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進口紅酒 » 弗雷家釀紅酒

弗雷家釀紅酒

發布時間: 2021-06-01 01:31:02

Ⅰ 完美紅酒有什麼,口感怎麼樣

弗雷佳釀紅葡萄酒、斯托揚諾夫佳釀紅葡萄酒、德克勒克佳釀紅葡萄酒、亞卡納海岸白葡萄酒等很多品種,不同的品種有不一樣的口感。像弗雷佳釀紅葡萄酒口感就比較濃郁,與紅肉或乳酪搭配,回味悠長。

Ⅱ 請問澳大利亞柏斯有什麼蘋果庄園或者葡萄庄園能否提供詳細資料

柏斯是西澳大利亞的首府,同時也是充滿活力的城市。陽光和海洋是它的標志,這里是遊客的度假勝地——

柏斯位於澳大利亞西海岸,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城市,也是目前仍然最具有「澳式」純朴和幽默的城市。由於柏斯在地球上的孤獨,從空中俯瞰它猶如茫茫大海上的一座航標。1961年,為了給美國宇航員導航,柏斯人還真的全城徹夜亮燈,為空中的宇宙飛船作航標,故柏斯有「燈光城」之稱。

美麗的柏斯由一條天鵝河分為兩部分。河北岸的聖喬治大道是柏斯金融、公司和政府機構的集中地,有辦公街之稱。聖喬治大道北鄰的海伊步行街則是柏斯的商業中心。這里的每條街均為東西向,夾在中央火車站和天鵝河之間。所以,從中央火車站往南向天鵝河方向行走的話,就是在珀斯的心臟內走動。

天鵝河天鵝谷

柏斯市中心的Barrack碼頭一帶是天鵝河的觀光地,這里有很多咖啡館、酒吧、餐廳,也有遊船載人欣賞天鵝河及兩岸的美麗風光。

天鵝谷從Barrack碼頭沿著天鵝河向東北行舟約10公里處便是天鵝谷。天鵝谷是澳大利亞著名的葡萄酒產地之一,有超過20家葡萄酒廠自1829年開始在這里種植葡萄和釀酒。

弗雷曼特爾

弗雷曼特爾是天鵝河的出海口,也是柏斯的重要港口,更是一座歷史名城,目前是柏斯的著名觀光勝地。

弗雷曼特爾的歷史可追溯到1829年,這里保存著很多高雅的殖民建築和古色古香的小巷。弗雷曼特爾博物館的兩層古屋更被譽為澳大利亞殖民時代哥德式建築的最佳典範。

由於弗雷曼特爾位於天鵝河和印度洋的交匯處,風景這邊獨好。觀光游覽弗雷曼特爾,南大道是必去之地。坐在這里的露天咖啡座上,看著印度洋海濱的美景,賞心悅目。

尖峰石陣

在柏斯北方260公里處,為南邦國家公園的一部分。這里有一片橫跨沙漠的奇異活化石原始森林,再加上數以千計、高達4米的石灰岩柱,蔚為奇觀。欲游覽本地,最好是搭乘全天巴士,或參加由柏斯出發的四輪驅動車(四驅車)旅遊團。

波浪岩

位於柏斯以東340公里處,狀似巨大波浪,高50米,聳立於天地間。每天均有旅遊團前往此時,行程穿越達令山脈和壯麗的JarrahForests。

英皇公園

位於柏斯市中心西南的天鵝河的北岸,園內種植的奇花異草超過2500種,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公園之一。

觀光英皇公園有兩個熱點:9月份的花節。西澳大利亞州有「野花之州」之稱,是全世界植物愛好者為之動容的地方。每年春季8至10月份,英皇公園內鮮花盛開、奼紫嫣紅、美不勝收,遊客千萬不能錯過。

此外,由於英皇公園的自然環境優美,地理上又有山有水的城市。因此,從英皇公園觀賞柏斯,視點和前景配置特別好。

柏斯鑄幣廠

位於柏斯市中心海伊大街上,是世界上仍在生產中的最古老的鑄幣廠,其歷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紀中期的淘金時代。如今,柏斯鑄幣廠以生產精美的金銀紀念幣而享譽世界。

遊人不僅可以參觀制幣過程和購買紀念幣,甚至可以要求為自己定製或親手做一枚世上獨一無二的紀念幣。

Ⅲ ridgeback是什麼紅酒牌

ridgeback是南非背脊犬酒庄出產的酒。
南非背脊犬酒庄出產的酒有:維歐尼 歌海娜 西拉 慕合懷特
維歐尼(Viognier)成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白葡萄品種之一。這主要是因為由該品種釀制的著名的孔得里約(Condrieu)葡萄酒極為獨特,常與風格現代的羅訥葡萄酒聯系在一起。21世紀初,維歐尼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混釀品種,常與各種紅葡萄同時發酵(Co-fermentation),尤其是西拉(Syrah)。2004年,相關研究人員通過DNA檢測發現維歐尼與皮埃蒙特的弗雷伊薩(Freisa)存在親子關系。由於弗雷伊薩有可能是內比奧羅(Nebbiolo)的後代,所以,維歐尼與內比奧羅可能是表親關系,這一點多少讓人感到有些意外。
歌海娜有可能起源於西班牙北部的阿拉貢省(Aragon),在當地,它被稱為「Garnacha」。當時阿拉貢王國的強盛可能對歌海娜早期在地中海西部地區的廣泛分布功不可沒。以阿拉貢為基地,歌海娜的種植向東擴展。19世紀之前,該品種已經在南羅訥(Rhone)地區深深紮下了根。在1901年根瘤蚜蟲病席捲里奧哈(Rioja)產區之前,該品種也已經在里奧哈有種植。當時,這種產量高且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實際上取代了下里奧哈(Rioja Baja)當地的葡萄品種,並在上里奧哈(Rioja Alta)和里奧哈•阿拉維沙(Rioja Alavesa)產區佔有一席之地。不可否認的是,歌海娜與撒丁島(Sardegna)的卡諾娜(Cannonau)是同一種葡萄品種,不過撒丁島人自稱卡諾娜是他們自己的葡萄品種,因此他們堅信在撒丁島被阿拉貢王國統治期間(1297-1713年),歌海娜是從義大利(在這里,歌海娜被稱為「Granaccia和Tocai Rosso」)傳到西班牙的。這是關於歌海娜起源的另一種說法。
西拉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葡萄品種,在法國被稱為「Syrah」,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種植。很多的消費者可能認識西拉(Shiraz),但是並不認識西拉(Syrah),西拉(Shiraz)的名氣已經遠遠超出了著名的羅訥河谷(Rhone Valley)西拉(Syrah),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澳大利亞西拉葡萄酒在歐洲葡萄酒市場上的成功,現在甚至連其他國家(如南非)所產的西拉葡萄酒酒標上也採用了「Shiraz」一詞。在澳大利亞,無論是單品葡萄酒還是混釀葡萄酒,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找到西拉葡萄的身影,比如澳大利亞最常見的混釀組合「赤霞珠西拉混釀葡萄酒」(Cabernet Sauvignon-Shirza,簡寫為Cabernet-Shiraz)。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混釀組合的名字到底是赤霞珠放在前面還是西拉放在前面,主要取決於它們各自所佔的比例大小。
慕合懷特(Mourvedre)是一種適合生長在溫暖氣候條件下的紅葡萄品種。作為西班牙種植面積第四大的紅葡萄品種,慕合懷特曾經是西班牙的寵兒,不過如今它在該國的地位正日漸下降。而在西班牙以外的地方,該品種卻變得越來越流行。慕合懷特在西班牙被稱為「Monastrell」,2004年,該品種在西班牙的種植面積為63,000公頃(155,000英畝)。在法國,慕合懷特近年來在其南部再度盛行起來,2000年,慕合懷特在法國的種植面積達7,600公頃。在加利福尼亞州和澳大利亞,該品種被稱為「Mataro」。在這兩個地方,它既可用於釀制單品酒,也可與歌海娜(Grenache)和西拉(Syrah/Shiraz)混釀。這種混釀方式常被稱為「GSM」,混釀酒也備受市場青睞。

Ⅳ 完美葡萄酒怎麼樣

曾經我給完美做過葡萄酒講座,用的是他們的酒,給我的感覺是級別和品質不是很匹配

Ⅳ 為什麼憤怒使弗雷變成銀行家

紐約股業貿易銀行的總經理弗雷借著發泄他的憤怒,而建立了一家大規模的銀行。從前他想在長島設立一個昆士郡銀行,他原本以為計劃會進行得很好,但是有一次一家大銀行的經理來見他時,講了一句輕蔑他的話,於是他的態度作了很大的轉變。

這個經理很自大,臨走的時候,隨意對弗雷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如果你活得長久,或許可以在這里辦一家銀行出來。「」這句話真氣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弗雷說道:」如果你活得久,意思好像是我呆坐著等年代過去,等待著事業從天而降似的。這種譏笑,使我聽聞之後不得不奮起而圖強。我那時候決意要打倒他,最後,我真的就辦到了。過了4年後,我銀行的存款,有他的兩倍多!「弗雷並不壓迫憤怒,而是把憤怒引到努力的路途上,使他的銀行比侮辱他的人的銀行還要大些。

憤怒可以作為努力背後的原動力。一個完好的機器轉動時毫無聲息,但是在其背後是有極大的力量的。一個弱小而吵鬧的機器,其聲音外表看來似乎有很大的力量,但是這種機器太不協調,如果後面有很大的力量,則會把機器轟破。

同樣地,如果有什麼困難發生,你常覺得急躁不安而無心工作,就好像把機器暫時停止了(一點事也不做),殊不知如果無限期地無所動作,最後將像破舊的汽車一樣,被送往廢鐵場。

憤怒時,最重要的是使前進的」氣「獲得適當的引導,以免積壓,日後一發而不可收拾。控制一種機器時,要能夠利用」氣「,而且要用得不動聲色,極有效力。但有時」氣「太多,機器跟不上,則不得不用一種安全塞,把氣關住。

有時,人會產生一種無意識而又瘋狂的爆發,這是因為他們只知壓制心中的怒氣,而不知准備一種關閉的活塞。但諸如叫、扯頭發、丟盤子、用力關門等,都不是好的活塞,因為這樣做將使我們內心難以忍受的一面赤裸裸地顯現出來,不但會引起他人注意及嘲笑,還將使我們留下難以彌補的傷痕。

馬琴力總統在憤怒者面前,有一種安靜自製的態度,這是一種無害的安全活塞,還是如前所述的那個例子:

某日,有一個行為可鄙的議員,對馬琴力總統說了一些令人難以忍受的話。他說他自己如何忠實,如何不自私,但是實際上總統確實曉得他的行為恰恰相反,馬琴力總統咬著牙齒,忍住自己的憤怒。直到那議員走了之後,他才發泄出來。他異常憤怒地痛罵那個議員,用力捶打桌面,以致使他那個在場的好友驚訝得跳起來。馬琴力總統好像被激怒的獅子一樣。

心平氣和的人並不是都不發怒的,他們把憤怒發泄於有益之處,而同時在太過度時,有一種安全活塞用以制止之。

兩百餘年之前,詩人德來登便把一句拉丁成語改編成這樣:」你們要當心一個有耐心者的憤怒。太長太受壓迫的情緒,一旦放鬆的時候,便會釀成最激烈的爆發。「某大商人曾經這樣說:」如果我在發怒的時候,我絕不讓別人知道。我會趕快走開,跑到樓頂上我辦公室旁的健身房去,套上打拳的手套,和我的教師對打,把怒氣打出來,如果教師不在時,便拚命捶打沙袋。「這個人的想法確實是對的。當他被刺激的時候,他並不呆著,竭力壓制他的憤怒。他跑到一個能發泄的地方,與拳師或袋子打起來。如果他打的時候,想像著他所打的袋子便是激起他怒氣的那個人的頭,那就更合他的口味了。

Ⅵ 弗雷家書,名人傳,的摘抄~~要多的速度~

《傅雷家書》
一、傅雷的愛子情深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 每天清早六七點鍾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
前面的語句摘自《傅雷家書》,是傅雷老師寫給他兒子傅聰的。從上面的語句,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二、傅雷對兒子的鼓勵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tonecolour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
這是傅雷老師,聽過兒子傅聰的錄音後,對兒子所講評的。這裡麵包括了,傅老師對兒子的錄音,精細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贊賞。並且在後面提到了對兒子的希望。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體現出自己對孩子的肯定,讓其有努力拚搏的決心,以及會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發展的方向。而我們當子女的,也應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經驗,取長補短發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囑咐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准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兒子面臨社會千變萬化,如何應對,作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過的經驗,提醒兒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徑。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陽的希望。父母走的彎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希望他們能比自己「更上一層樓」。青春期的我們,應該放下逆反的心理,聽從父母的教訓,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這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好,為了我們以後的生活更加輕松、快樂。
四、母親的關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對於你的感情問題,我向來不參加任何意見,覺得你各方面都在進步,你是聰明人,自會覺悟的。我既是你媽媽,我們是體戚相關的骨肉,不得不要嘮叨幾句,加以規勸。」
要說還是母親的心細,父親在兒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親在最細微的地方——兒子的感情問題著手,給兒子一明確的道路方向。告訴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感情與事業的問題,讓兒子明白著重點是那裡。我們也應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訓,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重點,明白自己的任務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把握住方向的分寸。這樣有助於我們成功。
五、傅雷愛子心切
「孩子,我謔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你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離別之時,父親傅雷自責對兒子的管教嚴格,手段「殘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錯誤。哎,其實這是愛子情深啊!「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傅雷老師在兒子幼時,嚴加管教、一絲不苟,「殘忍地虐待」了兒子傅聰。聽來笑話,哪裡有父親虐待自己的親生骨肉的呢?俗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師用的是嚴父底下出才子。平時,父母對我們實行「暴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抱有理解的態度,我們要體諒父母的心急如焚。因為他們這么做是對我們好,也是恨鐵不成鋼。畢竟父母們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啊!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創傷,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這句話意在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對於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就「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憑弔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只餘下萬千感慨,蒼涼而平靜,沉鬱而超然。這就是我們對待往事應有的心態。
2、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剔除私心雜念,遠離慾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這些心靈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為赤子創造的博大寬廣的精神世界。

《名人傳》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序中的句子(我推薦一下,很經典):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之的斗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斗爭。貧窮,日常的煩慮,沉重與愚蠢的勞作,壓在他們身上,無益地消耗著他們的精力,沒有希望,沒有一道歡樂之光,大多數還彼此隔離著,連對患難中的弟兄們一援手的安慰都沒有,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時連最強的人都不免在苦難中磋跌。
……
我稱為英雄的,並非是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好似他們之中最偉大的一個,就是我們要敘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說的:「除了仁慈之外,我不承認還有什麼優越的標記。」沒有偉大的人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虛的偶像,匹配下賤的群眾的;時間會把他們一齊摧毀。成敗又有什麼相干?主要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BY 作者羅曼.羅蘭
以下是《貝多芬傳》中的: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貝多芬
……
「艱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
……
特.波恩哈德夫人和葛林克說他很高傲,舉止粗野,態度陰郁,帶著非常強烈的內地口音。但他知道藏在這驕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惟有幾個親密的朋友知道。
……
這種悲劇式的痛苦,在當時的一些作品裡有所表現,例如……奇怪的是並非所有的作品都帶憂郁的情緒,如……都反映著一種年青人的天真。無疑的,要使心靈愁苦也得相當的時間。它是那樣的需要歡樂,當它實際沒有快樂時就自己來創造。當「現在」太殘酷時,它就在「過去」中生活。往昔美妙的歲月,一下子是消滅不了的;它們不復存在時,光芒還會持久地照耀。
……
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D大調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暴動的性質。當貝多芬出場時,受到群眾五次鼓掌的歡迎;在此講究禮節的國家,對皇族的出場,習慣也只有三次的鼓掌禮。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可是勝利是暫時的,對貝多芬毫無盈利。音樂會不曾給他掙什麼錢。物質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貧病交迫,孤獨無依,可是戰勝了:—戰勝了人類的平庸,戰勝了他自己的命運(此時他已耳聾),戰勝了他的痛苦。
……
貝多芬是偉大的自由之聲。他自己也感到。他時常提起,他的責任是把他的藝術來奉獻於「可憐的人類」,「將來的人類」,為他們造福利,給他們勇氣,喚醒他們的迷夢,斥責他們的怯懦。他寫信給他的侄子說:「我們的時代,需要有力的心靈來把這些可憐的人群加以鞭策。」
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已頌贊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對於一般受苦而奮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對著世界的劫難感到憂傷時,他就會到我們身旁來,好似坐在一個穿著喪服的母親旁邊,一言不發,在琴上唱著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當我們對德與善的庸俗,斗爭到疲憊的辰光,到此意志與信仰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將獲得無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贈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斗的歡樂,一種感到與神同在的醉意。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凈如水的早晨。僅僅有幾陣懶懶的微風。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經有隱隱的威脅,沉重的預感。然後,突然之間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的雷吼,充滿著聲響的可怖的靜默,一陣復一陣的狂風。然而白日的清純之氣尚未受到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悲哀永遠保存著一縷希望。但自一八一零年後,心靈的均衡喪失了。日光變得異樣。最清楚的思想,也看來似乎水汽一般在升華: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們的又凄涼又古怪的騷動,罩住了心;往往樂思在薄霧之中浮沉了一兩次以後,完全消失了,淹沒了,直到曲終才在一陣狂飆中重新出現。
黃昏將臨,雷雨也隨之醞釀。隨後是沉重的雲,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被趕走,由於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我們。
什麼勝利可以和這場勝利相比?哪天的陽光,曾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1.「……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貝多芬真是可憐已極。得知道我的最高貴的一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當我們同在一起時,我已覺得許多病象,我瞞著,但從此越來越惡化……還會痊癒嗎?我當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這一類的病是無葯可治的。我得過著凄涼的生活,避免我心愛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可憐、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傷心的隱忍中找棲身!固然我曾發願要超臨這些禍害,但又如何可能?」

2.「君主與公卿盡可造就教授與機要參贊,盡可賞賜他們頭銜與勛章;但他們不可能造就偉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臨庸俗社會的心靈……而當像我和歌德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時,這般君侯貴胄應當感到我們的偉大。昨天,我們在歸路上遇見全體的皇族。我們遠遠里就已看見。歌德掙脫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對他說盡我所有的話,不能使他再走一步。於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鈕子,背著手,望最密的人叢中撞去。親王與近臣密密層層;太子魯道爾夫對我脫帽;皇後先對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認得我的。為了好玩起見,我看著這隊人馬在歌德面前經過。他站在路邊上,深深地彎著腰,帽子拿在手裡。事後我大大地教訓了他一頓,毫不同他客氣……」

3.「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已贊頌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對於一切受苦而奮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對著世界的劫難感到憂傷時,他會到我們身旁來,好似坐在一個穿著喪服的母親旁邊,一言不發,在琴上唱著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當我們對德與惡的庸俗斗爭到疲憊的辰光,到此意志與信仰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將獲得無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贈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斗的歡樂……」

【點評】第一段是貝多芬寫給友人阿芒達牧師的信。耳聾對於音樂家來說是無法彌補的災難,不但影響工作,而且使他從此過著孤獨凄涼的生活,還可能受到敵人的污衊。這段話概括了貝多芬由於耳聾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體會到世界的可憐和自私。

第二段是貝多芬在書信中寫到與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親國戚時的情景。其中「背著手」和「撞」等十分傳神的描寫,活靈活現地寫出了他對皇親國戚滿不在乎的態度,最集中地表現了貝多芬的叛逆性格。當然貝多芬和歌德的處境不同,對他們進行比較時要全面分析。

第三段是《貝多芬傳》的最後一段,是這一部分的總結。貝多芬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最傑出的音樂家,而是因為他的音樂是為苦難的人們而寫的。他隱忍自己的痛苦,卻用他以痛苦換來的歡樂來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這段話概括了貝多芬的音樂的本質。

「我的體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增無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剛剛開始。我已經隱隱約約看到目標在前,雖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擺脫這種疾病,我一定能擁抱整個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睡覺。但願我能擺脫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時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永遠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貝多芬傳》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音樂家,是這樣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開始耳聾了。對於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的呢?誰又能想像他在漫長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殘忍,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音樂的權利,他聽不到自己的音樂,人們都在盡情享受他的音樂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他卻必須獨自忍受無聲的折磨!而就是這個人,寫出了那樣大量的樂曲,而且往往是歡樂的樂曲——從天國發出的,傳播到人們內心的歡樂!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鬥的成果,是勝利的標志。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歡樂!」

「他是孤獨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愛人,但無人愛他。人們對他既欽佩,又懼怕。最終他在人們心中引起了一種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駕於他的時代。於是,他稍稍平靜了一些。他從高處看人,而人們則從低處看他。他始終是單身。他從不休息,連最卑賤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溫柔他也嘗不到,他一生中連一分鍾都不曾在另一個人的溫柔懷抱里入眠。他從未得到過女人的愛。在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維多利亞科洛納的友情,曾閃過一道純潔而冷峻的星光。周圍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熾熱的思想流星——他的慾望和瘋狂的夢境——飛馳而過。貝多芬從未經歷過這樣的黑夜。因為這黑夜就在米開朗基羅的內心。貝多芬的悲憤是社會的過錯,他本人卻天性快活,且渴望快樂。米開朗基羅則憂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開他。他在自己周圍造成了一片空虛。」——《米開朗基羅傳》

貝多芬的痛苦來自病痛的折磨,米開朗基羅的痛苦來自他充滿矛盾的靈魂:他既無殘疾,也不貧窮。他出身高貴,是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他的祖國多災多難,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毀於戰亂。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會獲得一大筆酬勞,但他卻過著像窮光蛋一樣的生活,只吃麵包,喝點葡萄酒,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他驚人的長壽,一生渴望愛情,寫出大量火熱純潔的十四行詩,但他卻終身未婚,孤單到老;他的家族從未給他任何溫暖,總是一次又一次從他身上榨取金錢,利用他的名譽到處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卻使他出手大方;他驕傲固執,目空一切,他在藝術上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鬧翻,但他又軟弱可笑,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妥協投降,做出種種與他名譽不符的可笑舉動;他的藝術天分驚人,雄心勃勃,創作出《大衛像》、《奴隸》、《摩西》等驚世傑作,但他又不得不為教皇奔波賣命,這個任務還沒完成,又有新的任務在催促著他,因此他計劃中最偉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廢。他一生都在超負荷的工作,同時還要為那些沒完成作品忍受內心的譴責;到了老年,他已經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後一位藝術大師,人們對他像對上帝一樣敬重,無人敢於挑戰他的權威,但他卻越來越虔誠,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盡管米開朗基羅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盡管他一直沒能實現自己最偉大的計劃,可誰也不能否認他的藝術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精神,從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嚴,人的意志;從摩西和奴隸身上看到了人與命運的抗爭……米開朗基羅塑造的是神靈,但他表現的卻是現實中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徵,永遠銘刻在人類的記憶之中。寬廣的前額上兩道微彎的皺紋,白色的雙眉異常濃密,一部忠厚長者的胡須,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蒼老的面龐變得平靜、溫和,留著病痛、憂傷和慈祥的痕跡。從二十歲時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爾從軍時的呆板嚴肅,到現在的他改變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銳利深沉,顯得坦白直率、胸無城府卻又明察秋毫。」——《托爾斯泰傳》

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衣食無憂;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有深愛的妻子兒女;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他是巍然聳立的文學高峰,他不僅為讀者展示了俄羅斯近代歷史的廣闊畫面,還精彩地譜寫了俄羅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都讓人們點點頭說:「是的,俄羅斯人就是這樣的。」總之,他是一個一般人看來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他為城市貧民的凄慘處境感到鎮靜,為農民的生活貧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為自己不忍心擺脫家庭羈絆去過苦行生活而苦惱……總之,他的博愛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難,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安詳的生活。為了實現他的理想,他首先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農民生活勞動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園里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他推行「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變本加厲,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之後,他以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孤獨地死於出走途中人的苦惱和感情!
「我多祝福你能常在我的身旁!你的貝多芬真是可憐已極。得知道我的最高貴的一部分,我的聽覺,大大地衰退了。當我們同在一起時,我已覺得許多病象,我瞞著,但從此越來越惡化……還會痊癒嗎?我當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這一類的病是無葯可治的。我得過著凄涼的生活,避免我心愛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這個如此可憐、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傷心的隱忍中找棲身!固然我曾發願要超臨這些禍害,但又如何可能?」
點評:這是貝多芬寫給友人阿芒達牧師的信。耳聾對於音樂家來說是無法彌補的災難,不但影響工作,而且使他從此過著孤獨凄涼的生活,還可能受到敵人的污衊。這段話概括了貝多芬由於耳聾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體會到世界的可憐和自私。

「君主與公卿盡可造就教授與機要參贊,盡可賞賜他們頭銜與勛章;但他們不可能造就偉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臨庸俗社會的心靈……而當像我和歌德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時,這般君侯貴胄應當感到我們的偉大。昨天,我們在歸路上遇見全體的皇族。我們遠遠里就已看見。歌德掙脫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對他說盡我所有的話,不能使他再走一步。於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鈕子,背著手,望最密的人叢中撞去。親王與近臣密密層層;太子魯道爾夫對我脫帽;皇後先對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認得我的。為了好玩起見,我看著這隊人馬在歌德面前經過。他站在路邊上,深深地彎著腰,帽子拿在手裡。事後我大大地教訓了他一頓,毫不同他客氣……」
點評:這是貝多芬在書信中寫到與歌德一起散步遇到皇親國戚時的情景。其中「背著手」和「撞」等十分傳神的描寫,活靈活現地寫出了他對皇親國戚滿不在乎的態度,最集中地表現了貝多芬的叛逆性格。當然貝多芬和歌德的處境不同,對他們進行比較時要全面分析。

「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已贊頌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對於一切受苦而奮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對著世界的劫難感到憂傷時,他會到我們身旁來,好似坐在一個穿著喪服的母親旁邊,一言不發,在琴上唱著他隱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當我們對德與惡的庸俗斗爭到疲憊的辰光,到此意志與信仰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將獲得無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贈我們的是一股勇氣,一種奮斗的歡樂……」
點評:這是《貝多芬傳》的最後一段,是這一部分的總結。貝多芬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最傑出的音樂家,而是因為他的音樂是為苦難的人們而寫的。他隱忍自己的痛苦,卻用他以痛苦換來的歡樂來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這段話概括了貝多芬的音樂的本質。

一切使他不安;他的家庭也嘲笑這永遠的不安。他如自己所說的一般,在「一種悲哀的或竟是癲狂的狀態」中過生活。痛苦久了,他竟嗜好有痛苦,他在其中覓得一種悲苦的樂趣: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歡喜。」
對於他,一切都成為痛苦的題目,甚至愛,甚至善。
「我的歡樂是悲哀。」
沒有一個人比他更不接近歡樂而更傾向於痛苦的了。他在無垠的宇宙中所見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觀主義都包含在這絕望的呼聲,這極端偏狂的語句中。
「千萬的歡樂不值一單獨的苦惱!……」
「他的猛烈的力量把他和人群幾乎完全隔離了。」
他是孤獨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他不被人愛。人們對他又是欽佩,又是畏懼。晚年,他令人發生一種宗教般的尊敬。他威臨著他的時代。那時,他稍微鎮靜了些。他從高處看人,人們從低處看他。他從沒有休息,也從沒有最微賤的生靈所能享受的溫柔——即在一生能有一分鍾的時間在別人的愛撫中睡眠。婦人的愛情於他是無緣的。在這荒漠的天空,只有科倫娜冷靜而純潔的友誼,如明星一般照耀了一剎那。周圍盡是黑夜,他的思想如流星一般在黑暗中劇烈旋轉,他的意念與幻夢在其中回盪。貝多芬的憂郁是人類的過失;他天性是快樂的,他希望快樂。米開朗基羅卻是內心憂郁,這憂郁令人害怕,一切的人本能地逃避他。他在周圍造成一片空虛。
點評:寫他為了追求真理和正義,為了創作能表現真善美的作品,貢獻了畢生精力。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念。

Ⅶ 弗雷得利克·肖邦

弗雷得利克·肖邦 又名: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職業:作曲 所屬地區:波蘭 生日:1810年3月1日 稱號:鋼琴詩人 代表作:馬厝卡舞曲、圓舞曲 Fryderyk Chopin (1810一1849)生於華沙的近郊熱里亞佐瓦·沃利亞 肖邦從小就顯示出特殊的音樂才能,不僅能彈鋼琴,並能作曲。七歲時,就發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調波蘭舞曲。八歲時,他舉行了第一次公開的演奏。從此,肖邦就以鋼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經常被華沙的貴族邀請去演奏,一時成為貴族沙龍中的寵兒。1825年,前來華沙參加波蘭議會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會,還賜給了肖邦一枚鑽石戒指。肖邦童年、少年時代的這些經歷,和他此後的遭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肖邦在少年時代,還接觸到波蘭城鄉的民間音樂以及不少波蘭愛國人士的進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為音樂學院的學生,與不少思想進步的師生交往。這些年裡,肖鄭經常去鄉間度假。他欣賞祖國的自然風光,傾聽農民的歌唱、奏樂,參加鄉村的舞會和婚禮。祖國的文化、民族民間的音樂,就像種子一樣,播種在肖邦的心田裡。 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它不僅打擊了歐洲反動"神聖同盟"的封建統治,也對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這時,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起來,秘密的愛國組織也活躍起來。他們不顧反動當局的逮捕、鎮壓,醞釀著新的起義。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著肖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為此,肖邦處於激烈的思想斗爭之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他寫道:"我還在這里,我不能決定啟程的日子。我覺得,我離開華沙就永遠不會再回到故鄉了。我深信,我要和故鄉永別。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麼可悲的事!" 離別的痛苦、永別的預感折磨著他,但是,親友們的勉勵、囑咐和期望又鼓舞著他,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國外用藝術來歌頌祖國和自己的民族,為此他又感到激動。他寫道:"我願意唱出一切為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發的聲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為約翰(指十七世紀的波蘭圍王約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擊敗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復了祖國的疆土,並將土耳其人逐出維也納和匈牙利,名震歐洲。)的部隊所唱的戰歌。戰歌已絕響,但它們的回聲仍將盪漾在多瑙河兩岸。" 1830年11月2日,20歲的肖邦告別了親人,坐著馬車離開首都華沙。在城郊肖邦接受了友人們贈送的一隻滿盛祖國泥土的銀杯,它象徵著祖國將永遠在異邦伴隨著他。更使肖邦感動的是,當親友送行到華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亞時,他的老師埃爾斯納和華沙音樂學院的一些同學們,竟已等候在那裡,並演唱了埃爾斯納特地為送別肖邦寫的一首合唱曲<<即使你遠在他鄉>>: "你的才能從我們的國土中生長,願它到處充分發揚,...... 通過你樂藝的音響,通過我們的瑪祖別克、克拉可維亞克(波蘭民間舞曲)顯示你祖國的榮光。" 這樣的送別場面,這樣激動人心的詞句,使肖邦百感交集,在登上旅途時不禁失聲痛哭。 肖邦離國幾周以後,華沙就爆發了起義,並獲得了成功。據說肖邦聽到華沙起義的消息時,心情無比激動,曾擬回國,是他的摯友梯圖士苦功他不要回去。當梯圖士出發回國參加起義後,肖曾雇了一輛驛車追趕,准備和他一起回國,結果因未能趕上而返回維也納。這時,肖鄭在給華沙的友人馬圖申斯基的信中寫道:"為什麼我不能相你們在一起,為什麼我不能當一名鼓手!!!" 1830年11月的華沙起義,一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趕跑了俄國侵略軍,建立了波蘭自己的政權。波蘭人民的這一英雄業績,震撼了整個歐洲,是歐洲革命歷史上光輝的一頁。可是,在取得勝利後不到一年,就由於波蘭大貴族的背叛,使起義的成果被斷送。俄國侵略軍又重新攻陷了華沙,華沙起義被鎮壓下去了。又是在一個寒風蕭瑟的日子,肖邦在去巴黎的旅途中,聽到了華沙重新陷落的消息。這時,他義憤填膺、悲痛欲絕。在寫給梯圖士 的信中,他表示了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啊,上帝啊,你是存在的!存在而不給他們報應!你不管莫斯科佬的罪行,或者,或者你自己就是莫斯科佬!我可憐的父親!我高尚的父親,可能他在挨餓,他也沒有錢給母親買麵包!妹妹也許遭受放肆的莫斯科敗類的狂暴蹂躪!帕斯凱維奇(帕斯凱維奇是攻陷華沙的俄國統帥。),這條莫墓列夫的母狗,佔領了歐洲那些頭等君主國的駐節地!?莫斯科佬將成為世界的統洽者?......啊!為什麼我連一個莫斯科佬都不能殺啊!"盡管肖邦 的父親一再勸告他不要拋棄俄國"國籍"(當時俄國統治下的波蘭居民均屬"俄國籍"),可是肖邦在維也納始終不去把他的俄國護照延期,而甘願放棄"俄國籍",當一名"無國籍"的波蘭流亡者。 同時,肖邦在維也納也沒有動用俄國佔領華沙的反動頭子康斯坦丁大公寫給俄國駐維也納大使的介紹信,從此和俄國統治者徹底劃清了界限。以華沙起義為標志的波蘭民族獨立運動,好比是一所愛國主義的大學校,造就了無數波蘭的民族戰士,也哺育了一批波 蘭的民族艾藝家。剛離開華沙時,二十歲的肖邦還相當幼稚,可是,華沙起義以後的.二十一歲的肖邦,已被祖國的災難磨練得堅強起來了。他對祖國的愛和對敵人的恨,也變得更強烈了。 1831年肖邦到達巴黎的時候,法國正處於君主立憲的"七月王朝"時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資產階級的利益,金錢統治著社會的一切。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巴黎,盡管在文化藝術上有著悠久的傳統,成為全歐的文化藝術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時所說的:"這里有最輝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偉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惡;每一個行動和言語都和花柳有關;喊聲、叫囂、隆隆聲和污穢多到不可想像的程度,使你在這個天堂里成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說誰也不過問一個人是怎樣生活的......。"為了在巴黎站穩腳跟,肖邦和上層社會的人士交往。環境決定了他"非生活在這個圈子裡不可。"1833年初,肖邦在給多·澤瓦諾夫斯基的信中寫道:"我已經進入最上層的社會,與大使、公爵、部長交往,......因為據說高尚的趣味是從這里出發的;假如有人在英國或奧地利大使館聽過你,你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滬你,你馬上就彈奏得更好。" 由此可見,肖邦在巴黎盡管假快打開了局面、獲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滿意的。上層社會的奢華和虛假,無法安慰一位滿懷亡國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靈。1832年底,他寫了一封信給巴黎的優美藝術部長:"一個不能再忍受祖國的悲慘命運而來到巴黎已將近一年的波蘭人——這是我向閣下作自我介紹所能使用的全部頭銜——恭順地向您請求把音樂學院大廳供他一月二十日舉行音樂會用......"。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和上層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發所掩蓋的是巨大的空虛。" 唯有和波蘭僑胞在一起,他才感到親切。他熱情無私地幫助流亡的波蘭同胞,經常和他們在一起交談、回憶,並為他們不知疲倦地演奏。1836年,被稱為"波蘭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當時義大利最傑出的小提琴家,名揚全歐。)的小提琴家裡平斯基要來巴黎演出時,肖邦積極地為他進行籌備,唯一的要求是要他為波蘭僑民開一場音樂會。最初里平斯基表示同意,後來卻又拒絕了,因為他不久要去俄國演出,如果他在巴黎為波蘭僑民演奏,會引起俄國人的反感。這佯的"理由"激怒了肖邦,他憤然斷絕了與里平斯基的友誼。1837年,俄國駐法大使以沙皇宮庭的名義拉攏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和稱號,並表示這是由於肖邦並未參加1830年的華沙起義。肖邦斷然加以拒絕,並義正詞產地答復道:"雖然我沒有參加1830年的革命, 因為當時我還太年輕,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 這堅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視,給了北方的暴君一記響亮的耳光。 從這一系列表現可以看出:肖邦沒有辜負親友和老師的期望和囑咐,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忠於祖國的心。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過自己的創作、演奏和鋼琴教學,贏得了人們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娛樂變成了放盪,這里金子.齷齪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盡管肖邦對巴黎的上層社會有所反感,但他的活動大多局限於上層的沙龍,加上他自己也逐漸地過上了優越的生活,這對他的思想意識也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和局制,使他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改革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這和他歷來與不少波蘭貴族及其子弟關系較密切也有聯 系。1831年華沙起義失敗後,流亡國外的波蘭人有幾千名,其中三分之二在法國,大多是出身貴族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從政治上 說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保守派和民主派。保守派傾向於君主立憲制,而並不熱心於社會改革;民主派則主張立即解放農民,反對專制制度。對於在巴黎的波蘭民主派人士,肖邦一個也不認識。從思想觀點上看,肖邦更多地傾同於保守派。所以,對於1830年 和1848年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肖邦表現得相當冷淡。 這些都不能不說是階級局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從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爾去外地旅行。1835年,他曾去德國的卡爾士巴德與父母短暫地相會過一次。同年在德累斯頓認識了波蘭貴族沃德津斯基的女兒瑪麗亞,和她發生了戀愛。 次年,肖邦向她求婚,但由於肖邦不是貴族,只是"一個音樂家", 不門當戶對,而遭到瑪利亞父親的拒絕。1836年底,肖邦認識了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約一年後,他們就同居了,一直到1847年才決裂分手。肖邦經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國著名的文藝家交往, 如波蘭詩人密茨凱維支,法國文學家雨果、巴爾扎克,德國詩人 海涅,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義大利作曲家貝利尼,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等。這些文藝家們盡管各人的風格、個性往往不一致,但他們彼此的交往,使互相間在思想和創作上有所啟發,這對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種慰籍。可是,肖邦後半生在巴黎度過的歲月,仍然充滿難以排遣的孤寂感。他鄉作客、舉目無親的感受,始終使他悲鬱不已。從三十年代中起,肖邦經常患病,身體相當衰弱。舉行公開的音樂會,盡管可以帶來金錢和榮譽,肖邦卻並不喜歡。他最大的愉快還是和波蘭同胞在一起。他說:"就象不能拒絕給病人服葯一樣,我從不拒絕給密茨凱維文和諾爾維德彈琴,無論他們當中哪一個人來, 我都會坐下來彈琴,有時始終連一句話也不說。我的音樂不止一次引起他們流淚,這眼淚難道不是民族藝術家最高的十字架(意即報酬)嗎?"1841年,肖邦在致友人的信中寫道:"我們是否仍然會回祖國呢?!或者是完全瘋狂了?!我並不替密茨凱維文和索邦斯基擔心——這是一些堅強的腦袋,這些腦袋再經過幾次流亡僑居的生活也不會失去理智和力量。"從這些話中間可以看出肖邦作為一個"自願的政治流亡者"在異國的苦楚。但是,他寧願蒙受這苦楚,也不情願回波蘭去當異族統治下的"順民"。 1848年,他應邀去英國和蘇格蘭訪問演出,盡管受到熱烈歡迎,但他非常反感"英國人評價什麼都用英鎊,他們喜歡藝術只是因為它是奢多品。"他在英國時這樣寫道:"在我心裡,已經什麼也不想做了,......我的心裡覺得憂愁,可是我麻醉自己,......我感得到一種沉悶的苦痛,......我早已沒有體驗過真正的快樂了。 我根本什麼也感覺不到,我簡直只象植物一祥地活著,耐性地等待著自己的完結。"肖邦的最後幾年就這樣完成了他個人悲劇的終結。可是,對於祖國,對於未來的祖國復興,肖邦始終念念不忘。1846年波蘭爆發了克拉科夫起義,失敗後,加里西亞又發生了農民起義。這些事件曾激起肖邦的熱情,他在信中歡呼道:"克拉科夫的事情進行得極好";"加里西亞的農民給沃倫和波多爾農民做出了榜樣;可怕的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但到最後,波蘭將是一個強盛、美好的波蘭,總之,波蘭。"1848年3月,波茲南公國起義,4月即遭到普魯士的鎮壓。肖邦對此也表示了極大的惋惜: "我......知道了關於波茲南公國全部可怕的消息。除了不幸,就是不幸。我已經萬念俱灰了。"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對祖國未 來的熱情憧憬,體現了肖邦對祖國始終不渝的熱愛。正是這熱愛使肖邦說出了他的遺願:"我知道,帕斯凱維奇決不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那末,至少把我的心臟運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世後,他的遺體按他的囑咐埋在巴黎的彼爾·拉什茲墓地,緊靠著他最敬愛的作曲家見利尼的墓旁。那隻從華沙帶來的銀杯中的祖國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臟則運回到了他一心嚮往的祖國,埋葬在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求採納

Ⅷ 一瓶紅酒,上面寫著 Marco Bonfante 下面還有 BARBARESCO 請問這是瓶什麼酒2006年的,謝謝

MarcoBonfante翻譯為:馬可波凡特

Barbaresco是義大利葡萄酒小產區,很久以前這里的酒是用義大利著名的葡萄品種(Nebbiolo內比奧羅)來令名的,200多年前才用Barbaresco產區名字令名。

這產區的酒以:香氣豐富怡人,口感飽滿馥郁,單寧厚實。

2006年份對於當區來說是不錯的年份。

重要是你只提供酒名與產區是難以幫你分析的,還有等級,介紹,葡萄品種,灌裝日期,是否酒庄灌裝等信息幫你分析的。最好就是能把清晰的前後標簽圖片上傳這樣更好得幫你解答。

Ⅸ 完美產的紅酒喝著口感咋樣

我父母就常喝弗雷佳釀紅葡萄酒,散發著藍莓和紅果的芳香,並夾雜著一絲絲黑巧克力的香味。

Ⅹ 弗雷佳釀紅葡萄酒是什麼地方產的

這是 完美中國有限公司 給 智力前總統費雷佳 專門釀造的紅葡萄酒,

是南非獵豹酒庄產的

熱點內容
女裝城市衣櫃風衣 發布:2021-06-06 09:28:55 瀏覽:942
開縣成鑫珠寶 發布:2021-06-06 09:28:04 瀏覽:302
美國紅酒勛章怎麼樣 發布:2021-06-06 09:27:55 瀏覽:435
綠色禮服配什麼鞋子 發布:2021-06-06 09:27:51 瀏覽:346
綠色的連衣裙搭什麼鞋子好看圖片 發布:2021-06-06 09:27:48 瀏覽:461
雅詩蘭黛化妝品集團 發布:2021-06-06 09:27:01 瀏覽:495
雅詩蘭黛產化妝品圖片及價格 發布:2021-06-06 09:27:00 瀏覽:320
綠色的連衣裙搭什麼鞋子好看嗎 發布:2021-06-06 09:26:39 瀏覽:206
美國紅酒勛章 發布:2021-06-06 09:26:03 瀏覽:472
雅詩蘭黛產化妝品圖片 發布:2021-06-06 09:25:57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