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鞋子搭配 » 盛天鞋子

盛天鞋子

發布時間: 2021-05-28 18:34:49

鞋子的分類,種類有哪些

鞋子分類有很多種:按穿用對象分,有男、女、童等鞋;按季節分,有單、夾、棉、涼等鞋;按材料分,有皮鞋、布鞋、膠鞋、塑料鞋;

按工藝分,有縫緔、注塑、注膠、模壓、硫化、冷粘、粘縫、搪塑、組裝等鞋;按款式分,鞋的頭型有方頭、方圓頭、圓頭、尖圓頭、尖頭,跟型有平跟、半高跟、高跟、坡跟;鞋幫有高靿、低靿,中統、高統;

按用途分,有日常生活鞋、勞動保護鞋、運動鞋、旅遊鞋、負跟鞋、增高鞋等。

1、皮鞋

皮鞋(leather shoe)是指以天然皮革為鞋面,以皮革或橡膠、塑料、PU發泡、PVC等為鞋底,經縫緔、膠粘或注塑等工藝加工成型的鞋類。皮鞋透氣、吸濕,具有良好的衛生性能,是各類鞋靴中品位最高的鞋。

幾千年前,人類的祖先就有了穿鞋的習慣,用獸皮裹足、從皮造履到現代皮鞋,皮鞋的歷史相當悠久。

在中國,現代皮鞋的生產還只有120多年的歷史,但由於皮鞋的造型、款式、結構以及穿著功能都勝其它鞋類,因此,皮鞋生產發展迅猛。

當今,皮鞋已成為人們最喜愛的一種鞋類,成為美化人民生活的大宗商品之一,在服飾類中成為「舉足輕重」的產品。

2、運動鞋

運動鞋是根據人們參加運動或旅遊的特點設計製造的鞋子。運動鞋的鞋底和普通的皮鞋、膠鞋不同,一般都是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能起一定的緩沖作用。

運動時能增強彈性,有的還能防止腳踝受傷。所以,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大都要穿運動鞋,尤其是高烈度體能運動,如:籃球、跑步等。

3、布鞋

布鞋,顧名思義,即用布製作的鞋。 布鞋在我國有著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據考證,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

2009年,「千層底手工布鞋製作技藝」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而將這項古老的手工技藝保護起來。

如今,布鞋正在時尚轉身成為「中國鞋」的代表,回歸到每個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4、拖鞋

拖鞋是鞋子的一種,後跟全空,只有前面有鞋頭,多為平底,材質經常是相當輕軟的皮料、塑料、布料等。拖鞋種類依穿著場合及性能用途有所區分。

例如海灘拖鞋,就不會是布料制,而是塑料,這是為了要防水,好清洗的緣故,鞋頭型式也經過特別設計,常被稱為夾腳拖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字拖。

但冬天的室內拖鞋,則為了保暖,可能使用絨毛布,而不使用塑料,使人們在居室內有更好的享受。另有電子廠及無塵車間常用的防靜電拖鞋。

5、膠鞋

膠鞋由鞋幫和鞋底兩個大部分組成,另有防護、加固、裝飾等附屬部件。隨品種不同,材料和形狀各不相同。布面膠鞋和膠面膠鞋的鞋底通常由大底(與地面接觸的膠底)、海綿中底和中底布組成。

鞋底材料一般採用天然橡膠、丁苯橡膠、順丁橡膠、聚氨酯橡膠、熱塑性橡膠等。耐油膠鞋採用氯丁橡膠、丁腈橡膠,近年來廣泛採用橡膠與塑料(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樹脂、聚氯乙烯等)共混物。

幫面材料除全膠鞋採用橡膠和里子布外,廣泛使用天然和合成纖維織物、皮革、人造革、聚氨酯泡沫塑料、天然和人造毛皮等。製造膠鞋時還使用各種膠粘劑、塗飾劑、金屬附件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鞋子

⑵ 這個鞋子是什麼牌子

ASICS(愛世克私/愛世克斯)

1949年,在日本的神戶,鬼冢喜八郎(KIHACHIROONITSUKA)創立了ASICS前身。在創建初期,它更像是一個製鞋工廠。在1950年,公司更名為「ONITSUKATIGER」。

公司的第一大突破是在1951年,一個穿著TIGER跑鞋的長跑運動員在波士頓舉辦的馬拉松長跑競賽中一舉奪冠。同時,公司在室內運動鞋方面也有長足的進步,發明了CUPSOLE,為籃球運動員提供穩定性能更好的鞋類產品。在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的籌備過程中,鬼冢喜八郎設定了公司的經營理念:開發最適合運動的產品。新的橡膠配方提供了良好的緩沖性能,於是1960年魔術跑鞋誕生了,這是每一款都帶有通風系統的鞋子。馬拉松傳奇人物ABEBEBIKILA在1961年開始穿跑鞋時,首選了TIGER鞋。為使鞋子更加的舒適貼腳,TIGER測量了不少於2萬人的腳,以作技術資料參考。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身著TIGER品牌鞋子的運動員共獲得了46塊獎牌。同年,澳大利亞的DEREKCLAYTON以驚人的成績(2:09:36)打破了馬拉松紀錄。他所穿的TIGER鞋鞋面材料是NYLON材質,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同年,在由RUNNERWORLD雜志公布了第一份鞋類調查中,TIGER在測試的五個慢跑鞋品牌中名列榜首。到了1970年,TIGER成為美國最大的跑鞋生產商並且70%的著名運動員都在穿TIGER鞋。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80%的排球運動員穿著TIGER鞋。自從慕尼黑奧運會後,TIGER開始在歐洲盛行起來。在1977年,隨著幾個小公司的合並,正式成立了ASICS公司。

ASICS這個名字是「ANIMASANAINCORPORESANO」(健全的精神屬於強健的體魄)的縮寫。ASICS始終以高科技、高品質的標准生產最符合運動需要的產品,研製出多項專利科技,如:asics-GEL超強吸震膠、AHAR超級耐磨橡膠、DUOSOLE超級耐磨止滑大中底、SPEVA超級彈性中底、DUOMAX雙密度防傾斜裝置、TRUSSTIC中底彈性防震片等。多項科技相互結合,使穿著者防止傷害的同時,享受更多的運動樂趣!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ASICS成為奧運會有史以來第一家正式的運動鞋贊助商,這無疑是ASICS的另一個新的巔峰時期。

2002年,ASICS躋身全球五大運動用品品牌的行列,成為全球職業運動員和運動愛好者熱愛的知名品牌。

2006年,ASICS更換了商標(見圖片)。

ASICS曾在上世紀80年代贊助過中國男女籃球隊,還贊助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頒獎服。

不會錯啊!你看!

⑶ 南寧北湖附近(或者西大附近)哪裡有文體用品,可以買到直排溜冰鞋的,兒童的 急!!!!

西大西校園金融樓,東校園菜市旁都有體育用品店,裡面都有銷售。

⑷ 鞋子的發展史

鞋有著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制的最原始的鞋。在新疆樓蘭出土的一雙羊毛女靴,距今已有4000年,整雙鞋由靴筒和靴底兩大部分組成,堪稱世界第一靴。在3000多年前編寫的《周易》上已出現了代表鞋的「履」字。戰國時的孫臏因為被寵涓敲碎了膝蓋骨,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幫」,發明了高皮絢,即後來的靴子,中國歷史博物館里就珍藏著一雙2000多年前的皮絢。

後來,由於鞋的製作材料、式樣、用途越來越多,鞋的種類也開始豐富起來。根據製作材料的不同通常可以將鞋分為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種。

其中布帛鞋是指以大麻絲、綾、綢、錦等織物布縫合成的鞋。漢代多呈分叉狀,底用麻線編織,又稱雙尖翹頭方履;魏晉時期,則流行在鞋的前端綉上雙獸紋飾。

背棄時,屐成為一種時尚,它是有木齒的鞋,由扁、系、齒三部分組成。
皮革、棉氈等製成的皮鞋、皮靴又稱「馬靴」或「高統靴」,原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有旱靴、花靴、皮靴、氈靴、單靴、棉靴、雲頭靴、鵝頂靴等之分。相傳孫臏是靴的始祖,南北朝時期在北方廣泛流行,並傳至江南,到了唐代已官庶咸宜(直至明清才被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穿靴,只有官宦才可穿靴)。

宋代亦普遍流行皮製的皮鞋,男性多穿小頭皮鞋,女性多為圓頭、平頭或翹頭,上面也飾各式花鳥圖紋。元朝末年開始出現鞋頭高聳、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這種鞋使人顯得格外修長。

到了明清,鞋的製作方法與式樣逐漸融合,越發考究起來。明代的鞋多以厚實為主,北方多穿菱紋綺履,江南多著棕麻鞋。

清代滿足統治時期,男鞋以尖頭鞋為主,夏秋用緞制,冬用建絨,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單梁或雙梁,鞋幫有刺花或鞋頭作如意頭卷雲式。清代的女鞋最具特色,鞋底多為木質,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為上寬而下圓,被稱之為「馬蹄底」,又稱「花盆底」。鞋面常以綢緞所制,上施五彩刺綉,貴族婦女有的在鞋面上還鑲嵌各種珠寶,穿起來顯得身材尤為挺拔。但因行走不便,老年婦女或者身份低下的人多穿木製平底鞋。

⑸ 鞋子的品牌

FENDI

創始人:Addle Casagrande 愛德拉·卡薩格蘭德
Edoardo Fendi 愛德華多·芬迪
設計師:1962年起,卡爾·拉格菲爾德(Karl Largerfeld),Silvia Venturini Fendi
設計風格:多變,性感,高貴精緻,以高品質的毛皮見長。
品牌簡介:
芬迪的故事開始於一九二五年。在羅馬Via del Plebiscito一個小工場內,Edoardo和Adele Fendi製造手袋和皮草。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公司開始大展鴻圖。 五個姊妹-Paola, Anna, Franca, Carla和Alda Fendi在一九四六年加入這個家族企業。今天,芬迪繼續以創新的設計震撼時裝。
芬迪品牌專門生產高品質毛皮製品,1955年首次舉行芬迪時裝發布會。其後公司逐漸發展壯大,經營范圍擴大到針織服裝、泳裝、價格較低的成衣等品類,甚至開發了珠寶、男用香水等,但芬迪品牌仍以其毛皮類服裝在世界時裝界享有盛譽。其創始人之一的愛德華多·芬迪去世後,公司由她的五個女兒共同參與經營。
1962年,芬迪公司聘用著名德籍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為其品牌設計師,拉格菲爾德富有戲劇性的設計理念使芬迪品牌服裝獲得全球時裝界的矚目及好評,拉格菲爾德與芬迪合作的以雙F字母為標識的混合系列是繼法國夏奈爾的雙C字母、義大利古奇的雙G字母後,又一個時裝界眾人皆識的雙字母標志。
拉格菲爾德對毛皮進行革新處理,如將真正的動物毛皮處理成有著仿製毛皮的外觀效果;在毛皮面料上打上大量細小的洞眼以減輕大衣的重量便於穿著;毛皮的多彩染色處理等。其創新設計還包括用水貂皮作邊飾的牛仔面料大衣,選用如松鼠皮、雪貂皮等非常用毛皮進行大膽設計。
九十年代初的芬迪毛皮裝推出正面為全毛皮反面為網眼織物的兩面穿大衣以抗議當時的反毛皮服裝運動。93/94秋冬季,芬迪品牌再推出可折疊成有拉鏈小包狀的中長毛皮大衣。作為公司主管的芬迪姐妹還有意改變過去人們視毛皮服裝為高檔奢侈品的傳統觀念,讓芬迪品牌的毛皮服裝更加生活化、平民化、時裝化,走近更多的消費者。
在經營策略上,芬迪利用特許證經營的方法開發了如飾物、手套、筆、燈、眼鏡及香水等,使芬迪品牌的無形資產得到充分的利用。

⑹ 古代鞋子名稱 例:雲絲綉鞋 寫文用

從文化史的角度考察,鞋子是人類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被泛稱為「足衣」。鞋子對推動人類服飾改革、發展,曾立下汗馬功勞,它不僅注重於實用,同時有著審美裝飾的功能;有些鞋子還代表了等級的標志和禮儀的規范,並且深刻反映了歷代人們的良好祝願,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從製作工藝本身來說,鞋子還是一種藝術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並與民俗學,工藝學、美學、考古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現。中國鞋子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到繁,從粗到精的過程,歷史十分悠久。從古到今,創造眾多,不僅樣式多彩,而且在造型、色彩、技巧上部有豐碩的成果。為了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傳統,學習、繼承並發揚光大民族傳統,我們對我國鞋文化史進行探索,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

在我國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以各種簡單的石制工具捕獲動物。在得到動物後,就帶到自己的洞穴里,「食其肉而用其皮」,這就是歷史上「茹毛飲血」、「食草木之實,衣禽獸之皮」的猿人時期、為了不受外界的氣候條件以及地面條件的影響和威脅,他們不僅製作獸皮衣來抵禦風寒,並且知道用獸皮來保護腳,就是用獸皮簡單地將腳裹住,達到不受凍.不被刺傷的目的。
古代把人類身上的服飾分作首衣.上衣.下衣和足衣。足衣,就是古人對鞋與襪的總稱。當時,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沒有發明紡織。「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韓非子•五蠹》)據專家研究,人類經歷過赤足時期,後來才發明了鞋子。在比較寒冷的地區,當時的原始人用一種小皮條將割成整塊的獸皮包紮在腳上,實際上是一種獸皮襪。這是最早的「足衣」,已有數萬年以上的歷史。因用於裹腳,亦有「裹腳皮」之稱。據推斷,它是最古老的原始鞋,也是今天鞋子的原始形態。

在我國雖然至今未發現這種「原始鞋」的實物.但在考古出土文物中,有反映遠古居民所著靴鞋的形象,為我們研究中國遠古時期文化史,提供了生動的資料。
1973年秋,在我國青誨大通縣孫家寨一座屬於馬家窯文化的墓葬中,出土了氏族時期的一件陶器,上面一人.足上已穿鞋,而且鞋尖上翹。鞋翹,是中國古鞋最典型的特徵之;有史料記載,中國鞋翹始於石器時代,從以上文物的發現看,鞋翹起源時期還可提前。馬家窯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據測定,其具體年代為五千或五千八百年前,約相當於我國傳說中炎帝到黃帝時代,即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時期、那麼,當時原始人是如何從「裹腳皮」逐步過渡到鞋子的呢?當時穿的鞋及鞋翹究竟是什麼原料製作的呢?是皮靴還是草鞋,木屐?具體形狀又怎麼樣?我們仍處於無知狀態。
履是自漢以後對鞋子的總稱。古代稱鞋為履,履本為動詞,是「踐」、「踩」或「穿鞋」的意思,但稱鞋為履後,履也就有了名詞的屬性。古代的履種類繁多,以質料來分,有布帛,草葛和皮甲三種。布帛履是以絲、麻、綾、綢等織物製成的履。草葛履是以蒲草為原料,經碾搓編織而成的鞋子。皮甲履有生皮和熟皮之分,以生皮製成的稱革踏,以熟皮製成的稱革千。

我國古代鞋子款式都鞋頭上翹,稱「翹頭履」。唐代的翹頭履多以羅帛、紋錦.草藤、麻葛等面科為履面,其履底薄,履幫淺,較輕巧便利,翹頭做成風頭、虎頭等,生動逼真。此外還有重台履、高牆履.勾履、芴頭履等名稱。

屐,一種鞋底裝有雙齒的鞋子,它主要是以木料為主,稱木屐。木屐是由面、系.齒三個部分組成。面即為鞋面,鞋面上系有鞋帶,即系。齒在屐的底部前後,呈直豎式。

漢代末年,女子出嫁多穿木屐,屐上彩畫十分美觀。晉朝,有一種木屐,面、幫、齒全部用整塊木頭製成,幫代替了原來的系。還有—種,它的雙齒可以任意拆卸;據說,這種木屐為南朝詩人謝靈運所創,稱謝公屐,為登山旅遊時穿用,可以在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後齒,以便保持人體平衡。
舄,古代一種加有木底片用五綵帶系之的鞋子。在古代的諸鞋中,以舄為貴。舄的穿著只限於朝覲、祭祀時穿用,而履隨時可用。舄是雙底,木製或注蠟,以防潮濕。周代君王之舄為白、黑、赤三種顏色,其赤為上服,其次是白舄與黑舄;而王後為赤、青、紫三色,以紫色為上服,其次是青舄和赤舄,在隆重的慶典,君王穿赤舄,王後穿紫舄,舄的材料是綢緞。

靴,一種高度在踝骨以上的長筒鞋,原為北方游牧民族穿用,多為皮革製成。我國在三干八百多年前,已有皮靴出現。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靴才開始流人中原。南北朝時期,婦人常以冬至日添置履襪及靴。而靴流人中原作為禮服配套時,造型更為完美;這時,開始有六合靴出現(用六塊皮革拼合縫制而成)。到唐代,官庶普遍著靴;靴有長筒、短筒、圓頭、平頭、尖頭等多種款式。宋代初期製鞋工藝仍沿用唐、五代。宋後期,用黑革為其面加以靴筒,裡面襯氈子,靴高八寸,文武官員按其品級服色來飾其靴邊縫滾條。宋、遼、金、元時期,靴的式樣較多.有鵝頭靴、雲頭靴、花靴、頡嘴靴、旱靴、革翁靴、高麗式靴等,造型簡單,靴的顏色隨衣搭配。
自明代起,朝廷開始禁止庶民穿靴,穿靴已有等級制度。到了清代,男子穿便裝時以鞋為主,但穿公服時仍需要穿靴子。靴子的面料多為黑緞,式樣初期為方頭,後改為尖頭,但和朝服配套的靴子仍是方頭靴。民間的尖頭靴,貧富式樣相同,只是用料有嚴格區別,富者在春秋時,可穿青素緞靴,冬季可穿青絨靴。貧者只能穿青布靴。在官場,牙縫靴為高級官員所穿,其他官員所穿大都是黑色緞料方頭靴;而武弁、公差所穿的靴子又稱「爬山虎」,也就是輕便短筒薄底靴。

旗鞋,俗稱「花盆底韃」,是清代滿族旗人婦女穿的一種高底鞋,鞋子為木底,跟在中部。由於滿族婦女從小騎馬,從不裹腳,她們習慣穿這種鞋,尤其是貴族婦女,普遍穿這種鞋,所以稱為「旗鞋」。旗鞋的木跟鑲裝在鞋底中間,一般有三寸多高,整個木跟用白細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綾或塗白粉,俗稱「粉底」。旗鞋的面料為綢緞,上綉五彩圖案。隨著年齡增長,鞋底高度也逐漸降低,一般老年或勞動婦女,多穿稍矮的或平底鞋,如「船形高底鞋」等。
三寸金蓮既指女人的小腳,又特指纏足女人所穿的鞋。
纏足風俗在中國歷史上到底在什麼時代開始,至今也沒有確切的說法,專家們意見難以統一,各有各的說法。
有的學者依據民間傳說,認為三寸金蓮出現於隋朝。該民間故事是:隋朝時,荒淫無道的昏君隋煬帝,經運河去揚州遊玩,不想用男子,而改用百名美女為他拉纖。一位姓吳的鐵匠的女兒吳月娘被選中,由於吳家父女非常痛恨隋煬帝,因此商議後准備藉此機會刺殺隋煬帝。為此,吳父專為女兒打制了一把三寸長、一寸寬的蓬花辦刀。吳月娘將刀用布裹在腳底下,同時把腳也盡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腳做了雙鞋,鞋底上刻上蓮花,十分漂亮。隋煬帝在龍船上見到吳月娘後,非常喜歡,就下旨召見吳月娘近身,想看看纏足。吳月娘借口其秀足只能讓皇上一人欣賞,於是隋煬帝喝令左右退下。吳月娘等隋煬帝身邊無人時,只才慢慢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花刀刺向隋煬帝,隋煬帝一閃身,被刺中了手臂。此時,隋煬帝一邊大叫「來人抓刺客」,一邊隨即拔刀向吳月娘砍去。盡管吳月娘沒有被砍中,但自知事已敗露,便投河自盡了。這件事給隋煬帝刺激很大,他當即就下了一道聖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選」。此時傳到民間後,人們為了懷念吳月娘,竟鼓勵女人裹起腳來,以示紀念,纏足風俗由此而來。
不過傳說畢竟是傳說,大多數研究鞋文化的學者認為根據現有歷史資料來看,應當是在南唐(公元937年—975年)。據考證,南唐皇帝李後主喜歡美色及音樂,他用黃金製成蓮花台,高六尺,令宮女睿娘用帛纏足成弓狀,在金制蓬花台上跳舞。

李後主令宮女舞娘用帛纏足,使腳纖小彎曲作新月狀成弓形,並在金制蓮台上面跳舞,迴旋有凌雲之狀,宮女舞娘的小腳以及所穿的鞋被稱為「三寸金蓮」由此得名。此後,宮內外皆仿效之,形成婦女纖足以小、瘦、尖為美、為貴的民俗。

而纏足風俗自南唐開始一直沿襲到辛亥革命年間,不過民國年間此風俗並未杜絕,甚至在解放初期仍有極少地區還有纏足習俗,上下一千多年。中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各地方、各地區女人所穿的三寸金蓮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款式。大體講三寸金蓮分南北兩大類,南方以浙江的舟山、寧波、紹興、嵊州及安徽的黔縣為代表;北方以北京、天津、青島為代表。相對講,南方的三寸金蓮較別致、細膩,綉工考究。北方的三寸金蓮較粗獷有力,較大方。
在纏足風俗鼎盛的清朝年間,纏足女子為了襯托其三寸金蓮,以博得男人歡心,還喜歡穿用腿帶、藕覆、套褲。
腿帶,指纏足女子用於纏束在小腿上的帶子,質料有棉織及絲、緞等,考究的在腿帶上綉上圖案。
藕覆,分兩種,一種是像褲腳的腳管形狀,是套在褲腳外面;另一種是一塊長方形棉布或綢緞,有夾里,是卷扎在踝骨上部、褲腳外面。兩種藕覆的用途是覆蓋踝骨的畸形,增加腳部美感。藕覆上面均綉上五彩圖案。

套褲,清代女子喜歡穿套褲,套在腿上至踝骨部;套褲上有系,用時系在腰部,目的是為了禦寒及增加腳部美觀。
在民國時代,由於新文化運動影響,西方鞋文化開始滲透中國,機械生產的各種布鞋、膠鞋、雨鞋、塑料涼鞋以及高跟皮鞋、皮靴流入中國;至此中國的鞋文化吸取了西方鞋文化的優點,結合中華民族的特點,走向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綜上所述,中國鞋文化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即使在當代也是如此,比如一帶女布鞋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國鞋,而外國婦女到中國最喜歡購買的就是一帶女布鞋。更令國人驕傲的是:20世紀初,人們意外地在遼寧凌源牛河梁紅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遺址中,發現了一件裸形少女紅陶塑像,可惜頭部、右足缺失,殘高不到十厘米,左足上卻穿著一雙短筒皮靴,其特徵十分明顯。這就把我國製鞋工藝史上溯到五千五百多年前。

此外,鞋文化專家在新疆溫泉縣阿爾卡特草原發現的一尊石人像(據測定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身高2米,圓臉深目,面部飽含威武神情,身穿寬厚的翻領大衣.腰間束帶,足登高筒皮靴。它真實地反映了遠古居民著靴的原始面貌,以及遠古鞋文化的特徵。

⑺ 古代的鞋子

履,是漢以後鞋的總稱。秦朝時期,古代稱鞋為屨,履為動詞,是「踐」、「踩」或「著鞋」的意思。

鞋子簡介

鞋子有著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們保護腳不受傷的一種工具。

最早人們為了克服特殊情況,不讓腳難受或者受傷,就發明了毛皮鞋子。鞋子發展到現在,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各種樣式功能的鞋子隨處可見。

鞋子分類有很多種:按穿用對象分,有男、女、童等鞋;按季節分,有單、夾、棉、涼等鞋;按材料分,有皮鞋、布鞋、膠鞋、塑料鞋。

按工藝分,有縫緔、注塑、注膠、模壓、硫化、冷粘、粘縫、搪塑、組裝等鞋。

按款式分,鞋的頭型有方頭、方圓頭、圓頭、尖圓頭、尖頭,跟型有平跟、半高跟、高跟、坡跟;鞋幫有高靿、低靿,中統、高統。

按用途分,有日常生活鞋、勞動保護鞋、運動鞋、旅遊鞋、負跟鞋、增高鞋等。

(7)盛天鞋子擴展閱讀
古代,鞋被稱為「足衣」。

上古時常以獸皮製鞋,因此鞋的稱呼多以革字為邊旁。古代的鞋有許多名稱,如履、屐、靴、屣、屨等字均為鞋的別稱。

周朝末期靴的使用來自北方胡人的鞋式,多穿有筒之靴。

漢代做鞋的材料與款式都大大豐富了。

南朝時期盛行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庶都可穿著,草鞋是一般士人或百姓所著之鞋。

唐代靴制襲唐代的六合靴,後改為長靿靴為短靿靴,並加以氈。

宋代的鞋式初期沿襲前代制度,在朝會時穿靴,後改成履。一般人士所穿的鞋有草鞋、布鞋等,按所用的材料取名。南方人多著木屐。

明代的服制中,對鞋式的規定很嚴格,無論官職大小,都必須遵守服制。在何種場合得穿著何種鞋式,如儒士生員等准許穿靴。

校尉力士在上值時准許穿靴,外出時不許穿;其他人如庶民、商賈等都不許穿靴。

清朝鞋制沿明代制式,文武各官及士庶可著靴,而平民、伶人、仆從等不能穿靴。清代的靴多為尖頭式。靴底均厚,因嫌底重,採用通草做底。

後改為薄底,成為「軍機跑」。百姓有草鞋、棕鞋、蘆花鞋等,拖鞋也在各等人士中流行開來。南方雨天穿著釘鞋,北方冬天則出現冰鞋。

熱點內容
女裝城市衣櫃風衣 發布:2021-06-06 09:28:55 瀏覽:942
開縣成鑫珠寶 發布:2021-06-06 09:28:04 瀏覽:302
美國紅酒勛章怎麼樣 發布:2021-06-06 09:27:55 瀏覽:435
綠色禮服配什麼鞋子 發布:2021-06-06 09:27:51 瀏覽:346
綠色的連衣裙搭什麼鞋子好看圖片 發布:2021-06-06 09:27:48 瀏覽:461
雅詩蘭黛化妝品集團 發布:2021-06-06 09:27:01 瀏覽:495
雅詩蘭黛產化妝品圖片及價格 發布:2021-06-06 09:27:00 瀏覽:320
綠色的連衣裙搭什麼鞋子好看嗎 發布:2021-06-06 09:26:39 瀏覽:206
美國紅酒勛章 發布:2021-06-06 09:26:03 瀏覽:472
雅詩蘭黛產化妝品圖片 發布:2021-06-06 09:25:57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