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鑒定中放大檢查色帶
⑴ 放大檢查
放大檢查(Magnification)是人眼的進一步擴展,可以觀察到肉眼無法看到的寶石內外部的某些細微特徵。寶石學上使用的放大儀器為各種類型的顯微鏡。在實踐中,「顯微鏡」被用來專指組合顯微鏡,而放大鏡則指簡單顯微鏡。放大鏡和寶石顯微鏡是寶石鑒定工作中最常用的鑒定儀器。
一、放大鏡(Loupe)
1.工作原理
由一個或一組凸透鏡構成放大系統。
圖1-4-1310 倍放大鏡中透鏡的結構
2.放大鏡的結構
寶石鑒定中使用的放大鏡由1個、2個或3個凸透鏡加塑料或不銹鋼套組成。可分為:
1)單個的雙凸透鏡:由一片凸透鏡組成,放大倍數一般小於3倍。
2)二合鏡:由兩塊平凸透鏡組成。
3)三合鏡:由兩塊鉛玻璃凸凹透鏡粘接到中央一塊無鉛玻璃雙凸透鏡上而成(圖1-4-13)。
通常,增大麴率可以提高放大倍數,但隨著曲率的增大,會出現球面像差(也叫圖像畸變)和色像差(彩色邊緣效應),二合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糾正畸變,三合鏡可以消除彩色邊緣效應並防止畸變。
選購放大鏡時,一般要求工作距離大、景深大(看清的范圍大)、無圖像畸變和無色像差。
目前寶石學上所用的放大鏡倍數有10倍和20倍,其工作距離分別為25mm和12.5mm。放大倍數越大,工作距離越短。因寶石放大鏡觀察的對象常為首飾,如戒指要隔著戒圈觀察,所以放大鏡前工作距離應不小於25mm。國際上規定鑽石凈度分級以10倍放大鏡為准,所以通常要求放大鏡為10倍。
放大鏡中央聚焦後,放大鏡邊部同時也聚焦,不會出現變形的現象,稱為無像差(圖1-4-14)。所謂無色差就是說通過放大鏡觀察寶石的顏色,不會因為放大鏡有色散或塗膜而影響寶石顏色的觀察。
圖1-4-14 圖像畸變現象
3.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1)清潔樣品:用不起毛的布徹底地擦凈樣品和放大鏡鏡片。
2)雙眼睜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放大鏡,將放大鏡靠近眼睛(若戴眼鏡,可挨著眼鏡)。
3)用手或寶石鑷子(爪子)握持寶石,慢慢移近放大鏡(大約25mm)。拿放大鏡的手的小手指作為支撐抵在握持樣品的手上,調節寶石與放大鏡的距離和觀察位置。
4)將光線射到樣品上(放大鏡上不能有光),用旁側光並在無反射的暗背景下觀察。
5)首先觀察寶石的表面特徵,然後觀察寶石的內部特徵。
4.注意事項
放大鏡要貼近眼睛觀察;手和頭要保持平穩,以利聚焦。兩手可靠在一起,坐桌邊撐住桌面,以避免晃動;照明要恰當,寶石應置於光源適當位置,以免光線直射而目眩;不透明寶石僅能觀察其表面。
5.放大鏡在寶石鑒定中的作用
放大鏡主要用於觀察寶石的內外部特徵,從而獲得寶石的各種鑒定信息,並可進行寶石的綜合評價。
(1)觀察寶石的表面特徵
1)拼合現象:表面光澤的差異、組成部分的接合面界限、扁平氣泡的層面等。
2)刻面棱的尖銳程度:可判斷硬度高低。
3)寶石表面的光滑程度:是否經過優化處理,如天然翡翠表面光滑,而B貨翡翠表面不光滑等。有些寶石硬度低,在空氣中較容易被劃傷,表面可見很多劃痕。
4)原始晶面:在鑽石腰圍上審慎留下的三角座原始晶面是判斷鑽石為天然成因的證據。
5)解理和斷口:觀察寶石表面的解理特徵,也可根據寶石斷口的類型判斷寶石是集合體還是單晶。
6)觀察寶石表面損傷:刻痕、鑿痕、表面瑕疵。
7)觀察寶石的切磨質量和拋光質量。
(2)觀察寶石的內部特徵
主要觀察寶石的色帶、生長紋,氣、液、固態包裹體,有無內部瑕疵,後刻面棱的雙影現象以及寶石拼合面上現象等。
二、寶石顯微鏡(Microscope)
1.工作原理
採用兩組或幾組凸透鏡構成放大效果。
2.結構
寶石顯微鏡的主要類型有單筒顯微鏡、雙筒顯微鏡、雙筒-變焦顯微鏡、雙筒-立體顯微鏡、雙筒立體-變焦顯微鏡等幾種基本類型。以雙筒-立體顯微鏡為例,其結構主要由鏡座、鏡臂、照明系統、顯微鏡放大系統、調節螺旋等部分組成(圖1-4-15)。
圖1-4-15 寶石顯微鏡的結構
顯微鏡有兩個透鏡系統:目鏡和物鏡。每個系統都由一組透鏡組成構成放大效果。目鏡中通常有一個能單獨調節焦距,以適應觀測者不同視力的變化。目鏡是可裝卸的,其上部的鏡筒可裝配各種附件,如微米測尺、攝像管等;分光鏡、二色鏡也可裝在目鏡鏡筒上進行觀察。通過轉動變焦圈或旋鈕使放大倍數可在一定范圍內(10~40倍或10~75倍)連續變化。
顯微鏡中兩眼距離、焦距、放大倍數、光源大小和強弱均可調節。光源控制旋鈕、鎖光圈、擋板的調節,可改變不同的照明方式,獲得最佳的觀察效果。用寶石鑷子可方便地轉動寶石,在檢測過程中為確保寶石的所有部分都可以被觀察到,必須不止一次地改變寶石在鑷子上的位置。
3.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1)用不起毛的布清洗樣品,並固定寶石於載物台上。
2)在低倍下聚焦寶石,尋找寶石的影像,以獲得寶石的整體印象。
3)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放大倍數,再聚焦觀察。
4)改變照明方式,用反射光觀察寶石的表面特徵,用透射光觀察寶石的內部特徵。特殊情況下,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等方法,觀察內部生長紋、顏色分布特徵等現象。
5)轉動寶石,從各個角度觀察並記錄觀察現象,作為判斷依據。
4.顯微鏡的照明方式
通常,寶石顯微鏡觀察可使用3種基本的照明方式:亮域照明、暗域照明和頂光照明。亮域照明和暗域照明均用透射光照明;頂光照明則屬於反射光照明。為了獲得最佳的觀察效果,顯微鏡的照明方式可細分為如下9種(圖1-4-16):
圖1-4-16 顯微鏡的9種照明方式
1)亮域照明:打開擋光板,使寶石由底部的溴鎢絲燈光源直接從正下方照明,使包體在明亮的背景下呈黑色影像醒目的顯示,適合於觀察彎麴生長線或低突起的包體。可調節縮小鎖光圈,防止光從寶石四周泄漏。
2)暗域照明(最常用):用底光照明,上面加上擋板,使光從顯微鏡物台下一個碗狀反射器內反射的側光照亮寶石。寶石在其下方暗色屏蔽造成的黑暗背景上觀察,包裹體顯得明亮而醒目,這種照明方式在寶石學中最常用。觀察時,需要經常改換照明方式,交替使用亮域和暗域照明,能揭示某些用單一方式照明時被忽略的細節。
3)垂直照明:採用頂光(反射光)垂直照射寶石表面,可觀察寶石的表面特徵。
4)散射照明:利用底光照明,在光源之上放置散射板、面巾紙或透明材料,適合觀察色帶和生長紋。
5)水平照明:在寶石的側面用細光束照射(反射光照射),適合觀察寶石的針點狀包裹體和氣泡。
6)點光照明:打開底光源,用鎖光圈使光源縮成小點,透射寶石,適合觀察寶石的彎曲條紋和內部結構特徵。
7)斜向照明:細光束從頂部某一斜向角度照射寶石,適合觀察寶石液態包裹體及小解理面等產生的薄膜效應。
8)偏光照明:在兩塊偏光片之間觀察寶石,用底光照明。適合觀察寶石的多色性、干涉圖和應變干涉色等現象。
9)遮掩法照明:採用底光照明,但在視域中插入擋板,擋住一半的光線。能增加包裹體的立體感,有助於觀察寶石的生長結構,如彎曲條紋和雙晶紋等。
5.油浸顯微鏡
如圖1-4-17所示,當把寶石浸沒在與寶石折射率相近的液體中時,減少了寶石表面的反射和漫反射,因此,寶石的表面特徵變得不可見,而內部的細節更清晰。通常用水平顯微鏡觀察,可避免不小心濺出的浸液導致的顯微鏡損傷,且更易於操縱待測的寶石。通常用於油浸法的浸油見表1-4-5。
圖1-4-17 油浸顯微鏡及其光線示意
表1-4-5 幾種常見的浸油折射率
觀察用的玻璃浸油槽應為無色、透明、且不含包裹體,否則可能混淆觀察結果。觀測完畢後,寶石要徹底清洗。如果是鑲嵌寶石,清洗將較困難。大多數串珠和底部密閉鑲嵌的寶石不應浸沒在包括水在內的任何液體中,因為可能導致寶石、金屬鑲座或串珠的線受損。某些多孔的寶石,如歐泊和綠松石等滲透性材料,不適合浸泡,浸液有可能使寶石受損;有些拼合寶石、經優化處理的寶石以及有機寶石(包括人造樹脂和塑料)應在確認不會發生溶解或反應的情況下才能浸泡。另外,某些液體將會危及觀察者的健康,因此,應在通風的環境下觀察,以防止氣體被吸入體內。
6.觀察寶石時應注意的事項
1)清洗寶石,防止將表麵灰塵等誤作內部特徵。
2)在最低放大倍數下從多個方向觀察寶石。高倍放大時雖可看清很多細微特徵,但卻會出現工作距離短、視域小而短及照明度不夠等情況。
3)將感興趣的內外部特徵調至視域中央,不斷增加放大倍數,仔細觀察。此時要分清哪些是灰塵或油污,哪些是內部包裹體。
4)採用浸油觀察時應使寶石全部浸入浸油,可在油槽下放置白色或藍色半透明塑料板(或面巾紙)使觀察環境更為有利(藍色板有利於觀察黃色寶石)。
5)觀察後刻面重影時應採用10×放大條件,視線應穿過同一刻面,以免刻面棱的影像產生虛假雙影。不斷轉動寶石,以避開光軸方向。
6)觀察解理、裂理和斷口時用頂光源照明,觀察寶石表面,檢查腰棱底尖等易破損處。分清解理、裂理和斷口等不同類型並觀察其光澤,如不能確定內部破裂面是解理還是裂理,則稱羽狀體。
7.顯微鏡的保養
寶石顯微鏡是十分精密的光學儀器,影像的清晰程度與鏡頭的狀況有關,因此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不能用手觸摸鏡頭,若需清潔鏡頭,則用鏡頭紙或特製的鏡頭布擦拭。
2)下降鏡頭時不可用力太猛,防止物鏡碰著樣品,損壞鏡頭。
3)不用時應將顯微鏡燈光亮度調至最低,立即關掉顯微鏡燈,以延長照明燈使用壽命。
4)使用完畢,將物鏡調至最低點,以延長調焦旋鈕的使用壽命。
5)顯微鏡要注意防塵、防震、防止污染,不用時要用塑料蓋或顯微鏡罩蓋住顯微鏡。
8.顯微鏡的用途
1)觀察寶石的表面特徵:寶石原石的表面特徵包括表面擦痕、蝕痕、三角座、雙晶,成品寶石則觀察其切磨質量、拋光質量、快速拋光留下的「顫痕」、小面的狀態、解理、裂理和斷口特徵等,並要注意是否是拼合寶石。
2)觀察寶石內部特徵:包括寶石內部的氣、液、固相包裹體,生長線,顏色分布特徵,刻面棱重影現象等。
3)其他用途:在顯微鏡上配上偏振二色鏡,可觀察多色性;將偏光片一個放在物台下,另一個放在寶石或目鏡上方,調節至正交位置,可作偏光鏡使用,檢測寶石的偏光效應,觀察寶石的干涉圖;在目鏡處加上分光鏡可檢測寶石的吸收光譜;用顯微鏡上的微標尺附件可直接測量寶石的視高度和實際高度,測寶石的近似折射率;可用目鏡分度鏡(十字線)測寶石的比例和內部角度,還可在目鏡上加上照相機進行顯微照相。
三、寶石中的包裹體(Inclusions)
(一)包裹體的概念
包裹體,簡稱為包體。寶石學中包裹體的概念分廣義和狹義兩種。
狹義概念的包裹體來源於礦物學,指寶石礦物中由一相或多相物質組成並與主晶寶石礦物具有相的界限的封閉系統。包裹體的物質來源可以是與主晶礦物無關的外來物質或是相同於主晶礦物的成岩、成礦介質。包裹體的成分多樣,形狀和大小各異,既有固相,也有液相和氣相,還有這3種相態的不同組合。
廣義概念的包裹體是:在寶石中與主體寶石存在成分、結構、光性方位和物性差異的內含物、生長現象及與內部結構有關的表面特徵,統稱為包裹體。
(二)包裹體的分類
1.成因分類
(1)原生包裹體(Protogenetic Inclusions)
指先於主晶寶石形成而後被主晶寶石包裹的礦物顆粒。原生包裹體總是固相的,如紅寶石中的鋯石、磷灰石、尖晶石等,在榴輝岩成因的石榴石中常見金剛石、陽起石、透閃石包裹體。
(2)同生包裹體(Syngenetic Inclusions)
在主晶寶石礦物結晶過程中與主晶寶石同時生長形成的包裹體。它們的存在是因為寶石生成時環境的變化使寶石內部形成晶體缺陷,熔體或流體在缺陷中被捕獲,其後隨著寶石的結晶和冷卻,它們也結晶和冷凝成各種相態。包括同生固態包裹體、含有呈各種組合關系的固態、液態和氣體的孔洞和裂隙(流體包裹體)以及雙晶(如剛玉和長石)、色帶(常見於某些產地的藍寶石和紫晶)等。合成寶石中的包裹體大多數都是同生包裹體。
(3)後生包裹體(Epigenetic Inclusions)
指寶石形成以後,由於環境的變化,如受應力產生裂隙,寶石周圍的一些物質沿裂隙「灌入」到寶石中形成的包裹體。後生包裹體形成的原因有裂隙結晶化、出溶作用及放射性元素的破壞作用等。
2.寶石鑒定中分類
在寶石鑒定中,常常並不可能總是能夠確定包裹體是原生的、同生的還是次生的,因此更具有實踐意義的描述性分類如下:
(1)固相包裹體(Solid Inclusions)
指寶石中呈固態相存在的包裹體。天然寶石中最常見結晶質包裹體。岩漿、熱液、變質反應等形成的早期結晶物被寶石捕獲,這類物質一般為自形晶,晶形完好,也有被熔蝕的,其形狀為纖維狀、針狀、長柱狀、柱狀、板狀、片狀、球狀及規則晶體形狀等,如鋯石、磷灰石、金紅石、角閃石等(圖1-4-18,圖1-4-19)。包裹體成分可以與主晶相同也可以不同。同一結晶包裹體在不同寶石中的表現不同,同種寶石不同成因、不同產狀包裹體也可以不同。
圖1-4-18 水晶中的固態金紅石包裹體
圖1-4-19 莫三比克含銅電氣石中罕見的斜長石包裹體
在合成寶石中也可見到固態包裹體,但與天然寶石具有明顯的差異,合成寶石中的包裹體與其合成的方法密切相關。如焰熔法合成寶石中未融化的原料粉末,助熔劑合成寶石中的助熔劑殘余、Pt晶片等,水熱法合成祖母綠中的硅鈹石晶體包裹體等,都是固態包裹體。
(2)流體包裹體(Fluid Inclusions)
流體包裹體是指包裹體以流體為主的單相、二相或多相包裹體。其形態多種多樣,部分地受主晶寶石礦物結晶習性的控制。通常設氣液比為(V):V=[V氣/(V氣+V液)]×100%,若V>50%為氣態包裹體;V=30%~50%為氣液包裹體;V<30%為液態包裹體;液體一般為含鹽或碳酸的水或碳氫化合物;氣體由水蒸氣、二氧化碳或甲烷組成;固體主要是Na/K/Ca/Mg的氟化物、氯化物、碳酸鹽或硫酸鹽等。圖1-4-20為哥倫比亞祖母綠中常見的三相流體包裹體示意圖。
有時因受晶體結構的影響,晶體生長時晶格缺陷產生的空洞被高溫溶液充填後又繼續按原晶格方向生長,形成與主晶寶石晶形相似的空洞,這種由氣液充填的形態與主晶寶石晶形相似的空洞稱為負晶。如尖晶石中的負晶一般都是八面體,圖1-4-21為石英中的負晶包裹體並伴有氣泡。
圖1-4-20 天然寶石中的三相流體包裹體
圖1-4-21 石英中的負晶包裹體
很多氣液包裹體混合在一起並充填裂隙或癒合裂隙時被稱為「指紋狀包裹體」。
有時寶石中的空洞和裂隙的形狀在癒合過程中可能有改變。一些地方發生溶解,另一些地方又在生長並使通道縮小,出現「頸縮」或「卡脖子」現象。圖1-4-22為石英中的卡脖子包裹體,一個空洞中為氣泡,另一個空洞中為石鹽晶體。
合成寶石中也可見到兩相或三相流體包裹體,如水熱法合成祖母綠由於在生長過程中有水的參與,內部可見到由硅鈹石和空洞組成的二相和三相特徵的釘狀包裹體,較大的釘狀包體中心存在深色的液態充填物(圖1-4-23)。
圖1-4-22 石英中的卡脖子包裹體
圖1-4-23 水熱法合成祖母綠中的流體「釘狀」包裹體
(3)氣態包裹體(Gaseous Inclusions)
指主要由氣體組成的包裹體。合成寶石中常見單相的氣態包裹體(即氣泡),在天然寶石中也可出現,如天然玻璃及琥珀中有大量氣泡。合成寶石中的氣泡常呈圓形、橢圓、異形,突起極高,與主晶界線非常明顯。在從熔體結晶的合成寶石中最常見。從熔體中結晶的合成寶石生長方法有3種:焰熔法、晶體提拉法和殼熔法。這3種方法合成的寶石中都可出現氣泡。玻璃和塑料等也常常見到氣泡。
(4)結構特徵(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各種結構特徵包括生長紋、色帶、雙晶、解理、應力裂隙、與內部結構有關的表面特徵等。
A.生長紋和色帶(Growth Structures and Color Zoning)
圖1-4-24 天然藍寶石中的色帶
晶體生長過程中生長環境如壓力、溫度、流體化學成分的變化(包括雜質和致色離子濃度)可導致寬窄不等的生長帶和生長條紋。若為顏色深淺的變化,則稱為色帶或顏色條紋。色帶表現為與主體寶石顏色有明顯差異的色帶及色團、色暈。如直線狀或角狀的分帶對水晶、藍寶石是典型的(圖1-4-24)。顏色分帶也可呈斑狀,如在鈣鋁榴石、紅寶石中可見。如果均勻分布,很可能是合成品或處理品。
合成寶石中也可見到特徵的生長色帶,如焰熔法合成藍寶石中常見到弧形生長紋。平直的色帶過去曾認為是天然寶石成因的證據,但現在在助熔劑合成寶石中也可見到。
某些人工改色的寶石有自己獨特的顏色分帶,如染色寶石的顏色多集中在裂隙和晶粒的邊界處;加熱處理的剛玉可顯示明顯的十字交叉的色帶;擴散處理的藍寶石的顏色僅在表層。用迴旋加速器處理的鑽石由亭部轟擊的,可見到圍繞底面呈傘狀分布的顏色標志。
合成寶石中還可見到一些特殊的生長紋。如水熱法合成祖母綠中常見到水波紋等生長現象。玻璃和塑料仿製品中可見漩渦紋。
生長紋還可表現為包裹體分帶。包裹體分帶是因為主晶生長的暫時停頓,使外來物質集結在主晶表面,若主晶重新生長,便可形成呈面狀分布的薄層包裹體。
圖1-4-25 月光石中的「蜈蚣狀」包裹體
在水熱法合成水晶中可見到「麵包渣」狀的包裹體,可作為合成水晶的證據。
B.雙晶結構(TwinningStructures)
早期雙晶被認為是天然成因的證據,但目前在合成寶石中也可見。通常天然水晶中可見復雜的雙晶,而合成水晶中無雙晶或雙晶很簡單。
C.解理結構(CleavageStructures)
解理在寶石內部出現,一般為平直的裂隙,可以觀察其解理特徵,對寶石進行鑒定。如月光石中常見「蜈蚣狀」包體(圖1-4-25),就是因為兩組解理垂直相交顯示的特殊結構。
D.與內部結構有關的表面特徵(Surface Characteristics)
與內部結構有關的一些表面特徵,如天河石中的條帶狀或斑狀結構、鈣質珊瑚表面平行排列的具蠟狀光澤的生長紋,可作為寶石的鑒定特徵。天然歐泊和合成歐泊均可見到變彩效應,但天然歐泊的色斑為二維,合成歐泊為三維,兩者有明顯的區別。玻璃貓眼還可見到「蜂窩狀」結構(圖1-4-26)。
圖1-4-26 玻璃貓眼中的「蜂窩狀」結構
(三)包裹體研究的意義
1.指示寶石的晶系所屬
寶石包裹體的形態特點與寶石晶體結構有密切關系。寶石中的負晶形態與寶石的形態是一致的,如石英、藍寶石中的負晶形態為六方柱狀,尖晶石中的負晶呈八面體形態。
2.確定寶石的種屬
不同寶石有不同的包裹體,某些包裹體只在特殊的寶石中出現。如電氣石中復雜的頭發樣包裹體俗稱「蟬翼」,鈣鐵榴石中「馬尾狀包裹體」等,都可有助於鑒定寶石品種。
3.區別天然和合成寶石,並能確定具體的合成方法
天然寶石形成時間漫長、地質環境復雜,其包裹體與生長環境有關;合成寶石由於生產條件的局限性,與天然寶石在包裹體方面有差異,因此天然寶石和合成寶石中包裹體的差異為鑒定提供了依據。
4.檢測寶石是否經過人工處理
天然寶石經過人工改善後,其物理常數往往變化不大,但包裹體會有明顯的變化,為判斷寶石是否經人工優化處理提供了證據。
5.了解寶石的成因、生成環境,確定寶石的產地
寶石中的包裹體和組合特徵能提供寶石生成環境的成因信息。如火成岩中一般為固相包裹體;偉晶岩、熱液作用形成的寶石,氣液包裹體比較多;某些寶石的包裹體僅在特定的產地出現,如氟碳鈣鈰礦包裹體為哥倫比亞木佐礦區產出的祖母綠所獨有等。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靠單一的包裹體礦物種的存在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還必須掌握特徵包裹體的組合特徵及豐富的知識,從而進行綜合判斷。
6.確定寶石的質量和分級
寶石中的包裹體是寶石鑒定、分級的重要證據。評價寶石的凈度時要考慮包裹體的大小、數量、位置、顏色以及包裹體成像的數量等對寶石質量的影響。
⑵ 請問珠寶鑒定書上的{GB/T 18043 GB 11887和GB/T 16552 GB/T16553檢驗依據}是什麼意思
你這種呢GB/T 18043叫作國家標准化文件,裡面有對珠寶鑒定的詳細方法和指標,按標准來評級等等
⑶ 珠寶首飾鑒定中的放大鏡檢查的結果代表什麼意思如隱晶質結構.
放大鏡是用來觀察外觀,如光澤、硬度;解理、色帶、生長紋等外在特徵;內部特徵,如復合部位同生包體、雙影的。
⑷ 鑽石鑒定證書上的放大檢查:***是什麼意思
******,表示此項參數的級別很差,很可能是凈度不好.
鑽石的4C
1.重量
2.切工
3.顏色
4.凈度
黛盟金鑽石
⑸ 和田碧玉珠鏈鑒定書上的放大檢查是:纖維交織結構是什麼意思是真的和田碧玉嗎
纖維交織結構的玉有和田玉、翡翠以及蛇紋石玉等。
纖維交織結構,常見於玉石鑒定證書,放大檢查一欄中,他是翡翠和和田玉等特有的晶體排列結構。根據這個特徵可以區分部分仿冒品。
纖維交織結構在地質學中又稱為纖維變晶結構,纖維狀的硬玉等礦物近乎定向排列或交織排列在一起。它是翡翠、和田玉等的一種最常見結構,形成了硬度高、韌性強等特點。當翡翠、和田玉等受到剪切作用的影響時,較大顆粒碎裂成細小顆粒;當剪切作用足夠強烈時,則發展成糜棱一超糜棱結構,礦物顆粒通常高度亞顆粒化,顆粒極細(d<0.05mm),因此緻密而細膩。高檔翡翠、和田玉等多屬於此。
纖維交織結構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翡翠的內部,可看到由很多纖維狀的絲交織在一起,密密麻麻堆積起來的。這表面在肉眼看,就是裡面會有很多絲,如果用放大鏡看,會看到一小塊一小塊的柱子。一般質地越好的翡翠、和田玉,越細膩,肉眼越是看不到這樣的結構,顯微鏡下看還是存在的。質地中等或者較差的翡翠和田玉,能很明顯的看到內部的「絲」。
纖維交織結構,常見於玉石鑒定證書,放大檢查一欄中,他是翡翠和和田玉等特有的晶體排列結構。根據這個特徵可以區分部分仿冒品。
⑹ 請問黃水晶鑒定書中放大檢查顯示是氣液二相包體是什麼意思是純天然的嗎這是真的嗎
您好、
此證書是合法有效的鑒定結論說明水晶是天然的
氣液二相包體就是氣體包體和液體包體共存唄,
寶石晶體生長的時候成礦溶液進到裂隙裡面,然後裂隙癒合了。
常見於偉晶岩當中,因為偉晶岩形成於較低的溫度,並且含有大量水溶液
放心佩戴吧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你
⑺ 寶石鑒定:放大觀察:平行生長色帶,啥意思
(一)常見的寶石:紅寶石 藍寶石 綠寶石 鑽石 祖母綠 水晶等
(二)寶石的鑒定(主要)
紅寶石 肉眼鑒定特徵
緬甸曼谷紅寶石
寶石多呈鴿血紅色、玫瑰紅色、粉紅色。顏色鮮明但不均勻,經常見到平直的色帶。多色性明顯,用肉眼從不同方向觀察寶石,可以見到兩種不同的顏色。聚片雙晶發育,可以見到平直的百頁窗式雙晶紋。裂理常沿三組聚片雙晶面裂開。寶石中均不同程度含有包體:絹絲狀金紅石包體,其纖維狀金紅石平行紅寶石晶體的六方柱面展布,構成三組交角為60度和120度的面網,當平行這三組包體的面網切割,並琢磨成弧面寶石時,當光線照射到弧面上,就會出現六射星光,即星光紅寶石。如果顯微包體呈不規則的密集式堆積,就呈現出半透明的乳白色絮狀斑塊。此外,還可見到汽液包裹體、短柱狀、粒狀的尖晶石、方解石、屑石、赤鐵礦等固態包裹體。
斯里蘭卡紅寶石
寶石特點與緬甸紅寶石相似,但顏色較淺,透明度較大。斯里蘭卡紅寶石中的包體,除有與緬甸紅寶石相似的特徵外,還有兩種特有的礦物包體,即鋯石包體和磷灰石包體。鋯石包體周圍有褐色放射性暈圈;磷灰石包體呈六方柱狀,稜角圓滑,呈單個晶體或群體出現;絹絲狀金紅石包體,較緬甸紅寶石中的絹絲狀金紅石包體細長。
泰國紅寶石 寶石常呈帶褐的紅色或玫瑰紅色。聚片雙晶發育,色帶和生長紋平直。包體較少,不見絹絲狀金紅石包體。常見指紋狀包體。
坦尚尼亞紅寶石 紅寶石因含鐵而顏色稍暗。才能使用。
紅色尖晶石與天然紅寶石十分相似,兩者最易混淆,所以必須特別慎重
2. 藍寶石 肉眼鑒定
藍寶石最大的特點是顏色不均,可見平行六方柱面排列的,深淺不同的平直色帶和生長紋。聚片雙晶發育,常見百葉窗式雙晶紋。裂理多沿雙晶面裂開。二色性強,世界不同產地的藍寶石除上述共同的特點之外,亦因產地不同各具特色。依據地質成因不同,可分兩類:一類是緬甸、斯里蘭卡和印度克什米爾產的藍寶石。另一類是澳大利亞、泰國、中國產的藍寶石。緬甸等地產的藍寶石,因含鈦致色,故呈鮮艷的藍色,含絹絲狀金紅石和指紋狀液態包裹體。絹絲狀金紅石包裹體可產生六射或十二射星光,屬優質寶石品種。澳大利亞、泰國、中國產的藍寶石因其中含有較多的鐵,由鐵致色,故寶石顏色很暗,刻面寶石反光效果亦不太好,一般均需經過加熱改以處理才能使用。不同產地藍寶石的簡述:印度克什米爾藍寶石;緬甸抹谷藍寶石;
斯里蘭卡藍寶石;泰國藍寶石;中國藍寶石( 黑龍江省藍寶石 ;
海南島和福建產的藍寶石;江蘇省藍寶石);澳大利亞藍寶石。
3.鑽石
在日常的鑒定中,有一些簡單易行的識別鑽石真偽的方法:
1〉.線試驗: 將鑽石擦凈,以檯面朝下放在一張有一條線的紙上,如果比例好的鑽石, 透過鑽石就看不到這條線,而絕大多數仿製品允許足夠的光線通過,至少可看到線的一部分.
2〉.液滴試驗: 用鑽石筆在鑽石表面劃過時墨水會留下一條線,若是仿製品則墨水會聚集成液滴。此外還可用水滴試驗。在表面清潔的鑽石上,水將長時間保持球形,而仿製品上的水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散. 這些簡單的方法可幫助消費者初步判斷鑽石的真偽,而詳細的品質還需有專業人員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和分級。
4. 祖母綠祖母綠寶石的礦物名稱叫綠柱石,由於礦物中含有微量的鉻元素,呈現出晶瑩艷美的綠色。綠柱石常成六角柱形狀,晶體產出。硬度7.5至8,比重2.67至2.78,折光率為1.56至1.60,透明、性脆。在自然界,和祖母綠相似的綠色透明寶石種類不少,較常見的有翡翠、碧璽、螢石、橄欖石、石榴石和鋯石等,其中外觀酷似祖母綠而容易混淆的是碧璽、螢石和翡翠。以肉眼觀察,綠色翡翠一般都呈半透明狀,往往有交織纖維斑狀結構,而優質祖母綠透明晶瑩。祖母綠的硬度7.5-8,而螢石硬度低,僅為4。祖母綠比重較小,而螢石、碧璽、翡翠的比重都較大。鋯石則色散強並具有明顯的雙影。
此外,還有與天然祖母綠相似的人工祖母綠、綠色玻璃等,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之處是天然祖母綠絕大多數有瑕疵或包體,並可見二色性。當然,要嚴格正確的區分最好運用折光儀、偏光鏡等鑒定儀器。
祖母綠的硬度與紅寶石一樣,都是8.5左右,僅次於鑽石,也可以用它來劃其它硬度較高的石頭如翡翠/玉,如果是紅寶石,必然在翡翠上面留下痕跡。如果有翡翠掛件,就可以在其背面一試真假了。
5.水晶(對水晶及其仿冒品玻璃的鑒別。水晶屬較為便宜的低檔寶石,用來冒充的只有玻璃。)簡便而無損傷的識別方法如下
a、觸摸法:寶石都是晶體,傳熱較快,玻璃是不結晶的非晶質,傳熱較慢。因此用手觸摸樣品,結晶的寶石有一種冰涼感;而玻璃則有溫感。當然這種識別一般要事先練習,熟悉了二者的差別之後才能確定,測試前不可用手拿時間過長,或放置有熱源的地方太久,以免外界環境影響測試結果。另外,為了測試靈敏,通常用舌尖或指尖等靈敏部位來確定涼或溫。
b、放大鏡觀察:
玻璃表面和內部常有成漩渦狀的細線紋,其外觀很像將蜂蜜或膠水倒入清水後加以攪拌,由於混和不均而產生的現象。玻璃內部經常出現多少不等的氣泡,氣泡有圓珠狀、橢圓狀,拉長狀及扁平狀等,上述現象在其他結晶寶石內部則很少。另外玻璃性脆易碎,在首飾鑲嵌處或碎裂處,玻璃會因碎裂崩落下小片而留下光滑彎曲如貝殼的凹痕。天然寶石因韌性較佳,斷口少見。
c、玻璃假寶石因價格較低,故磨製質量都很粗糙,有的甚至是將熔化的玻璃倒入模子中澆鑄的。這樣的產品刻面經常不夠平滑,刻面之間的交棱亦不平直。一般愈是珍貴的寶石,琢磨質量愈佳。
d、玻璃是不結晶的均質體,水晶則屬結晶的非均質體,通常用偏光儀即可檢測。
e3、硬度區分:水晶硬度為7,玻璃通常為5.5左右,用飾品不太明顯的部位在玻璃上分別刻劃即可測試出來。
(三)寶石的產地 斯里蘭卡 緬甸 南非 澳大利亞 中國 泰國 俄羅斯等.
(四)寶石堅定的儀器1.筆式聚光手電筒用來觀察濃色寶石的透明度。聚光手電筒的電珠應凹於筆頭面,不能凸出筆頭面,否則不便於觀察。2.放大鏡用放大鏡可以觀察:(1)寶石的表面損傷、劃痕、缺陷。(2)琢型質量。(3)拋光的質量。(4)寶石內部的缺陷、包裹體。(5)顏色的分布和生長線等。鑒定時,應將寶石置於離10倍放大鏡約2.5厘米的強光之下,慢慢調節距離,直到看清楚為止。選擇放大鏡的質量也很重要,質量差者在放大時將產生圖形畸變。:3.二色鏡:二色鏡主要用於區別紅寶石和紅色尖晶石、紅色紫牙烏;區別藍色尖晶石和細小的藍碧璽;區別藍寶石和藍色人工合成尖晶石等。用二色鏡檢測寶石時必須不斷轉動寶石,直到兩個差異最大的顏色出現在窗口上為止。對於寶石的三色性的確定,必須認真地反復檢測,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測,出現三種顏色才是三色性。檢測時注意:眼睛、二色鏡和寶石樣品,其間距應不超過2-5毫米。4.折光儀4.折光儀折光率是透明寶石重要的光學常數,是鑒定寶石品種的主要依據。他既可以測試刻面寶石的折光率,還可以用點測法測出弧面寶石的折光率。5.查爾斯濾色鏡濾色鏡是利用吸收光的特定波長這一特徵而設計的它可以鑒別祖母綠和其它仿造品,而要准確地確定,還要藉助於其它方法綜合考慮6.寶石顯微鏡:寶石放大觀察的一種重要的儀器寶石顯微鏡可以觀察寶石內部的包裹體、解理、雙晶紋、生長線、色帶;觀察寶石的磨工、拋光度和意外損傷;鑒別拼合寶石二層石、三層石。寶石顯微鏡的結構合理,輔助設備齊全,放大倍數可變幅度較大,一般是10至70倍。7.熱導儀:熱導儀是根據鑽石具有良好的傳熱性而設計製作的熱導儀均為區別鑽石與人造仿鑽製品而設計的,是鑒別鑽石與其它仿鑽製品的專用儀器。。8.偏光器是使平面偏振光垂直相交,光線通不過的原理製造的一種簡單的光學儀器。偏振器是由兩個震動方向垂直的偏光片、支架和底部照明燈組成。用以檢測寶石的光性(是均質體還是非均質體)和多色性。在打開照明燈的偏光器中,轉動觀察寶石樣品的明暗變化情況。
(五)寶石鑒定課的心得
通過寶石鑒定課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的有關寶石的知識,豐富了專業課知識的同時,又學到了許多專業課以外的東西。平時學習專業課,都學些岩石之類的石頭和礦物學的東西,礦物和岩石的種類也好多,記的話很吃力,而且學起來和無味,遠沒有學習寶石鑒定課有意思。因為在寶石鑒定課上,學的寶石種類就那麼幾種,而且都是很好很貴的,且不說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老師認真耐心的講解就讓我對寶石鑒定這門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對課培養了良好的興趣,才能用心的去學好它。
由於時間的有限,寶石鑒定的所有知識也許還沒有學到。但有老師給我們的寶石課打下良好的基礎,相信以後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生涯會有很好的表現。
總之,寶石鑒定課是一門與專業知識很有關聯的課,學好它是對專業知識的補充,使我在今後的學習中受益匪淺。
⑻ s925藍寶石吊墜重量1、68g折射1、762一1、770放大檢查見平直色帶
您的問題:s925藍寶石吊墜重量1、68g折射1、762一1、770放大檢查見平直色帶
這只能說明這是一枚純天然的藍寶石鑲嵌吊墜
藍寶石本來是非常名貴的珠寶產品,不過具體價值也是要看產品品質的
一般採用S925鑲嵌的藍寶石產品不會有太好的材質的
俗話就說了「好料配好工」嘛
類似產品一般市場成交價在都在三位數
建議您到淘寶上進行比價哦,希望有所參考吧
祝你好運!
⑼ 翡翠鑒定證書上寫著放大檢查:纖維交織結構是什麼意思
翡翠A貨放大檢查:纖維交織結構是構成翡翠的晶體的結構特徵,是鑒定翡翠和非翡翠的一項重要特徵。
鑒定證書的背面則是一些被鑒定物品的相關信息:1;證書編號,可以查看該物品和證書上的編號是否一致(也有上面提到的不一致的可能)2檢測結論;一般寫翡翠,有些後面甚至還有備註:A貨(看到這里並不能放鬆,你還要看以下的東西)3:質量(該物品的重量)4;形狀 手鐲或者掛件(手鐲的話一般會註明圓條,扁條或者貴妃)5:尺寸(手鐲一般為內徑,條寬,條厚,掛件一般為長寬厚)6;顏色;(有些不正規的會在後面注名:有冰味啊,冰種啊什麼的)一般正規的鑒定機構是不會幫你鑒定種水的,所以有注名的千萬小心7;折射率;一般單晶體硬玉都有3種不同的折射率,但實際上翡翠一般是由很細小的硬玉顆粒組成所以折射率無法精確測量,更無法用雙折射率來鑒別(所以有些有雙折射率的一般在後面填寫不可測),所以在實際測量中一般採用近似折射率或平均折射率來表示翡翠特徵,一般的鑒定結果在1.66,這是翡翠區別去其他的硬玉的一大定量數據 8;密度;一般翡翠的密度大多在3.33以上,所以在二碘甲烷中緩慢下沉,用靜水力學法測定翡翠密度,也是一個重要的鑒別方法 9;放大檢查;一般翡翠內部都是多晶體的硬玉呈纖維交織結構,所以測量結果大多是:纖維交織晶狀或顆粒狀結構,很中要的一點就是無充填現象,這就表明翡翠內部無任何其他物質充填 看完以上的檢測結果先別忙著高興,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光譜檢測10;光譜測試;一般的結果都是437nm吸收線A貨范圍!
天然翡翠及鑒定證書圖示:
⑽ 如何理解和應用鑒定標准中顏色、多色性、紫外熒光、放大檢查等觀察項目
鑒定標准中各品種所列的顏色、多色性、紫外熒光、放大檢查等觀察項目,為該品種常見的一些現象,根據各觀察項目所觀察到的現象,結合各數據項所提供的依據,則能准確地作出判斷,但值得注意的是,各觀察項目提供的是該品種常見現象,不是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實測樣品應如實描述,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