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化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❶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国著名学者蔼理斯说:“带着雄性动物打扮的意味,什么时候女性才开始打扮呢?是女性失去了地位、需要哀求男人和让男人看自己时。因此,两性中谁去打扮,关键在于两性的社会地位,即谁处在下风。
从媒体对于女性形象的物化,人们窥到了充满着陈腐气味的病态的审美文化的狰狞。社会文化把男女分割为互相对立的群体。在社会角色分工方面,是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性别角色观念的对立;在社会评价上是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对立;在审美层面则是与男才女貌、男刚女柔、女为悦己者容等男女两性气质的对立。这一系列的对立,使得女性必须尽心修饰自己,弱化内己的才智,并培养忍耐服从、温柔体贴的女性气质,才能得到男性的欣赏和喜爱。尤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女性美是以男性评判标准为审美标准。从而形成了病态的女性形象审美文化。
病态文化的表征: 1、男性中心文化不断渲染女性身体美的标准、意义及价值,单向度强调女性身体的价值,使女性被物化并落入美丽的陷阱。 2、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控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审美活动和女性的价值观中,女性在审美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被强化。 3、女性身体仍然是男性文化的消费对象,在男性的各种“注视”中,女性逐渐他者化、商品化。
女性被动的审美地位是通过女性追求美的能动性来体现的,传统女性形象的确定和巩固,不仅与男人对女人的控制有关,也与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有关。
可见,建立在社会性别机制下的两性审美观念,不仅在不同性别间设定了截然不同的审美标准,影响女性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贬低了女性对于自己形象的自信,使女性的追求集中于服装、美容和修饰打扮上,限制了女性的发展。
不平等的两性审美关系实际上是社会文化所建构:两性中谁去打扮,关键在于两性的社会地位,即谁处在下风。
我们希望男女两性共同努力,从病态的审美文化中突围,共同塑造健康美丽的新女性形象:自然之美、健康之美、人性之美以及自由之美。
来自半妆女人网
❷ 请提供一些西方国家有关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规定
一、社交场合中的礼仪 (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舞厅提供饮食时,男子应陪同女伴进餐,并负责照顾她。 男宾应主动邀请女主人
❸ 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
美女和婴儿,动物都是广告表现里的元素,被称为广告创作的3B原则.
❹ 化妆品广告的特点
不知道哦你说平面还是电视广告,先笼统说说
1.突出包装,让消费者,尤其是专女性消费者能在广告属中形成视觉识别,毕竟不可能一次广告就让消费者记住产品,所以能留个印象也ok
2.不知道你说的是平面广告还是电视广告了,总是还要突出你产品最最主打的一个特性,美白?抗老?保湿?就是一个卖点问题
3.消费者为什么要来消费这件化妆品?与其说是消费产品,不如说是消费一中文化,服务,或者说是产品概念,所以在这里也要突出,方法就很多了,比如保洁公司旗下的品牌玉兰油,它请的代言人,和最后显示的LOGO会让你觉得这个品牌形象提升上去了,那么自然你就会乐意使用
其实特点几句话也说不完,现在广告模式和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可以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再加以提炼.
❺ 对广告中这种女性形象的理解
因为男人都在扇动女性美,而没有女人在鼓动男性美,因为这一
现象导致女性在广告中泛滥
❻ 化妆品广告对现代女性消费生活的影响
广告可以打响知名度,比如就最近雅诗兰黛和DIOR的广告非常频繁的一直在播放吧,以前很多女性并不都非常的关注大商场里一楼的护肤品,不太关注一些一线品牌。
包括我也是,根本就不懂,曾经傻到以为ZA这种牌子算好的了,其实现在才明白ZA只是二线牌子,其上面还有一线的很多牌子,一线上面还有顶级的几个牌子。
虽然广告的形式可以有多种,电视广告,BBS上面的字体广告,马路上的电子滚动海报广告,大屏幕广告,传单广告等等,但是广告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其知名度。
不过广告误导消费的现象也实在太多,就比如一线品牌里的兰蔻,只是个人作为一个例子来讲,兰蔻的东西也有好的,可是同样价格的一线品牌里面它的多数东西做的就是没有其他一线品牌的来的好,但是她们的广告可以做的同样美丽,这个属于夸大化;
还有雅诗兰黛是我挺爱的一个牌子,可是它的广告也是骗人的,雅诗兰黛特润,您现在用它是这样的脸庞,当您继续使用它后,过几年您依然是现在的容颜。你想想看这个怎么可能呢?但是真的蛮好用,涂的蛮舒服的。
❼ 为什么电视上化妆品广告基本上全是女性的
女人天生就是爱美的,利用这个天性去赚钱,去年从日本回来给舅妈捎了几瓶cpb结果花了我接近7000人民币
❽ 如何改进广告创意中对女性形象的应用
当今社会女性 职业女性居多 自立 专注 ··········这些应多运用 但是女性的柔美也应该略凸显
❾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优缺点是什么。文不搭题不给分。 - -
优点:体现了新时代的女性特征,引领时尚生活消费。
缺点:
传媒中这种女性形象的塑造,对现实社会中女性审美会产生不良影响。
几千年来,中国是男权中心主义占统治地位,当下语境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女性话语的范畴的潜在前提,即男性话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属于“公共领域”,女人属于“私人领域”,而媒体在这方面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一些研究者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表明,广告中的女性职业角色中,有51.6%为家庭妇女。而男性的职业角色中,教科文卫及领导管理者占47%。广告中女性出现的地点,有51.5%是在家庭,出现在工作场所的仅占14.5%,而男性即使出现在家里,也多为娱乐(31%),做家务的只有5.3%。
传媒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承担着反映良好中国女性形象,展示中国女性美好品质的责任。我们呼唤健康的女性形象,呼吁传媒倡导社会性别的公正意识,让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女性美的观念。
❿ 中外化妆品广告的异同有什么
中外广告文化内涵浅析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大国,各领域都沉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告业亦是如此,我国广告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也跻身入了世界广告先进国家行列。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再加上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我国与外国(主要指西方发达国家)广告整体风格、广告创意、广告语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广告风格差异
中国人素来有着含蓄、沉稳的传统美德,在塑造广告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走上中规中矩的传统路线,显得有些拘谨、放不开,给人留下凝重的整体印象。国外的广告则往往幽默、风趣,带给人轻松随和的感觉,这大概也由西方人开朗活泼、热情奔放的性格所决定的。
大多数中国广告,总习惯于牢牢扣住商品的某一特点,然后将这一特点用非常实在、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很难超越商品本身,也很难给受众带来接受的轻松与愉悦。例如做茶饮品的广告就会举者产品说:某某茶,经过多少多少环节的精心制作,芳香天然、口感纯正;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做洗发水就必须依托于乌黑亮丽的长发,做化妆品广告便少不了漂亮迷人的脸蛋。
而国外的优秀广告作品一般能跳出商品做广告,不拘泥于商品,但又能在准确把握商品的某一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商品魅力,能够在不经意之间征服消费者。诙谐幽默、轻松愉悦,是构成西方广告的主调。能让观众体会到一些广告外的东西,甚至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留下长久而深刻的印象。
二、广告创意差异
广告创意,指的是为了塑造品牌形象、体现商品个性而进行的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成功的广告创意会让人耳目一新,或者使观众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能使人愉悦地接受广告的信息并长久地记住产品;而失败的广告创意是难以使人得到心灵的震撼的,让人过目即忘。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广告创意水平很低,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我认为这些观点过于偏激,有崇洋媚外之嫌。由于文化意识的不同,中外广告在创意上的差异是必定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创意水平上的差异,而是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的差异。例如南昌啤酒的一则广告通过刻画七八十年代南昌市区一条小巷,以及南昌啤酒给小巷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温情,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使人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使看过的人心中充满了温暖,它充分调动了广告中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的融入,使许多人乐于接受,并在心灵上深受震撼。
澳洲啤酒的一则广告则充分运用了西方的宗教文化,描绘了两个不同教派的人群气势汹汹地向对方阵营挺进,最后竟然绘成了一副巨人喝啤酒地图画,黄色派人的涌进正像啤酒一样"流入"红色人群所组成的巨人嘴中。气势宏伟,创意新颖。
再看美国的百威啤酒,则选取一批蚂蚁作为广告的主角,赋予蚂蚁这种动物以人化,以一种夸张、幽默的风格来表现啤酒这一真正的主角。
日本的三得利啤酒的一块路牌广告上,展现的是一片山水环绕的图景,广阔而宁静,于现代都市喧嚣外给人以一种宁静、安详之感,仿佛看到它的人已回归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再来看看中外汽车广告创意的差异:雪佛兰汽车有一则广告很大气,以金属质地的雪佛兰标志极为显眼,以绳子的中间环扣形式来表现,准确的呼应了它的广告语“对雪佛兰而言,安全可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广告诉求十分清晰、明确,突出了它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这有似于十四届亚太广告节上的一个获奖电视广告的创意,拆电视机如同拆毛线衣,又用织毛线衣的方式织出了一部电视机,说明了产品的精细,内在结构一环紧扣一环。
而在中国,汽车广告多采取直接表现汽车功能或外观的方法,常见的是直接描绘汽车马力强劲、安全节能的特点。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他们想从汽车上得到的是“节能”“ABS”“安全气囊”等,中国广告主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日常使用中的方便性与实用性;国外广告更注重的则是广告的艺术性,许多西方国家消费者除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外,还很注重产品的附带价值,注重产品带给人心灵上的感受。
奔驰汽车有一则“天堂之旅”的广告,并没有描绘开奔驰车美好、正面的情形。而是勇敢地通过表现一场车祸,提醒观众坐车时要注意系好安全带 ,它既是一味“预防”灾难的定心剂,也是一张天堂之旅的回程票,这不仅为公益事业添上了精彩的一笔,也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奔驰”这一位善良的使者。中国人受传统文化意识影响深刻,万事求吉利,如果一味模仿,在中国汽车中做这样一则广告则未必适合。
从中外啤酒、汽车广告的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广告创意的差异并不在创意水平的高低上,而是在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公众的文化接受习惯不同、商品的消费环境不同、公众的文化层次不同以及广告的发展阶段不同。
广告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切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能够给观众带来感触、感动就是一个成功的创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心理是不同的,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意,同时要注意广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使广告新颖独特、幽默风趣,还要注重在广告创意中注入情感因素,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广告所产生的意义得到升华。
(三)广告语的差异
中国人创造广告特别注重广告语的设计,的确,一个成功的广告语能铸就大半个成功的广告作品。
在广告内容上,我国广告语大都注重以传统美德为基础并与时代精神联姻,树立起正确正面的广告形象;而海外广告语则注重直接宣传企业与产品。为表店做广告,国内可能会告诉观众“夺秒争分,须知创业艰难,时不我待,同心协力,事在人为”,抓住一切机会表现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消费者,而另一家表店的广告则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戴了手表就提升气质的感觉。在表现形式上,国内广告语遣词用句大都严谨、工整,且喜欢用诗句。而海外广告语多趋向不拘一格的自由体,常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眼镜店,国内广告语是“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是对仗工整的诗句。海外广告语则以幽默方式作温馨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灵魂,请为你的窗户安上玻璃”。这个广告用的是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消费者备感亲切、备受感动。在表述风格上,国内广告语大都庄重、严肃、直接;如金六福酒“金六福酒,中国人的福酒!”而海外广告语则大都幽默、风趣、活泼。如美国一家美容院:“请不要喝和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女人调情,她可能是你的外婆!”
新的世纪有新的要求,中国广告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广告人应从中国广告的具体环境入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中国的广告创意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中外广告既有共同之点,也有可相互借鉴之处,我们要研究、了解当今国际广告潮流,锐意改革,才能赶上国际广告主流的发展。我国有着渊远留长的历史 ,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处处闪现着璀灿的文化,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广告创意资源。立足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只要我们奋勇前进,勇于创新, 必能开创我国广告世界百花盛开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