗布包住酒飯,猛然拋在事先准備好的涼開水中,又立即取出,濾水後攤開即可,這種強制性快速降溫法,叫做「白龍過江」。
d、撒曲裝罐:酒飯涼到符合要求後,撒上酒麴,再淋少許涼開水,攪拌均勻即可裝入清洗晾乾的罐中。酒麴以自己挖掘採集植物配製的土酒麴為佳。裝罐時,可直接入罐盛裝,亦可在罐底放置竹篩或其他竹編濾器,使罐底留出一定的空間,以分開酒糟和酒汁,使酒液清爽。
e、出窩:酒飯入罐後,l-2天完成糧食中澱粉的糖化,形成甜白酒;5-7天後,由於酒麴中酵母菌的作用,完成酵化,酒香濃郁的辣白酒即告釀成,這時即可取出飲用或貯存了。由於酒飯裝罐後要保持一定的溫度以利於發酵,常將酒罐放在靠近火糖的地方,或是埋在米糠內,嚴冬時節,甚至用棉被來裹捂,所以,這種釀造白酒的過程也叫「捂白酒」。
f、貯藏:白酒飲用的辦法有兩種,一是原汁取飲,二是根據酒汁濃度或口味需要,兌入適量的涼開水飲用。暫時不用,即行貯藏。貯藏的方法是,把辣白酒取出,裝入潔凈的陶罐中,再用草灰製成的稀糊裹緊罐塞,以避免透氣。用這種方法貯藏水酒,夏天可保存約20天,冬天貯存可長達數年,貯存時間越長,酒味越是醇厚,酒勁越加綿長。「彝家老酒」,就是這類長期貯藏的水酒。積年貯藏的水酒,取出後酒香撲鼻,糟與汁已完全分離。糟浮酒面,已薄如蟬翼;酒液清徹亮麗,略呈黃褐色。飲用時醇香爽口,絕無掛喉、刺鼻的感覺,飲用後神清氣爽,不打頭,酒勁悠然綿長,善飲者也常常不勝其力。
3.納西窨酒
窨酒是滇西納西族獨創的地方水酒。早在清道光年間,即已創制。窨酒的原料是滇西所產的優質稻米,配製方法按發酵法為傳統工藝操作,泡米、蒸飯、涼飯後,授曲搭窩,使酒飯糖化。裝罐或裝缸後,以糟燒白酒代水落罐,形成蓋面,低溫發酵約月余,即可取出榨酒,分缸澄清後,再密封貯存陳釀即成。
4.「酥理瑪」
酥理馮是滇西北普米族、納西族、白族的傳統佳釀,為敬神祭祖驅邪等活動所必備。酥理瑪以優質大麥為主要原料。釀造時,首先要把加工的糧食淘洗干凈,然後把它放進鍋里煮,直到籽粒快要煮熟時,取出晾冷,再按一定的比例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放進大布口袋裡發酵。兩天後,就會散發出酒味,此時就把它密封在大壇子里。到一定時候,拔出壇塞,放入適量清水,再如前蓋嚴,待2-3小時後即可將壇里的清水倒出來,即成。綿和醇香,清涼可口,尤其適宜於炎熱的夏季飲用。
5.哈尼族紫米酒
滇南谷地、紅河兩岸的哈尼族以當地所產的優質紫米發酵釀造而成的紫米酒,是接待賓客的最佳飲品,清末民初即已遠近聞名。此外,種植紫米的傣族、彝族、景頗族也有釀制紫米酒的傳統。雲南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境內哈尼族聚居區的群眾尤其擅長於釀制。
6.苗族米酒
滇東南苗族聚居區的苗族以大米或糯米釀制水酒,方法與彝族水酒基本相同。苗族米酒是大米或糯米發酵而成的原汁水酒,含糖量高,酒精度低,是解除疲勞、清心提神的最佳飲料。苗族群眾常用以佐餐,「白酒泡包穀飯」是滇東南苗族的傳統飲食習俗。
7.布朗族翡翠酒
翡翠酒是布朗族群眾以糯米原料釀造的水酒,其製作方法與其他民族釀造水酒的方法大體相同,所不同的是,糯米發酵成酒後,布朗族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鉤子」的植物葉片將糟與汁濾開,酒色透明清亮,呈翡翠色,是布朗山寨接待親朋好友的上等飲料。
8.僳僳族「拉酒」
雲南怒江峽谷的僳僳族釀制和飲用的水酒「拉酒」,因飲用方法而得名,獨具特色。僳僳族以小麥、玉米、高粱、稗子等為原料,煮熟蒸透後,拌上酒麴,密封貯存在瓦罐中發酵成酒渣。佳賓臨門時,取出適量的發酵酒渣,放在鍋中或盆中,置於火塘火上,飲者團團圍坐,主人不斷往鍋中或盆中加水,一面拉濾酒渣,一面斟酒敬客,直到酒味淡時為止。
9.佤族「布來隆」
滇西阿佤山區的佤族稱水酒為「布來隆」。最好的「布來隆」是用小紅米為原料釀制的,此外,大米、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粟、稗均可用以釀造。佤族釀造「布來隆」的方法與僳僳族「拉酒」的製作過程基本相同。首先是做酒飯,將原料糧磨細蒸熟後,拌上酒麴,讓其發酵後,晾乾,用瓦罐之類的容器密封貯藏。需要酒時,將晾乾儲存的酒飯按需求量取出,裝入酒罐內,加上涼開水後,均勻攪拌,泡上10小時左右,即成水酒。這也正是佤族把釀制水酒稱為「泡酒」的原因。佤族多在頭天晚上泡酒,次日飲用。飲用時,用備好的細竹彎管插入酒罐內,把酒汁從底部吸出,使酒糟和酒液自然分開。家中自飲時,吸出的酒裝在碗內。若需野外勞作時喝,則讓酒流人葫蘆內以便攜帶。
10.獨龍族水酒
滇西北獨龍江流域的獨龍族嗜飲水酒,其釀制方法也別開生面。獨龍人釀制水酒多用玉米,也可用大米、高粱、稗等。他們將原料糧磨碎煮熟或蒸透後,晾涼,拌上酒麴,在地上挖掘一個罐形的土窖,窖的底部和四壁用干凈肥碩的芭蕉葉鋪墊,將酒飯放在窖內,再層層蓋上芭蕉葉,使酒飯與土層完全隔離,用稀泥封閉窖口,在窖口上燃一堆火,使酒窖內的酒飯在一定的溫度下發酵。 3-4天後,去火,在窖口上鑽一個小孔,湊近孔口嗅其中冒出的熱氣。若有酸敗之味,即放棄不用;若熱氣中散發出芬芳的酒香,則小心地扒開泥土,以防泥土落窖。拉開芭蕉葉後,取出已發酵的酒飯盛罐中,攪碎舂搗,濾糟取汁即可飲用。獨龍族常在濾出的酒斗中兌上清涼的山泉水,飲之甘美醇香,消暑解渴。
11.拉祜族米酒
拉祜族喜飲米酒。糯米為其首選原料,大米、玉米亦可用於釀制。製作方法與佤族「布來隆」等水酒的釀造基本相同。
12.青稞酒
青稞酒是藏族、土族等民族的民間傳統飲料,流行於西藏。青海、四川及雲南等藏族及土族聚居區,是一種度數很低的酒。製作方法頗為簡單:先把青稞洗凈煮熟,待溫度稍降,便加上酒麴,用陶罐或木桶裝好封閉,使其發酵,2-3天後,加入清水蓋上蓋子即成。青稞酒呈淡黃色,味微酸,是一種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酒精含量較少,約15-20度,分頭道、二道、三道酒三種。埋藏3-5年的陳酒,呈蜜狀,飲之味濃,香氣襲人。
13.奧崩
珞巴族的傳統水酒,流行於西藏珞渝的馬尼崗和梅楚卡地區。一般以玉米為原料釀造,間或用雞爪谷和達謝(一種以棕類喬木為原料製成的食品)。其製法是:先將玉米煮熟,放入酒麴伴勻,裝人葫蘆密封發酵一段時間即成酒釀。飲用時,裝在一個竹製的過濾容器內上澆涼水,流經酒釀,下端濾出的即為水酒。
14.麻苛列
亦稱「濁酒」,為朝鮮族的傳統飲料,流行於吉林、遼寧、黑龍江等地。以大米為原料、以大麥為酒麴釀制而成。酒色白而味甜。多在冬季釀制,度數較低。
15.醉酒
黎族傳統飲料,流行於海南。釀法有兩種:其一,用糯米為原料,用水浸泡半天後撈起放進甑里蒸熟。晾乾後,放進用芭蕉葉密封的籮中。第三天後便可發酵,並散發出芳香的酒味。第四天就有酒汁滴下,稱為「酒滴」。第七天後,酒便釀成。此時,將其挪入壇中密封,埋於地下,時間越長酒味越濃,酒味越好。其二,將糯米飯團拌以適量的酒餅,放人陶盆里,用芭蕉葉密封盆口,7天後釀成。其特點是,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酒味醇甘,是健身的滋補品。
16.姑待酒
亦稱「嚼酒」,為高山族的傳統飲料,流行於台灣西南沿海地區。《諸羅縣志·番俗考》記載道:「搗米成粉。番女嚼米置地,越宿以為曲,調粉以釀。沃以水,色白。曰姑待酒。」姑待酒味甘酸或微酸。外出勞動,盛於葫蘆中,兌以泉水飲用。
三:燒酒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乾、老白乾、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燒酒起源於唐朝,至宋元以後逐漸普及。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對燒酒的製作方法做了這樣的描述:「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取酒滴。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少數民族地區燒酒始於何時,未見確切的記載。最遲在明代中後期,偏僻山區的少數民族也已經熟練地掌握蒸餾酒的技術了。至明末清初,少數民族的燒酒釀制技術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與中原地區的釀制的水準不相上下,滇中地區元謀盆地一帶:「所稱谷者,皆稻也。諸谷猶常產,而唯高粱為最。高粱有二種,其黏者為酒露,可敵汾酒,名甲滇南。」同一時期,昆明的南田酒、武定的花桐酒。大理的鶴慶酒,「其味較之汾酒尤醇厚。」清代以來,燒酒釀制技術在各少數民族中迅速普及。至今,不能掌握燒酒釀制工藝的民族僅有少數。
1.小鍋酒
雲南哀牢山彝族聚居區的群眾善於釀制燒酒,因製作過程中蒸烤是中心環節,故稱釀制燒酒的過程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鍋來完成,其成品酒習慣上也稱小酒。小鍋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五米、苦蕎,也常用稻穀、稗子、粟、薯等。釀造小鍋酒的過程分兩個階段:一是捂酒飯。將備好的原料糧浸泡透心或煮熟,攤開,晾涼,撒上酒麴並攪拌均勻,然後裝入瓦罐或專用的小酒窖內,封蓋發酵。二是烤酒。烤酒器具有大、小鐵鍋各一口,木製酒甑一隻,酒漏一個,引酒管一根,貯酒器一個。以上各項准備工作完成後,加火把水煮沸,使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滴落在酒漏里,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彝家小鍋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傳統以自釀自飲為主,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2.燜鍋酒
雲南紅河兩岸的哈尼族自釀自飲的燒酒叫「燜鍋酒」。哈尼人的燜鍋酒具有悠久的釀造歷史。燜鍋酒的釀造原料以玉米、高粱、稻穀、苦蕎為佳,稗、粟、薯等亦可,燜制器具與彝家小鍋酒大致相同,而釀造程序上卻有獨到之處:先把選擇好的原料糧用清水浸濕,再放入普通的飯甑中蒸數小時,蒸到穀物綻皮露心時,抬到打掃干凈的房頂上,攤開晾涼後,再撒上酒麴,攪拌均勻,裝進一個專用於貯存酒飯的大篾囤里,用稻草把蔑囤團團捂緊使酒飯發酵。發酵時間觀氣溫高低而定,短則2-3日,長則8-10日。到酒飯發酵流出汁液時,再移入瓦缸中,用草木灰和成稀泥糊封嚴缸口,發酵10一15日後,就可以取出燜酒了。燜酒時,蒸酒飯用的木甑是圓台形的,甑內安放一個接酒的器皿,鍋、瓢、盆、剖開的葫蘆均可。甑的上口放置一個盛冷水的鐵鍋,鍋內的水隨時撤換以保持冷涼。甑底的水鍋水加熱沸騰後使甑內的酒飯蒸氣上升,在甑頂的鍋底凝結成酒滴,落入接酒器皿中,蒸烤一定的時間後,要抬一日盛著冷水的鍋,取酒品嘗,這叫頭道酒,一般度數較高;倒出酒後,架上冷水鍋繼續燜酒,再燜出的酒度數逐漸降低,稱二道酒。
燜鍋酒清澈晶瑩,醇厚甘甜,是哈尼山寨節慶必備的飲料。哈尼族之外,傣族、景頗族、拉祜族等都善於釀製品質極佳的燜鍋酒。
3.蒸酒
雲南怒江兩岸的怒族和僳僳族稱燒酒為蒸酒,蒸酒之名,緣自釀造中以蒸為主要工序。蒸酒的首選原料為玉米,也有高粱。稻穀、蕎、粟。製作過程與彝家小鍋酒大同而小異。浸泡原糧、蒸熟酒飯、貯存發酵的程序悉同前者。蒸制燒酒時,使用的器具則有所不同。怒族、僳僳族所用的甑子是用老樹原木挖空而成,甑子的中上部留一小孔插上細竹管,是為出酒槽。鍋底加熱時,酒氣上升遇冷凝聚為酒,落入釀中的接酒器中,再通過出酒槽流出,即為成品蒸酒。先出者度數高,酒勁大;隨著蒸烤時間的推移,酒度漸次降低,越後者味越寡薄。
各民族幾乎者能釀造不同風味、不同品質的燒酒,除以上酒類外,滇南拉枯族的董棕樹心酒、嫩包穀帶核蒸酒以原料獨特而別具特色。總體而言,少數民族燒酒的釀造具有以下共同點:
第一,發酵酒麴一般是自行配製的土酒麴,燒酒的風味與品質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土酒麴之間的差異造成的。
第二,在燒酒釀造進程中,浸泡原糧、蒸烤酒飯所用的水,有相當嚴格的要求,有好水才能釀出好酒,是各民族的共識。大凡出好酒的地方,都是山育水秀之處,山泉清冽,溪流凈琮。
第三,蒸烤的器具基本相同,釀造的程序大體相似,小鍋小灶小曲烤小酒,蒸鍋天鍋木甑出好酒。
四:奶酒
奶酒主要為我國北方游牧民族所釀造與飲用。從古代的匈奴、東胡、烏桓、鮮卑到現在的蒙古、柯爾克孜。鄂溫克等民族,都非常擅長釀造奶酒,也最喜歡飲用奶酒。元代蒙古人把馬奶酒作為最重要的飲料。元朝宮廷和蒙古諸王都掌握有一批專門釀造馬奶酒的人,所制馬奶酒除自飲之外,還在舉行宴會、款待客人、賞賜臣屬和祭祀時使用。
1.馬奶酒
蒙古族等民族古代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為防飢喝,常在隨身攜帶的羊皮袋中裝些馬奶。由於整天飛馬顛簸,馬奶的乳清和乳滓分離開來,乳律下沉,乳清上浮並成了具有催眠作用的奶酒。
其製作方法是:將馬乳傾入羊皮袋或其它容器中,不時用木棒攪動,數日後待其發酵變酸,便可飲用。通常色白而濁,味微釀而略有膻氣。若攪之7-8日乃至更長時間,則色清而味甜,且無膻昧,謂之「黑馬奶」。馬奶酒有滋補強身。健胃補腎和治療肺結核的功能。>>>草原上的馬奶酒 馬奶酒與手扒肉
2.薩林阿日喀
「薩林阿日喀」是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奶酒」,漢語又稱之為「蒙古酒」。它是在馬奶酒的基礎上通過蒸餾工藝製成的。其製作方法是:把發酵的馬奶倒人鍋中,上面扣一個無底木桶。木桶內側上端有幾個鐵鉤,將一個小陶瓷罐掛在木桶內側的小鉤上,使其懸空吊在木桶中央。木桶口上放上冷卻水的鐵鍋。燒火煮奶,蒸氣不斷上升到鐵鍋底部,遇冷凝聚滴入小陶罐中,成為色清亮如水的液體,這就是頭鍋奶酒。頭鍋奶酒度數不高,叫「阿爾乞如」。還可以將頭鍋奶酒多次蒸餾,使酒的度數逐次提高。二釀的奶酒叫「阿爾占」,三釀的奶酒叫「浩爾吉」,四釀的叫「德善舒爾」,五釀的叫「沾普舒爾」,六釀的叫「熏舒爾」。六蒸六釀為上品奶酒。
⑤ 紅酒頭子是幹嘛的
酒頭是:通過蒸餾、冷卻出來的第一瓶(桶)酒,度數高,口味好。
⑥ 喝葡萄酒為什麼會上頭
首先,空腹乾杯喝酒,過量一定會上頭,即使喝真的拉斐也擋不住。但是,除此以外,喝的適量而上頭的酒不外乎以下原因: ①二氧化硫超標。二氧化硫是葡萄酒中的魔術師,一個好的釀酒師如果使用不好二氧化硫,就釀不出美妙的葡萄酒。釀酒過程中加入二氧化硫,為了控制葡萄酒發酵並在後期存放中防止發生氧化變質沉澱,葡萄酒里要加入百萬分之一百五十以下的二氧化硫(美國政府規定的法定上限是百萬分之三百,國標規定是一個傻數:二百五十)。美國和歐洲政府強制規定,每個葡萄酒的商標上,都寫著「contains sulfites」幾個字。Sulfates 是造成「上頭」的因素。這小小的添加物,使葡萄酒無緣進入」有機食品「的貨架。這是葡萄酒的悲哀,也是它的無奈。 ②葡萄酒乳酸發酵前,釀造工藝不合理產生的組織胺過多。由於干紅葡萄單寧很高,在釀製成酒的過程中,必須使用乳酸發酵 ,用乳酸中和一部分單寧,依靠乳酸細菌來減低酒的酸度,把干澀的蘋果酸轉化為乳酸,如果乳酸發酵之前。紅酒的PH值超過3.5,酒中便會出現一些討厭的細菌,其中包括組織胺,組織胺是造成頭疼的元兇。 關於二氧化硫在釀葡萄酒過程中的作用,我會另行專門介紹。 當然,如果你和一位心儀的佳人飲葡萄酒,上頭是一定的。哈哈!馬丁庄園 董軍
⑦ 喝紅酒頭痛怎麼辦
喝酒誘發頭痛發作,特別是偏頭痛發作是肯定的。偏頭痛專家曾經研究過例偏頭痛病人的各種促發因素,在食物因素中發現酒精飲料和巧克力是主要因素。
既然已經明確喝酒可以誘發頭痛發作,就應該盡量避免飲酒,以避免發作。如果又想喝酒,又不想頭痛,那麼對不起,只好在頭痛發作後再服鎮痛葯了。那又何苦呢?
治療小竅門
(1)食醋解酒用食醋燒1碗酸湯,服下。食醋1小杯(20~25亳升),徐徐服下。食醋與白糖浸蘸過的蘿卜絲(1大碗),吃服。食醋與白糖浸漬過的大白菜心(1大碗),吃服。食醋浸漬過的松花蛋2個,吃服。食醋50克,紅糖25克,生薑3片,煎水服。食醋能解酒,主要是由於酒中的乙醇與食醋中的機酸,隨立腳點消化吸收,在人體的胃腸內相遇而起醋化反應,降低乙醇濃度,從而減輕了酒精的毒性。
(2)豆腐解酒飲酒時宜多以豆腐類菜餚作下酒菜。因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是一種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醛毒,食後能使之迅速排出。
(3)"醒酒茶"解酒據報道,杭州市臨安縣理化研究所根據唐代廷"醒酒湯"秘方,以現代工藝研製出一種醒酒靈丹--"醒酒茶",對酒後頭痛、頭暈及身體不適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4)糖果解酒河北省生產一種解酒糖果,醉酒後吃上幾塊即可解酒。
(5)酸棗葛花根解酒酸棗、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涼、利尿作用。
(6)綠豆、紅小豆、黑豆解酒3種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爛,豆、湯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減輕酒精中毒。
(7)生蛋清、鮮牛奶、霜柿餅解酒將三者煎湯服,可消渴、清熱、解醉。
(8)葛花解酒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甚佳。
(9)糖茶水解酒糖茶水可沖淡血液中酒精濃度,並加速排泄。
(10)芹菜解酒芹菜擠汁服下,可去醉後頭痛、腦脹和顏面潮紅。
(11)綠豆解酒綠豆適量,用溫開水洗凈,搗欄,開水沖服或煮湯服。
(12)甘蔗解酒甘蔗1根,去皮,榨汁服。
(13)食鹽解酒飲酒過量,胸膜難受。可在白開水裡加少許食鹽,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14)柑橘皮解酒將柑橘皮焙乾、研末,加食鹽1.5克,煮湯服。
(15)白蘿卜解酒白蘿卜1公斤,搗成泥取汁,分1次服。也可在白蘿卜汁中加紅糖適量飲服。也可食生蘿卜。
(16)鮮橙解酒鮮橙(鮮橘亦可)3~5個,榨汁飲服,或食服。
(17)橄欖(青果)解酒橄欖10枚,取肉煎服。
(18)甘薯解酒將生甘薯絞碎,加白糖適量攪拌服下。
(19)鮮藕解酒鮮藕洗凈,搗成藕泥,取汁飲服。
(20)生梨解酒吃梨或擠梨汁飲服。對酩酊醉者,如果用上述方法仍不能使其解酒醒轉,可用干凈雞毛一支輕輕摩擦其喉嚨或用手捏其喉嚨,使其嘔吐殘留在胃中的酒液,可使醉狀緩解。若仍無效果,則應就醫診治。
另附其他幾種簡單醒酒法:
1.牛奶醒酒法:醉酒者可飲些牛奶,以便使蛋白凝固,保護胃粘膜,減少對酒精的吸收。
2.豆腐解酒:飲酒多時,再加一個豆腐做下酒菜,可促進體內的乙醇迅速排出。
3.皮蛋醒酒法:醉酒時,取1-2隻皮蛋,蘸醋服食,可以醒酒。
4.蛋清醒酒法:醉酒時取1-2隻生雞蛋清服下,可保護胃粘膜,並減少對酒精的吸收。
5.杮子醒酒法:酒醉後,取幾只鮮杮子,去皮食用,可以醒酒。
6.米湯醒酒法:醉酒者可取濃米湯飲服,米湯中含有多糖類及B族維生素,有解毒醒酒之效,加入白糖飲用,療效更好。
7.綠豆醒酒法:取50克綠豆,10克甘草,加適量紅糖煎服,可醒酒,如單用綠豆煎湯,亦有一定功效。
8.茶葉醒酒法:醉酒後可飲濃茶,茶葉中的單寧酸能解除急性酒精中毒,咖啡鹼,茶鹼對呼吸抑制及昏睡現象有療效。
9.食鹽解酒:飲酒過量,胸腹難受,可在白開水中加少許食鹽飲用。
10.糖水醒酒法:取適量白糖用開水沖服,有解酒,醒腦的作用。
11.醋醒酒法:取50克米醋或陳醋,加25克紅糖,3片生薑煎湯飲服,可減輕酒精對人體的損害。
12.藕醒酒法:將鮮藕搗爛取汁飲服,對消除醉酒症狀有一定的作用。
13.海蜇醒酒法:取100克鮮海蜇,洗刷干凈後加水煎湯飲服,可以醒酒。
14.生梨醒酒法:吃幾個梨或將梨去皮切片,浸入涼開水中10分鍾,吃梨飲水,可解酒。
15.蘿卜醒酒法:將500克鮮蘿卜搗碎取汁,1次飲服,或適量吃些生白蘿卜,都可收醒酒之效。
16.番薯醒酒法:醉酒後,可將生番薯切細,拌入白糖服食,即可解酒。
17.甘蔗汁醒酒法:醉酒神志尚清醒者可自己嚼食甘蔗,嚴重者可榨出甘蔗汁灌服,能醒酒。
18.桔汁醒酒法:酒後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可吃幾個桔子或飲用鮮桔汁即可醒酒。
19.芹菜醒酒法:將適量芹菜擠汁飲服,可以醒酒,尤其可消除醉酒後的頭疼腦脹,面部潮紅等症狀。
20.大白菜解酒:大白菜洗凈切絲,加食醋,白糖拌勻,淹漬十分鍾食用,有解酒作用。
21.楊桃醒酒法:醋漬楊桃1個,加水煎服,可用於醒酒。
22.花露水醒酒法:灑數滴花露水在熱毛巾上,輕輕擦試醉酒者的胸背,肘和太陽穴等處就可明顯減輕其醉意。
23.中葯解酒:葛根30克,加水適量,煎湯飲服,解酒效果很好。
1、不要空腹飲酒,因為空腹時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對胃腸道傷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潰瘍,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質食物,如肥肉、蹄膀等,或飲用牛奶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來保護胃部,以防止酒精滲透胃壁。不要空腹飲酒,這是飲酒不醉的主要訣竅。因為這樣可使乙醇在體內吸收時間延長。
2、不要和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一起喝,這類飲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體吸收酒精。
3、至於在飲酒之後,能夠盡量的飲用熱湯,尤其是用姜絲燉的魚湯,特別具有解酒效果。
4、由於酒精對肝臟的傷害較大,喝酒的時候應該多吃綠葉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保護肝臟。還可以吃一些豆製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5、民間流行喝濃茶解酒的說法沒有什麼科學根據,茶葉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濃茶中的茶鹼可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反而會加劇頭疼,因此酒醉後可以喝點淡茶,最好不要喝濃茶。如果有人身不由己喝得太多,可以事後吃一些水果,或者喝一些果汁,因為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很多人酒後往往不吃飯,這樣危害更大,應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來一碗面條就非常好。
6、宜慢不宜快。飲酒後五分鍾乙醇就可進入血液,30—120分鍾時血中乙醇濃度可達到頂峰。飲酒快則血中乙醇濃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會出現醉酒狀態。若慢慢飲入,體內可有充分的時間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產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7、食飲結合。飲酒時,吃什麼東西最不易醉的以吃豬肝最好。這不僅是因為其營養豐富,而且因為豬肝可提高機體對乙醇的解毒能力,常飲酒的人會造成體內維生素B的丟失,而豬肝又是維生素B最豐富的食物,故吃煮豬肝或炒豬肝是很理想的伴酒菜。
8、甜點加水果。飲酒後立即吃些甜點心和水果可以保持不醉狀態。俗話說「酒後吃甜柿子,酒味會消失」,這話不錯。甜柿子之類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果糖,可以使乙醇氧化,使乙醇加快分解代謝掉,甜點心也有大體相仿的效果。
9、預防酒醉性胃炎和脫水症,可飲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既可促進乙醇分解,又能保護胃黏膜。由於脫水會使鹽分丟失,可適量飲些淡鹽水或補液鹽。
⑧ 喝葡萄酒上頭是怎麼回事
葡萄皮中一種叫單寧的物質造成的...
葡萄酒的釀造過程中這種物質不可避免的進入酒里了~據說這種物質對健康是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