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銀珠寶供佛
『壹』 金銀首飾可以供佛嗎 供完可以戴嗎
南無阿彌陀佛,供養最重要的是心,要心誠心凈,無所住心供養最好。
金銀首飾當然可以供佛,供完是可以戴的,以下是達真堪布對此問題的開示:
達真堪布:怎樣把衣食住行都變成修行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聞法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佛講過,不如法的修行,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不如法的修行,正法也會變成惡趣的因。想學佛、想修行,就一定要如理如法。若是不願意如理如法的學修,就別學、別修了,不要拿佛法造業。拿佛法造業是特別大的罪過!若是不如理如法的聞法,就是犯了舍法罪!
佛法是從恭敬心中、從信心中得到的,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不會得到佛法,不會有任何成就。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是一切加持的來源。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
大乘佛法里主要強調的是心。其實學佛修行就是一個轉念,念轉業消,念一轉業障就消掉了。從早上起床開始,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變成修行。若是你能把握自己的心態,能轉變自己的心態,在佛堂里念經和在外邊做事,沒有區別。若是心不清凈,心沒有安住,在佛堂里誦經、念佛,也不是修行,都是造業。若是心裡清凈、能夠把握心態,在外邊做事,打掃衛生、洗臉刷牙,都可以變成修行。
我們現在的狀態是:佛法是佛法、相續是相續,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佛法與相續,修行與生活都脫節了。雖然學了幾本書,但都是紙上談兵;雖然口頭上能講很多道理,但一點都不符合自己的相續。在寺院、在佛堂里做功課、誦經的時候像個佛、像個菩薩,但是一回到生活中、工作中,一點變化都沒有,煩惱依舊,習氣依舊。
我們這樣學佛修行,解決不了問題!佛法是解決我們相續中這些煩惱的方法,佛法是解決我們生活中這些問題的方法。我們不是要解脫嗎?解脫就是要從這些煩惱、痛苦當中解脫。所以,要將佛法融入相續,才能對治煩惱、對治習氣;要將修行融入生活與工作,才能解決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才能改變命運。
以前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弟子很虔誠,但是特別笨,教他一些儀軌、偈頌也學不會。後來佛只好讓他去掃地,然後教他:「你掃地的時候,要在心裡觀想,你所掃的這些,不是灰塵,而是自己的業障,自己的煩惱。」他特別相信佛,就照佛說的話做了。掃地的時候,他心裡這樣想,嘴上也這樣說:「我掃的這些不是灰塵而是業障,不是灰塵而是煩惱。」就這樣掃啊、掃啊……最後將業障、煩惱都掃盡了,證得了阿羅漢果。
我們洗臉刷牙的時候也要這樣想,這些不幹凈與不清凈,就是自己的業障和煩惱,把業障洗掉,把煩惱刷掉,這叫將佛法運用到生活當中。
在大乘佛法里,尤其是密宗里講,我們的心是一尊佛,是最究竟、最圓滿的佛;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壇城,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壇城。吃穿、裝飾都可以供養壇城,庄嚴壇城。你為了庄嚴壇城,或為了表法,也可以化化妝。表法本身就是一種說法,叫「現身說法」。但是我們現在洗臉、化妝,目的是什麼?是想出去迷惑眾生。從根上就錯了!這個念頭要轉過來。我們能轉念,這些不好的念頭就沒有了,都是清凈的心,都變成了修行。
若是你心到位了,自己的家也是一座壇城,也是極樂凈土。家裡這些不幹凈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煩惱和業障。我們在家裡打掃衛生,也是掃煩惱,除業障。家裡干凈整潔了,也是庄嚴壇城,這也是一種修行。這里根本沒有不好的心,都是清凈的心。
《普賢行願品》里講,「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在密宗的大光明的境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佛、都是本尊、都是壇城。顯宗里也講,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若是你能轉為道用,都在給你表法,都在給你解脫的機會,都在讓你增長智慧。
做飯也是修行,給家人做飯是一種菩薩的行為。我們不是要付出與奉獻嗎?我們都很關心、照顧家人,但是我們這樣關心、照顧他們是自私的。「我不自私啊,我對家人、對兒女一點都不自私。」你就是自私的!為什麼這講樣呢?你現在關心他們、照顧他們,是因為「我」——我的家人,我的兒女。「這是我的親生骨肉,我不照顧誰照顧啊?」由「我」來引發的都是自私。佛說過,要破除我執,要去掉我。
你們現在也能感覺到了吧,對家人越關心、越照顧,反而越煩惱。為什麼呢?因為是自私的,不是真心實意的,所以感化不了他們。
你的行為沒有錯,但是你的發心是錯誤的。現在我們要發菩提心、要為眾生,就要轉念。怎麼轉念呢?你關心家人、照顧家人沒有錯,但是你不能因為他們是「我的」而關心、照顧他們。你要把他們看成是眾生,看成是與自己最有緣分的眾生,最需要自己的眾生,所以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你這樣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才能感化他們,你們之間這些緣和債才能都了了。之前你了不了緣,也了不了債!若是你沒有了緣、了債,你就了不了生死,斷不了輪回。
什麼叫輪回?冤冤相報這叫輪回。如果你是自私的,再付出也沒有用,還是互相欠。你若是能無私的奉獻、付出,真正能夠善待這些眾生,才能了這個緣、了這些債,最後才能了生死。
我們已經發菩提心了,就應該饒益所有的眾生;但是要從自己身邊的眾生做起,然後一步步擴大。連身邊的眾生都沒有度好,怎麼能度化一切眾生呢?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都是大話、假話。寂天菩薩在《入行論》里講得很清楚,我們無論是發慈悲心,還是發菩提心,都要從自己的家庭做起,慢慢擴大范圍。
「這都是與我最有緣、最需要我的眾生,所以我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你這樣想,就有力量了,做家務的時候也會很輕松。你有這樣的發心,它就能給你一股力量,這叫加持!你如果是不心甘、不情願地做,就不能了緣了債,不能解脫。
其實你付出了、奉獻了,本身也是給自己積累資糧。你不是要成佛嗎?這都是成佛的資糧啊!你能這樣想,也能從中得到一種力量,一點都不會感覺累,心裡也不會有怨恨。這叫加持!加持不是一個很神密的東西。你做飯本身也是給佛菩薩准備供品,也是為父母眾生服務,這里有很多含義。
吃飯也是修行。若是你有高的見解,自身就是一座壇城,吃飯本身就是一種供養。若是你達不到這么高的境界,你可以先供養諸佛菩薩,然後將這些食物當做加持品享用,這也有消業、驅魔的作用。真正的修行人,不用去找什麼仙家。「是不是我身上有東西了?是不是我家裡有東西了?我現在怎麼將他們送走啊?」不用這樣。你能如理如法地做飯、吃飯,本身就能驅魔。
如果信心足了,這些飲品食品都是甘露、甘露丸。很多學密法的人,都特別喜歡甘露水、甘露丸,但是喝了吃了以後,一點感覺都沒有,「哎,怎麼跟普通的食品一樣啊?」如果沒有信心,相續沒有成熟,不會起什麼作用。如果你相續成熟了,有具足的信心了,喝水就是在喝甘露水,吃飯就是在吃甘露丸啊!我們做會供的時候分的那些東西,就是一些飲料和食品。若是你能真心實意把它當作甘露和甘露丸,它就可以幫你消業,幫你去病、去魔、去煩惱。在物質上沒有什麼甘露和甘露丸,主要是自己的信心。
穿新衣服之前,也可以先供養諸佛菩薩,然後把新衣服當成是諸佛菩薩賜給自己的加持品,穿在身上。那是金剛鎧甲啊!看誰還能往你身上粘不清凈的東西?不可能!這也是增加自己的信心,增加自己心的力量。為什麼說一心祈禱能夠得到加持?你能夠堅定信念,能夠一心一意,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力量呢?是因為我們的心在散亂,力量在分散。你能將心定下來,這時心的力量就集中到一起了。
做生意也是一種修行。你可以在外邊開個小店,但是發心要正確。眾生肯定需要這樣一個場所,你為了給眾生提供方便條件,然後去做生意,這樣不會造業的。你還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方式跟眾生結善緣,給他們種善根。若是你能以一顆清凈心去善待每一個客戶,你真的是在與他們結善緣、給他們種善根。
走路也可以是一種修行。走路的時候,把佛菩薩觀想在右肩上,走路也是繞佛。把路途中見到的華美的城市、風景等,所有清凈美好的東西,都統統供養給諸佛菩薩,供養給父母眾生,盡量去對治煩惱,消滅貪心。「這個太美了,歸我多好啊!」要把這個貪念轉化過來,修舍心,對治煩惱,不讓煩惱、貪心生起。
逛街也是修行。商場里有各種各樣的服飾、食品,面對這些也不要生起貪心,統統都做供養、做布施。這也屬於是意幻供養、意幻布施。若是你的心真正到位了,真實供養和意幻供養沒有區別,真實布施和意幻布施沒有區別。因為供養的目的就是對治煩惱,對治習氣。當你生起貪心的時候,通過意幻供養、意幻布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這就達到目的了。我們現在的狀態是,一進超市,貪心就上來了,「哎喲,這些東西多好啊,我要嘗一嘗。」
小乘佛法特別強調依止寂靜處,修行要上山、出家。在山洞裡修,沒有那麼多對境。但是我們現在修的不是小乘佛法,是大乘佛法。修大乘佛法是在生活中、在社會中、在世俗中;大乘佛法的出家是心出家。你只把握自己,這是小乘修行,談不上大乘修行。不僅把握自己,還要幫助別人,這才是大乘修行。
在對境中要把握自己難度很大,但是成就也快。沒有對境修一百年不如有對境修一剎那。在對境當中很難把握,可一旦勝利了,就是真正的勝利。你們現在作為在家居士,要到山上修行,沒有這個機緣。但是盡量把握自己的這個人身,在生活中、工作中去學修,這樣修行特別快。能夠做到了,這叫智慧。
迴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貳』 為什麼佛和菩薩要拿衣服,卧具或者珠寶來供養!這些對他們有何用出
供養為發自內心之誠心與敬心 非取決供養之物 無盡意菩薩為過去佛剎之十地大菩薩 用寶珠供養非寶珠 假名寶珠 實為般若智慧 因佛菩薩皆不執一切幻相 一切世間之物皆屬生滅之相不能長久 故菩薩用智慧供養諸佛
世間眾生只能用物品供養諸佛 雖諸佛不受用 但至誡供養甚有功德福報 亦堅固而不易生退轉心
『叄』 為什麼金銀珠寶在佛經里有那麼多的出現率
珍寶在佛法里常做引喻,意為稀有難逢之法。此外,施以珍寶可作供養之舉,表自性庄嚴表慈悲喜舍。
『肆』 首飾1學佛的人,可不可以戴金銀珠寶首
無盡意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供養觀世音菩薩。
無盡意菩薩戴的是不是首飾?
『伍』 用什麼珠寶供養佛菩薩最好
用心、用法供養最好。
以恆河沙數資財寶物供養,未若持金剛經一句一偈。
當然,用珠寶供養也並非沒有功德,但要明白,用珠寶供養,體現的是自己的恭敬之心。
貧女一錢勝富家萬寶。
『陸』 為什麼要給佛像肚子里裝金銀珠寶
裝臟,是指新的佛像落成後,為佛像裝上象徵性的內臟與神識,賦予佛 以生命力。
『柒』 為什麼佛教也愛用金銀珠寶
首先不是佛菩薩喜歡和需要,佛菩薩已經放下了執著,對一切事物不生貪念。這樣做內是世間人喜歡,容覺得豪華,氣派,有威嚴,所以佛菩薩採取方便法門,以金銀珠寶裝點佛像,讓世間人看到佛像就起歡喜心,生起恭敬心。佛法的本質是讓生命盡善盡美的教育,這些珠寶就像是教學過程中用到的教具一樣。
佛菩薩也不是需要世間人供養珍寶,而是這樣做對眾生有大利益,佛菩薩有好東西想給世人,但你要自己創造一個機會,所以佛勸我們供養三寶。
佛還教導我們,看破放下,金銀珠寶,也不能執著放在心上,佛菩薩勸我們修布施,用寶物錢財來救濟眾生,積累福報。
『捌』 為什麼要用珠寶瓔珞供養佛菩薩,請解我心中
珠寶瓔珞是珍貴的資身之具,供養佛菩薩如同佛菩薩真實現前,供養自身最珍愛的寶貝,以表達自己最虔誠的恭敬之心,最至誠的奉獻之心。以此也能破除自己的貪念與私心。
『玖』 供在佛台上的金銀首飾怎樣取回才如法
既然已經供養佛菩薩了,那如果要取回,以信心恭敬心祈禱觀想佛菩薩加持這些物件,賜給自己了。然後再取用。
盡量還是要避免對金銀財物等有過多的貪執心。
『拾』 地藏經為什麼提到金銀珠寶供養就有福報,這個怎麼理解金銀珠寶和佛法沖突嗎我真的不明白求解釋謝謝
你理解不對。有個電視劇濟公活佛的,一個農婦把僅有不多的全部的幾個銅板供養給佛菩薩和一個皇帝的妃子供養的幾千上萬兩銀子給佛菩薩,反而農婦的福報更大。說明供養的是我們的心,一顆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