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服装企业数量统计
『壹』 在我们国内做服装纺织的企业大概有多少家呀品牌服装又有多少家呢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下有利的数据.
去中国服装纺织网查一下
『贰』 全国有多少家服装企业
具体多少家不清楚哦,反正特别多,有工厂类、门店类、企业类的,数不胜数,如果一定要知道的话建议你到新工商名录上看看,里面可以下载全国服装单位名录,都有蛮详细的信息,你试试吧,点页面上方菜单栏的定制本站数据,里面就有下载的地方
『叁』 国家服装产量 排名
2007-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展望与市场预测
服装行业是纺织业中的支柱子行业,在拉动整个纺织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起到极其重要作用,也是国内消费市场中的热点,更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获得外汇顺差的主要产业之一。回顾2005年,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147.98亿件,比上年增长16.84%,企业绩效持续增长,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幅高达32.55%,是“十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纺织服装行业在05年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止2006年8月,我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106.27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1.02%,为“十一五”纺织服装行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我国与发达国家纺织业的相互依存度高,纺织服装出口是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之一。2005年,尽管受到了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不断、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的因素的不利影响,但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又上新台阶,出口额7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占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7.1%;纺织出口产品附加价值提高,在国际高档服装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纺织产业布局调整,服装出口生产集中度提升。
2005年,世界各国取消了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永远告别配额时代,全面回归自由化,进入“后配额时代”。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即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挑战,纺织服装行业进入大规模洗牌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快,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国内行业竞争加剧,也必然驱动产业技术的升级,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信息中心、全球纺织、国家经贸委、国家研究发展中心、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中国行业研究网等以及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的基础信息,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是纺织服装行业及相关结构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制定有效经营和投资策略的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资料:http://www.51report.com/research/detail/11587149.html
1
给你些资料 希望对你有用
阿根廷服装销售量约为330亿到350亿美元占南美市场整个年均市场总值的11%。阿根廷的纺织,服装部门产值也占整个工业部门总产值的11%。阿根廷正在进行纺织、服装以及主要原材料和耗材的国际化进程。阿根廷是南美重要的棉花生产地和羊毛生产地,也是主要的出口国。阿根廷生产同样多的天然纤维和人工纤维。阿根廷的纱线、面料及服装约占整个纺织工业附加值的60%,这三种生产活动中,面料的生产是最重要的,几乎占所有纺织产品产量三分之一。在南美市场中,阿根廷是毛纺织品(纤维,毛线,毛织物,毛衣)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也出口一小部分的绵纺织品。其中棉料服装出口量占产量的六分之一,而毛衣出口量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阿根廷附近国家及南美北部的国家都是其出口对象。过去几年来,阿根廷纺织工业一直是投资的目标国,为了应对国内的需要,大部分的投资都是用于提高质量,减少成本和扩大纺纱机的产能。阿根廷纺织业促进基金会日前称,2007年阿根廷纺织业资金投入达到3.17亿美元,与2006年同比增长48%,创造历史新高。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自2004年以来,该国纺织业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纺织业促进基金会最新的调查显示,阿根廷大多数纺织企业在去年四季度依然保持着积极投资的势头。纺织机械的进口由2002年2300万美元到2007年的1.48亿美元,增长了5倍以上。阿根廷从中国进口纺织机械的进口量由2003年的300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343万美元,占到阿根廷总进口纺织机械的16%,增长了近750%,成为阿根廷纺织机械第二大进口国。阿根廷的产业升级换代,是中国纺织机械企业占领阿根廷市场不容错过的契机。
2
2008中国纺织工业的契机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
●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骨干企业成为主力军
●2008年仍将是中国纺织工业比较快速和平稳发展的一年,也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提高创新能力的一年
●2008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仍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下降
●创新是中国纺织工业2008年的主旋律
●2007年行业发展四大特点●
2007年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的一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决定了前进的方向。
纺织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2007年我们在良好的产业经济环境下,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上:
第一,持续发展。2007年,纺织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0800亿元,可比价格增加了21.1%。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为242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84.5%。其中服装产量为600亿件,同比增长17.6%。由于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是高速增长,所以全行业的加工总量达到了35600万吨左右,比2006年提高了15%。
第二,大幅提升。纺织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应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全行业主要业务的收入达到了26786亿元,同比增长22%。全行业的利润总额1到11月份为1063亿元,同比增长36.9%。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销量达到了97.3%,全行业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达到了10.044万元/人,比前一年增长了24.1%。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2007年是从业人数增加最少而产值效率最好的一年。
第三,国际竞争力增强。2007年,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7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86%。其中,纺织品5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服装1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9%。这是海外统计的数字。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出口竞争力的系数由2002年的0.62,上升到2007年的0.81。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从532亿美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700多亿美元。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国际贸易的投资增长,给中国的纺织工业、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纺织工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制度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可以说,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受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各国的采购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为各国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第四,骨干企业成主力。2007年,一批骨干企业成为纺织行业国内外竞争的主力军。大批中小企业完成了进一步调整、重组结构的艰巨任务。根据2007年1到11月份的统计数据,全行业43,309户企业平均利润为3.97%,利润率超过10%的企业为3069户,较全行业户数的7.01%。超过平均利润率3.97%的企业数量占到了31.48%,这些超过平均利润率的企业利润占全部利润的81.19%,平均利润率达到了8.43%。
上述数据告诉我们,1/3的骨干企业,由于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有好的产品,有品牌,附加值和效益都比较高,成为行业的主力军。而2/3的企业,由于常规产品没有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竞争的优势,效益比较差。
这2/3的企业,出现了三个突出的矛盾:一是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约束的矛盾;二是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的消费趋势,与产品结构性的矛盾;三是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与市场价格传递不出去的矛盾。这些企业面临着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
●2008年的新机遇●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也是国际上有影响的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年。
虽然国际市场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总体来说,2008年仍然将是中国纺织工业比较快速和平稳发展的一年,也是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提高创新能力的一年。
国内外纺织品市场的拉动,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是潜力巨大的国内纺织品市场。目前,中国纺织品80%左右在国内消费,国内巨大市场是中国纺织品发展的主要动力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水平将日益提高。衣着类和家用纺织品的消费将持续增强。特别是城乡条件的改善,让家用纺织品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1到11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1954户家用纺织品企业的消费增加了22%。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人群对于美的追求,加速了衣着和家用纺织品消费结构的调整。2007年11月,社会消费品的总额比上年同比增加了18.8%,同时,随着工业、交通、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纺织产业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纺织品的国际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也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是国际纺织品市场。2008年,全球经济包含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需求的带动,国际经济调控力已经比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大大提高了,世界贸易不会大幅度地调整。在国际环境没有出现大的国际事件的情况下,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也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局面。
2005年,我国的出口服装总额为5300亿美元,而从2005年到2006年,全球纺织品年贸易增长率是8.3%,这表明了国际纺织品的消费随着国际经济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中国纺织工业这几年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能力的优势、产业档次的提高,让我们的出口价格有所提高,而提高的速度在减缓。
2008年,由于国内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与欧美市场的价格空间仍然存在。因为我们的价格是他们本地生产价格的1/3到1/4甚至是1/5的水平。因此,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2008年,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仍然将会有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速可能比2007年有所下降。
创新是中国纺织工业2008年的主旋律。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要提高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加快结构的调整,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使中国纺织工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从一个缺衣少被的时代,转变为一个纺织生产的大国、纺织的出口大国和纺织品及相关产品进口的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从1980年的341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3500万吨;纺织品出口从4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711亿美元。2006年底,中国的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41%,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占全球的27.16%,中国的化纤产量占全球的49.6%,中国的纱产量占全球的45.7%。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其次是科技进步,其核心就是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科技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
新对策
调整自己 适应产业发展
欧瑞康纺织集团CEO 福格伦德博士
●影响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有四大因素: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政治因素和企业家因素
●创新、灵活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关注产品品质,是应对市场多变的最好措施
●自我调整,不断改变,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纺织行业一直保持着不断、高速发展,但是在增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小的波动。今天我的主题是:在经济增长的波动期间,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作为纺织企业,我们在中国经济大潮中比较关心的问题有以下这些: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我们行业的发展?在下滑及多变的市场当中我们的应对措施,以及我们怎样树立自己的品牌和怎样整合资源?还有各种网络的建立等。
『肆』 服装产业概况(可以全球、中国、国各地区)
中国服装产业机遇与困惑解读
发布者:励志服装 浏览次数:55
近二十年是服装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之年,从“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设计”转变,中国服装产业经历了不同寻常,但充满机遇的20年。在经历了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和资源经营四个阶段之后,已经或正在实现由家庭作坊向工厂式管理、由工厂式管理向集团化管理、由集团化管理向股份制管理的跨跃,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能力。
这当中,竞争和产业整合的力量对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关键,中国服装业品牌价值的彰显首先表现在整合的态势上,整合包括制造企业整合,也包括终端和中间渠道。
目前,中国服装行业正走在品牌整合、终端销售模式创新的两端强化的道路上,担负分销功能的渠道的整合是肯定是及终端整合之后的行业热点。本文主要在于阐述中国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对于行业价值链发展的趋势和中心不作为重点。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渠道不整合,品牌肯定无规模。
中国服装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使中国服装产业继续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
服装产业的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服装的加工与生产;二是服装的营销。因此生产和营销将直接决定行业的兴衰。我国服装产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技术挑战、人才挑战、企业竞争力挑战、行业综合竞争力挑战。因此,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我国服装行业应对入世最重要的对策。
那么现阶段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那些呢?
一、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
(一)居民收入的提高刺激了对服装的购买能力。消费结构升级直接导致销售模式的变化,在总量攀升的基础上,诸多企业面临的是销售模式创新的考验。
2005年1—9月人均衣着支出为599.6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32.7%,人均购买服装支出为441.8元,同比增长40.6%,占衣着支出的61.6%,其中前三个季度中服装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24.8%,价格提升令人振奋。
总量扩张与结构升级令企业有更多模式选择,有基础和有条件的服装企业一定要提前进行产品升级的战略性规划,未来中国一定能够出现自己的定级品牌,本土奢侈服装品牌诞生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中国时尚市场的不平衡特征决定了中国顶级服装品牌一定是区域性的。
销售关键日概念对高档品牌服装产品的销售作用日益彰显。从漫天撒网到精确打击,企业营销的资源匹配与战略协同模式面临巨大挑战。2005年服装购买旺季在2、5、7、9月等季节变换时节,近几个月人均购买服装的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7.4%、52.7%、92.9%和41%,黄金周的销售作用更是突出。
(二)人力资源的优势。低成本是目前行业竞争的主要方面,专业技术储备以及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将导致行业竞争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归宿。
人才的需求首先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在中国,目前行业竞争的驱动主要在两个方面:品牌和成本。
全国有不少服装纺织专业的高校,这些学校的存在无疑为发展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人才库。至今为止,全国设有服装科研机构104家,服装高等院校2所,并在40多所高等院校中开设服装专业(系),这些是未来支撑中国服装企业品牌战略的根基。
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是支撑这个产业的关键。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05年十大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来看,服装纺织业最低。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发展服装产业这无疑在服装生产成本上占有竞争优势。
(三)棉花与化纤价格影响服装的外销。中国的服装乃至整个纺织行业的国际地位的崛起,首先取决于自身产业集群的整合程度,大而全、小而全的行业现状根本不会产生国际影响力,所谓的国际品牌的梦想也不会实现。
服装产业和棉纤价格息息相关,中国是棉花和化纤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棉花和化纤价格已开始影响国际价格走势,这对于中国服装外销成本和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量地位如何发展到对全球市场有影响的决定地位,中国的服装产业如何与原材料产业进行联合或者整合,达到力量的会聚,这样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其中行业协会与产业资本杠杆的使用将是关键的影响力量。
(四)协会的联合力量已经展示价值。中国的产业从整体能力上已经排在世界前面,但是从整体的竞争能力上来看与先进水平相差很远,尤其是盈利能力不及人家的10%,先改变小而全的行业现实是切实可行的,因此行业协会等联合方式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小而全根本不具有竞争能力,只有利用联合的力量才能发展壮大,浙江企业尤其是温州服装企业协会在联合信息获取与提供、联合设置设计机构、联合采购、联合销售促进、联合造势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温州的产品尽管在品牌的道路上还有相当的距离要走,但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却已经激发了这个产业群的战略价值。事实上,在整个浙江,行业协会的力量正在把大上海的资源源源输送回浙江,国际时尚的信息正在变成浙江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 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服装品牌战略任重道远。服装的品牌战略首先要解决盈利以保障持续投入的问题,因此,低成本与品牌战略之间就产生了既矛盾又统一的两面:品牌道路是对低成本道路的颠覆,但是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低成本却又是品牌战略的血液来源。因此,怎么处理两个发展思路的问题,既关乎现实生存,又关系长远未来。
短短10多年,中国市场上已经聚集了一支数量十分可观的品牌大军,例如:恒源祥、红豆、李宁、雅戈尔、杉杉、波司登、七匹狼等。
在中国,品牌总是和低成本相对应的。
相当多的企业在成本和品牌两种模式之间摇摆,产业竞争的主导力量是成本而不是设计和新技术,品牌导向和成本导向一个是决定企业的未来一个是决定企业的生存,企业走哪条路是需要战略设计的。服装品牌需要一定的沉淀,但时间有限,时尚产品竞争的终极力量是品牌价值,沉浸在成本竞争之中,往往痛失战略转型的宝贵机会。
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品牌战略转型一定是以具体的经营设计为前提的,怎么利用诸如主副品牌、高低产品结构等常规的经营规划的逐步切换来包装投入/产出与品牌溢价之间的平衡是关键的。不进行经营设计,企业就只能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战略设计的路径不对,结果也将很尴尬。
另外,对于中国的服装品牌,还有一个影响要素,就是中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地位的改变,如果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以低成本为主形象的话,那么,中国服装的品牌梦想就不会实现。
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道路只能有两条,不管你走哪一条都可能成就霸业:低成本的巨无霸与高附加值的品牌道路,中间的空间有,但是很难过。
走低成本道路的企业就是要抓紧时间用资本杠杆快速整合生产能力,在全国跑马圈地,以产能优势获取采购优势、政策优惠,一个方向是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上市或者被溢价收购;或者利用联合的力量向上下两个方向整合,从而达到用产能整合市场的目的,利用服装渠道这个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走品牌道路的企业就要进行战略的转型设计,包括区域拓展规划、设计与技术投入、品牌包装、媒体公关与消费者互动、广告策略与传播行为、人力与组织的保障、核心文化的养成、产品结构的区隔与平衡、销售与推广的思路、渠道的分类与利用、产品的展示终端类型等等,与社会的热点和流行主题相结合,快速释放品牌热量。在品牌策略上,是自有品牌和贴牌产品共同发展,还是集中发展自有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整个品牌战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服装行业技术与设计固然重要,但是表演更为关键,休闲主题已经满大街都是了,下一个可以开发的消费者价值是娱乐。
服装行业是产业链条比较长的行业,品牌战略的实施,还要立足于产业结构的改善情况,好设计没有好料子、好品牌没有好的产业配套都将严重制约品牌成长。
纺织业是服装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棉纺企业与当地的服装发展速度不同步,明显滞后当地的服装业的发展,以至于不能及时地适应服装生产商的货物供应要求,当地的纺织企业大都是老牌的国营企业,其加工生产能力还停留在几年前的状态。纺织业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得服装企业在采购面料的时候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了外地,使得原料输送距离增长,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丧失了当地棉花的生产优势。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提高纺织品的技术含量、降低成本、以质取胜才是当地纺织业改革的重点。
怎么以全局的观念,走业务或者资本股份整合/联合的道路是长远之计。品牌也要讲究成本,国内的一些企业眼光很高,认为品牌一定是用进口的顶级料子,其实不然,品牌是企业整体资源匹配的结果。再好的料子如果资源整体不匹配还是支撑不起来实际的产品价值。产品溢价能力有限,结果卖品牌成了卖料子了:高档料子的服装卖了个低档产品的利润。
(二)服装产业链还没有建立。产业链的建立需要整个产业经营战略和导向的转变,具体经营业务的转变不但是一个整体的战略思路的问题,更是一个具体的经营业务的问题,因为就目前的产业状态,只能是逐渐去往某个战略方向去优化,而不能动作太大。另外,服装产业链的建立还与地域和信息有相当的关系。
振兴服装业必须构建当地的产业链,包括从棉花种植、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的生产、服装商贸平台、服装研究和市场调研、大众媒体等。这个产业链中必须有一张庞大的网络体系(零售网、销售网、特许经营加盟等)。网络的形成无疑会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近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服装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同时产业链条的增长是确保该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从业内得到某些信息可以看出来,成本竞争导向的企业经营思路直接制约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局面虽有所改善,但产业链依然没有真正获得健康发展的机缘。很多研发机构研发出来很好的技术和产品,但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并不是很感兴趣,问题是这些技术相对于成本竞争来说,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现实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纺织科技协会的统计分析信息,相当多采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企业并非是为了投入生产,而是为了技术压制——我不用,别人也别想用——相当多(96%以上)的研究成果甚至无法成功实现市场转化。
当然,研发公司的成果市场转化困难或者成活率低,也与这些研发机构的研发导向是市场/客户导向还是自我/纯技术导向有相当关系。
一方面是成本竞争的巨大压力与对品牌的殷切期盼,另一个方面是大量采购国外的高档面料,而国内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成果却被束之高阁,难以产生真实的市场价值,从2000年以来,我国高档面料的进口每年基本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幅度上。
服装产业链的建立还与地域有一定的关系。浙江服装企业的崛起,不能不说是充分利用了靠近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时尚是时刻处在变化中的,流行趋势直接与国际接轨,只有时刻处于更新状态,才能保证时尚气息的活水特性,时尚产品只有“活”,经营才能火。
(四)服装企业公司制度与经营相对滞后。组织是人才与经营模式的结合,组织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制度和销售绩效。组织问题不是单一问题,需要相当的养成时间。中国服装企业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从纯制造型企业往市场型企业的经营导向的转变。信息和销售是未来的竞争核心,也是品牌实力的主要表现内容。
一个公司好比一个组织,其中的方方面面必须建立的十分全面才可能健康并长久的发展,但是从低成本格竞争走过来的企业,根本不能也不需要很完善和科学的经营组织。
相当多的服装企业,部门设立存在不科学或者不健全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人才的外流,缺少高水平的服装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制约了服装行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部门的健全无疑是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但从一个公司的利益出发,站在长远的立场上来看,健全公司部门和其职责势必会增强企业未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更能留住人才。这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平衡过程需要与具体的业务规划相结合。
服装企业经营落后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这些公司普遍缺乏先进的成型的信息研究与市场推广机构,企业产品与设计的落后与信息尤其是时尚信息滞后有相当大的关系,成长型的公司,原创能力不需要太高,需要慢慢养成,而作为跟随策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市场信息尤其是对流行/时尚信息要有足够的把握能力。温州的服装企业每年都要派人在巴黎、伦敦、意大利、纽约、东京、香港、西班牙等时尚之地穿梭,广泛的收罗时尚信息。在相当的程度上,也许一个信息就可以使一个工厂的设计水平提升数倍,这就是信息的力量。
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很多企业习惯按照一般的招商或者直营方式进行销售,可以说服装企业普遍是造势的高手,但是,怎么把造好的“势”转化为“市”,这是很多企业的短板,销售不畅,造成相当的库存。而相对应的是,在中国广大的区域内,适销对路的产品却是缺乏的,消费形态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来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不能很快实现消费升级。
经过2000年以来的产业技能层面的积累,中国的服装产业已经完全进入超量过剩的阶段,关键的问题存在于市场上。广告与销售的协同,不同媒体的传播内容效果的保证,销售模式的创新与通路利益协调,分销过程中的经销商选择、管理与服务,贴牌与自有品牌的渠道区隔,组织的配置与能力养成,市场秩序的控制,区域与部分大客户的发展/分等/分类/分策等等,这些问题正在逐步突现出来。
现在不与自身的具体经营业务结合起来逐步优化并解决之,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来自于设计、制造、销售、品牌、终端的全面压力才刚刚开始。
那么中国服装业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和面临的困惑是什么呢?
一、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中国服装业有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水平低指的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
服装业在加入WTO以后,如果只依靠依赖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人民币汇率上升也对出口造成深远的伤害。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但是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
二.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困惑
(一)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售翻了好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
企业的库存表面是产能过剩造成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其不均衡,需求呈现多样化,对消费者尤其是对不同等级市场需求特点的研究是服装行业比较欠缺的,这样就造成企业无法将自己的产品精确的或者有针对性的投放到这些需求者的市场上去。一方面是大量的库存,一方面是服装消费严重落后。在中国,即使在一个城市中,市区和郊县的消费满足程度就存在相当的不同,城市消费过度,而在三类以下的城市却相对处于消费热点匮乏的状态,超级女生作为一种消费热点,最大的消费地不是在沿海,反而在四川。服装企业缺少抓住市场热点的能力,因此无法做到快速建立品牌规模的能力。市场经验的局限和研究的亏欠导致相当多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行不成市场转化能力。渠道已然成为服装企业的制约短板。
从企业经营的导向上来看,中国的服装企业普遍没有一种行业地位占位的意识和行为,企业经营主要还是从纯制造的角度来设计的,资源配置也是这样的,从自身的角度来设计的产品是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另外,企业可能对广告、传播、裁剪款式、生产管理比较在行,但是对市场上的销售环节就显的力不从心了,尤其是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业务发展战略,没有战略就没有目标,生产多少肯定是不知道的,在产能的压力下,肯定要形成库存。
(二)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国内的服装企业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进步(但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关键是快和灵活的反应与应用),实现产业升级(主要是从纯制造型企业往市场导向型企业发展)。重视流行信息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化的重要措施,日本和韩国靠美国的二手信息也都在汽车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品牌。时尚品牌上升初期,无一例外不是从外观设计等次要的外在的非技术核心的部分开始的。
(三)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生产管理、设计、营销、广告等)非常贫乏。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的战略现状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从服装企业内部来看,人才将一直是困扰经营的问题之一,时尚性质决定服装企业的人才使用机制是高度流动性的,综观世界知名服饰公司,其设计与生产总是处于地理上的分离状态,生产走的是人力成本集约型路线,而设计走的是智慧经营的路线,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
设计源于生活,至少要相应的生活场景支持。
因此,需要对设计和生产进行办公分离,而那些达不到原创资源支持的企业,就不要去想原创的事情,干脆就做一个彻底的跟随与模仿者,走快批模式,结合对渠道的整合,把类似沃尔玛的大卖场经营理念移植到传统的渠道经营过程中,以满足中国中层以下的阶层的时尚生活为主,这样就可以在人力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适应,中国中产以下的阶层在2010年的消费升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因此,不要去挤独木桥。
现在已经走在原创道路上的企业,就要审视自己了: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满足中国快速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的服饰消费能力,中国到2010年非实用的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将达到2.5亿,在全球化状态下生存起来的中产阶级有自己的品牌消费理念,因此,不但需要纯粹的设计人员,还要相应的市场与消费趋势研究部门,还有市场营运部门,这是一个强大的品牌机器,要做就做最好,结合自身的经营实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人力价值差距很大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地域分离。时尚是成本很高的经营战略,要创造条件去满足时尚人力所需要的工作、生活、交际、提升等的环境。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人力总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掣肘因素,企业需要的是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然后去进行相应的人类配置,否则,企业即使花高费用找到顶尖设计英雄,也不会留住,经营战略不解决,就是对自己的资源现实认识不清楚,因此,根本无法承载品牌之重:总感觉差一口气,就是说的这样的情况。
『伍』 中国的服装业销售量到底如何
据调查,国内约29%的服装消费者(尤其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城镇中青年)喜欢纯棉服,约15%偏爱毛料服装;而低档服装则主要以化纤作为面料。 国内服装市场近年日益细分。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防寒服等各类服装市场销售均有不同的特点: 西装:国内西装产量接近5,500万件,增长2.1%。高档西装主要是进口品牌,价格一般在5,000元以上。中高档西装包括国内高档品牌和进口品牌,价格在3,000-5,000元之间,国内高档品牌包括温州的「夏梦」、「庄吉」及「报喜鸟」,中高档品牌计有江苏的「红豆」及宁波的「杉杉」、「雅戈尔」、「罗蒙」等。中低档西装则以国内品牌为主,价格在1,000元以下和1,000-2,000元之间,零售量约占92%。 男衬衫:一般价格为100-200元,以国内品牌为主,价格在150元以下的男衬衫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约60%,150-250元的约占24%。三资或进口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市场,品牌包括「皮尔卡丹」、「金利来」、「都彭」、「曼克顿」、「鳄鱼」、「巴黎世家」、「Polo」等。 女装:以中低档为主,价格在1,000元以下的女装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89%。除女性内衣外,目前尚没有占垄断地位的女装品牌。低档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中档市场大多是三资及国内品牌,而高档市场则由进口及三资品牌占据。 女士内衣:三资和进口产品约占女性内衣市场的60%,进口品牌以香港、台湾及日本为主,品牌如「安丽芬」、「欧迪芬」、「华歌尔」及「黛安芬」等均在国内加工,大部分售价在50-300元之间。国产品牌如「三枪」、「宜尔爽」、「菲米丽」、「菊花」等约占整体市场的40%,主要集中在中低档市场,售价一般在30-100元。 童装:目前国内童装市场仍有70%是无品牌竞争。现时的国内品牌包括「一休」、「懒猫」、「博士娃」、「好孩子」及进口品牌「米奇妙」、「卡通天地」、「史努比」、「丽婴房」。进口童装价格偏高,其价格比国内品牌高出50%甚至两倍以上。1998年童装销售的每件(套)平均价格为85元。其中100元以下的童装占销售总额的65%;100-200元的占29.3%;200元以上的只占5.7%。 休闲服 T恤:1999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商场?恤销售量为148万件,同比增长26.2%,价格由数十元至五六百元不等,其中以纯棉、涤棉、纯真丝、精纺纯毛等为面料的T恤最为畅销。进口品牌及其在内地加工的产品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比较著名的国内品牌包括「三枪」、「雄」、「宜而爽」、「康赛」等。 牛仔服:1999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商场牛仔服销售量为130万件,同比增长13.4%。虽然进口品牌在国内中高档牛仔服市场销售量的一半以上,但内地生产,价格在100-200元的中低档牛仔服的销售量亦逐步增加,如「波顿」和「威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5.9%和12.6%。茄克:进口品牌的茄克较受欢迎,价格一般在1,200-2,800元之间,而国内中档的茄克品牌一般在300-900元之间。 防寒服 羊毛(绒)衫:国内著名品牌包括「鄂尔多斯」、「鹿王」、「春竹」、「雪马」、「天山」、「美麟」、「雪豹」。名牌羊绒衫多以专卖店和专柜销售方式。 羽绒服:羽绒服市场基本上由国内品牌垄断,1998年羽绒服销售量增长20%左右,每件价格在300-600元左右,东北和华北地区是羽绒服厂家的主要市场。国内一些地区的服装行业已呈现地域特色。男西装、男衬衫以浙江、江苏、广东及上海为主;女装,以北京、上海,广东及武汉的居多;牛仔服以广东及福建的品牌最多,童装则以上海最为突出,针织内衣以江苏及上海的居多。 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服装消费观念也有不同。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市场,消费者较能接受新品牌,穿衣潮流受香港影响;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的华东和华北地区,消费者注重服装品牌及配套性;东北地区以大连、渖阳为中心,消费观念与前者类同,服装潮流较接近日本和韩国;以重庆、成都及昆明为代表的西南市场购买力较弱,服装需求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潮流受上海影响。 分销渠道 大型百货商店:以经营中高档、知名品牌服装为主。购买服装的消费者约占30%。 普通商场/服装店:经营中低档服装为主,主要吸引工薪阶层的消费者。普通商场多采用柜台销售或自选销售的方式。 品牌专卖店:多集中在城市,主要经营国际知名服装品牌。 仓储商场、超市及连锁店:服装采取开架式销售,价格低廉,所售服装以中低档为主,主要售卖非时装风格的产品如内衣、衬衫、牛仔裤等。 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是由服装厂家和经销商专门经营服装的场地。由大型批发市场所支持的各种个体服装零售店,目前占据中国服装销售的最大份额。这一服装市场同时支持了中国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及部分城市的低档市场。 三.竞争形势 全国服装生产企业已达4.4万家,服装产量达到96亿件左右。其中最主要的生产中心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武汉等地区。 外资企业生产和进口的服装在中高档市场占有优势,特别是女装、童装和休闲装,如香港的三商行在内地的销售点共有75个,以女装和中档市场为主。中低档市场则由国有企业、个体及乡镇服装企业占据。 进口品牌包括「金利来」、「班尼路」、「彪马」、「皮尔卡丹」、「鳄鱼」、「苹果」、「花花公子」、「欧迪芬」等,在中、高档服饰系列(包括由同一品牌所衍生出来的皮带、领带、围巾、手袋以及香烟、打火机等产品)商品市场已占据了相当的市场分额。 国内企业近年积极向品牌方向发展。如薄涛制衣、红豆衬衫、佐田雷蒙、罗曼时装、万乐佳服饰、雪莲羊绒、李宁运动装、华源发展、幸福实业、宝丽华等均成功创立了自已的名牌。国内流行品牌包括「美尔雅」、「海螺」、「开开」、「综艺」、「天歌」,「双猫」、「雅鹿」、「普拉索」、「绅浪」等等。 目前内地中低档市场相对供应过剩,面对生产成本极低的内地私营及个体生产商,外来品牌难以竞争。以西装为例,1,000元以下的市场基本上没有空间,现时整个市场有超过一半的需求是集中在1,000-2,000元售价之间的产品。随着收入增加和消费档次提高,目前处于1,000至2,000元档次的消费者将逐步进入2,000-3,500元的档次,但目前国内在这个档次的品牌不多,市场应尚存足够空间让新品牌参与竞争。 香港品牌在内地的销售表现不错。特别是女装和便服,港商在内地加工生产的品牌服装在质量和设 计上与进口品牌的水准相差不远,但价格则比进口品牌更具竞争力和符合内地消费水平。而内地企业生产的品牌虽在做工和技术上可媲美香港品牌,但在用料、设计、品质控制和产品形象各方面还不及香港优胜。 中国实施两级关税制,对进口货品可徵收优惠税率或一般税率,前者适用于从香港、台湾及与中国订有贸易条约或互惠关税协议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后者则适用于其他地方。中国刚于1999年1月将关税再度调低,从香港进口的服装现时所须缴纳的税率为20%至33%不等。 除非另行说明,否则所有输入中国内地的商品除了必须缴纳进口关税外,尚须缴付增值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进口货品综合总值的17%。除进口关税及增值税以外,中国内地对本港进口成衣并没有特别限制
『陆』 服装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一般指多大规模,大概多少人
规模以上企业:这是一个统计术语。一般以年产量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国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制订了一个规模要求,达到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国家统计时,一般只对规模以上企业作出统计,达不到规模的企业就没有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是指年商品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和年商品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对此所有的主要统计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 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工业销售产值: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包括销售的成品价值和对外加工费收入二部分。不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依据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总公司为小型企业,但分支机构达到中型企业的标准,分支机构应依总公司模定企业规模,因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柒』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近日表示,纺织服装工业1-8月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7%,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预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产值将突破7万亿元,全行业企业产值将突破9万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2bb973d78b464679.html
服装增速则落后于整个行业。统计数据显示,1-8月,全国服装行业生产服装192亿件,同比仅增长0.81%,主要是针织服装出现负增长拖累了服装板块整体表现。
高勇指出,需求不振仍是造成纺织服装行业增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国内社会消费品增速较前两年下降明显,目前纺织服装消费品增速已经降至9%左右,增速低于全国消费品增速。最大问题则是出口不振,前8月纺织服装行业出口规模达到1891亿美元,同比下降4.45%,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其中服装出口下降明显,同比下降6.34%。前8月对美出口仍保持9%的同比增速,但纺织服装产品对欧洲和日本的出口下降明显。
纺织业当前的增长速度比较正常,符合现在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和行业结构转型的实际。
『捌』 中国目前服装品牌数量
DRP6.0服饰分销管理系统简介:
是一套专业管理品牌服饰公司的物流系统,业务范围包括: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管理,包括成品采购、采购进货、次品退货、与供应商之间的往来款管理等;总仓与分仓及专卖店之间的业务管理,包括补货、发货、退货、销售、盘点等;公司与总代理之间的业务管理,包括订货、补货、配货、销售、退货及与客户之间的往来款管理等;公司与加盟商之间的业务管理,包括订货、补货、配货、销售、退货及与客户之间的往来款管理等;公司与批发客之间的业务管理包括补货、配货、销售、退货及与客户之间的往来款管理等。
DRP6.0系统架构图
DRP6.0的功能及优势
序号 好帮手软件功能
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1
可自定义的出货类型,不同出货类型可支持不同折扣及换货率
不同出货类型的折扣不同 (加盟客户)
2
可支持价格政策,对客户折扣预先设定,并支持不同出货种类的价格政策、支持,客户、客户+款、客户+款+色、客户+款+色+码,客户+货品类别等等多种组合价格政策
同一客户同一货品在不同时间的出货价格及折扣不同
3
支持货品多次调价管理
可以对价格经常变更,而且可以了解价格变更的历史
4
销售出货必须在配货单(出货通知单)的范围之内
对仓库物流的控制,防止配货为S码出货为M码的情况
5
订货出货的跟踪,保证客户出货不超发
清晰掌握客户的订货数,出货数,欠货数以及库存数
6
销售退货单必须在通货申请单范围之内
有效解决客户退货不按规则退货,人手难控制的问题
7
盘点调整库存时自动检验未审核单据,杜绝盘点后库存不准的情况
解决盘点后库存仍然不准的情况
8
支持出货装箱单
出货时可按箱出货,方便收货人核对收货箱数及明细
9
出货可支持多人同时出(不清楚)张单
出货量大时,可以多人同时出一批货,解决扫描出货慢的问题
10
支持及时收货及在途货品管理
根据店铺在本地还是异地的情况进行选择是否要采用在途管理
11
盘点单录入支持子单录入、可进行多人同时盘点,多人同时录单
在盘点时可以多个人同时盘点货品,即可分类汇总,也可总汇总
12
支持不等长条码
企业在运作多年后发现条码不够需要加长或一个企业经常多个品牌但规则及长度都不相同
13
支持二维输入及二维输出,尺码多达20个及10种尺码类型的支持
对持服鉓企业常用的二维输入及输出
14
店铺属性不断增加(虚拟结构)
可以不经过开发而对店铺的属性可以无限制的增加以达到分析的目的
15
货品属性不断增加(虚拟结构)
可以不经过开发而对货品的属性可以无限制的增加以达到分析的目的
16
月结后自动封帐,不允许再修改或增加单据
控制月结后擅自修改或增加单据,造成刚对完的帐又不准的情况
17
支持离线式库存及销售分析
满足一些经常出差在外的人员在途中查看或分析数据的要求
18
自定义的报表查询系统,拥有完整的报表系统
提供了服饰企业常用的分析报表,同时也可以自定义报表来完成报表的扩充
19
本季货品本季退,低折扣先退,有补货则不与退等多种退货规则
提供了常用的退货规则,使退货的审核变得更加轻松
产品发展历程
产品名称 开发时间
开发人数
客户数
技术进步
Drp 1.0
1998-1999
1
4
采用WINDOWS平台 Visual FoxPro 3.0 (第一套采用Windows 平台开发的服装管理软件
drp2.0
1999-2001
1
20
采用Visual Foxpro 6.0 + MsSql 7.0
第一套采用大型数据开发的服务管理软件
drp3.0
2002-2003
2
40
采用Visual Basic 6.0 + MsSql 2000
drp5.0
2004-2006
4
120
采用Visual Basic 6.0 + MsSql 2000 首次引入了All In One 的设计理念,使专业软件易用性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Drp6.0
2006-
5
500(目标)
采用 Visual Basic6.0 +C# .net 2.0 + MsSql 2000 采用Microsoft 最先进的Dot Net 技术打造的先进的管理平台,并进一步的All In One 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