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流行童装
① 在舒服的基础上,有哪些时尚的童装可以推荐呢
现如今社会,时尚宝妈在为孩子选择服装的时候,我们不单单要注意到宝宝们的身体特征、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和审美特征,更要注意到服装的市场动向,价格以及款式风格。下面槑槑好妈咪为时尚宝妈们介绍下近期童装风格流行类型。
(七) 民间民族风格
这种风格的服装具有乡村乡土气息和民族文化的风味。它运用民间的、民族的、传统的装饰纹样以及十足的乡土味的面料或传统手工刺绣来设计服装。它的款式造型多是中式样子,色彩多是运用对比色和浓艳的色彩组合。常常以民族的、民间的、传统的吉祥物为装饰图案,或是以民间的成语、寓言的主题为内容来进行装饰,用刺绣、十字绣、电脑绣、中国结、中式纽扣、乡土的手寸:扎染、滚边、花边镶嵌等手法来进行设计和制作。民间民族风格的儿童服装作为孩子的节日盛装或礼服最好。
② 2020年春服装的流行趋势是什么
春天来了,可以摆脱了冬天的臃肿感,现在最适合怎样穿搭呢?乍暖还寒的春天,外套也是必需品啦,大风吹来,没有一件外套来御寒怎能行,那么外套+连衣服=2020年春天最时髦的搭配,即便室内温暖的时候,把外套脱掉都可以给你美美哒的造型。
1、甜美风的针织连衣裙,方领的设计,时尚的同时又很好地修饰脸型,不像圆领那样普通毫无新意,很好地提升气质,花边的装饰,让裙子多了很多装饰感,增加视觉上的冲击,收腰款更好地凸显好身材的哦,小蛮腰立显,纽扣和裙摆都做了红色点缀,视觉上更美了,外搭一件格子大衣,复古英伦风,这么穿超好看,春天想要时髦造型的话,选这款穿搭很不错的呢。
2、气质感的蕾丝连衣裙,很时髦也很飘逸的感觉,上身特别的显气质,而温柔的卡其色,衬托肤色白,配有腰带的收腰款,很能修饰身材啦,显瘦又美,春天外搭一件学院风的翻领短外套,真的很美,即便温暖的时候也可以单穿裙子,美感也不会减少。
3、2020年春天怎么穿衣服好呢?乍暖还寒的天气,最好的就是连衣裙和外套的搭配,非常时髦的组合,冷的时候,外套可以带给你温暖感,而热的时候,外套可以脱掉,单穿连衣裙的话,也照样美,轻熟风的波点连衣裙,酒红色的色调,很美也很显气质,而且衬托出好气色来,非常地美,外搭的小个子学院风短外套,青春感十足,和连衣裙的收腰处刚好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穿搭轻松展示出高腰线,看起来超美的,非常适合小个子的搭配。
4、外套+连衣服=2020年春天最时髦的搭配,你们觉得呢?卡其色的毛呢大衣,薄款的面料,十分适合春天穿着,暖和又不会太热,赫本风的版型,气质感满分,中长款,适合各种身材,即便是小个子也可以驾驭的啦,春天内搭蕾丝连衣裙,尽显温婉女生气质,谁穿谁美。
外套+连衣服=2020年春天最时髦的搭配!春天来了,可以摆脱了冬天的臃肿感,现在最适合怎样穿搭呢?乍暖还寒的春天,外套也是必需品啦,大风吹来,没有一件外套来御寒怎能行,那么外套+连衣服=2020年春天最时髦的搭配,即便室内温暖的时候,把外套脱掉都可以给你美美哒的造型。
1、甜美风的针织连衣裙,方领的设计,时尚的同时又很好地修饰脸型,不像圆领那样普通毫无新意,很好地提升气质,花边的装饰,让裙子多了很多装饰感,增加视觉上的冲击,收腰款更好地凸显好身材的哦,小蛮腰立显,纽扣和裙摆都做了红色点缀,视觉上更美了,外搭一件格子大衣,复古英伦风,这么穿超好看,春天想要时髦造型的话,选这款穿搭很不错的呢。
2、气质感的蕾丝连衣裙,很时髦也很飘逸的感觉,上身特别的显气质,而温柔的卡其色,衬托肤色白,配有腰带的收腰款,很能修饰身材啦,显瘦又美,春天外搭一件学院风的翻领短外套,真的很美,即便温暖的时候也可以单穿裙子,美感也不会减少。
3、2020年春天怎么穿衣服好呢?乍暖还寒的天气,最好的就是连衣裙和外套的搭配,非常时髦的组合,冷的时候,外套可以带给你温暖感,而热的时候,外套可以脱掉,单穿连衣裙的话,也照样美,轻熟风的波点连衣裙,酒红色的色调,很美也很显气质,而且衬托出好气色来,非常地美,外搭的小个子学院风短外套,青春感十足,和连衣裙的收腰处刚好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穿搭轻松展示出高腰线,看起来超美的,非常适合小个子的搭配。
4、外套+连衣服=2020年春天最时髦的搭配,你们觉得呢?卡其色的毛呢大衣,薄款的面料,十分适合春天穿着,暖和又不会太热,赫本风的版型,气质感满分,中长款,适合各种身材,即便是小个子也可以驾驭的啦,春天内搭蕾丝连衣裙,尽显温婉女生气质,谁穿谁美。
外套+连衣服=2020年春天最时髦的搭配!
③ 带马标的POLO衫是什么牌子
拉尔夫·劳伦
ralph lauren polo 美国的一个品牌。POLO衫的鼻祖。他的短袖POLO衫很出名,价格大约在95-135美元不等。在美国比较有名。和法国的LACOSTE 还有英国的FRED PERRY 齐名,都是POLO 衫。
(3)70年代流行童装扩展阅读:
拉夫·劳伦的设计融合浪漫的气息、创新的灵感、古典的韵味,讲究细节,面料总是给人舒适的感受,款式简洁、流畅,是美国品牌的代表创作。
RALPH LAUREN 从真实出发的美国风格RalphLauren,一位“让美国风格在他手中变成了真实的价值观”的设计师。在70年代原本是一位非设计本科出身的售货员,因为无意间得到一个机会,大胆推出了一系列4-5寸的宽领带,不但为当时的流行造成一股震撼,同时也为稳固的基础。
在RALPHLAUREN服装王国内,从男装、女装、童装、运动服装、一直到家饰品,无处不能嗅到一股自由、舒适的美国气息,所有设计细节更架构在一种不被时间淘汰的价值观上。一直专注塑造心目中融合了西部拓荒、印地安文化、昔日好莱坞情怀的“美国风格”。
RalphLauren更是被杂志媒体们封为代表“美国经典”的设计师。 除了服装外,RalphLauren的皮饰品以及各项配件都发展得非常完整。
从头到脚,包括眼镜、饰品、皮包、皮带、袜子、鞋子…等,讲究的皆是一种“生活方式”,他领先潮流,却又不过分新潮,带有一种富裕的美国中产阶级品味。
④ 建国六十年来普通民众生活上的变化
新中国60年生活变化:从“衣食”向“住行”升级
新闻中心-中国网 china.com.cn/news 时间: 2009-08-10 责任编辑: Tina
“1952年,我国人均GDP仅有119元,而2008年达到22698元,绝大多数群众脱离了贫困,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来自国家发改委的这一数字让许多人感慨万千。
确实,在年龄稍大一点的人的共同记忆中,这60年,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曾经,票证就是命根子。”66岁的北京退休职工李秀芬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买东西要凭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等各种票证,凭票还要排队,“票比钱金贵,你可以用票换到钱,但却很难用钱买到票。”
家住石景山区的北京人陈文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粮票仍是他们这个8口之家每月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虽然总是提前计划,精打细算,但往往还没到发粮票日,粮票就没了,家中断粮。
除了食品的缺乏,人们的穿、住、行等条件都很差。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服装款式和颜色还极其单调,只有黑灰蓝绿几种颜色,困难时期补丁衣服成了“流行”,“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后老三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住房普遍紧张,几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少有独立的卫生间;交通工具是色彩单调的自行车,汽车非常罕见……这些是短缺经济时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被称为是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1978到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578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提高到4761元,均实际增长了6倍以上。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57.5%和67.7%下降到37.9%和43.7%。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转变……”
国家发改委在解读这些数据时说,告别短缺经济后,中国市场的物资供应开始丰富起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改善。
老百姓的餐桌丰盛了,吃饭、穿衣、购物等消费,只需轻松刷卡,或是直接用钞票付账就可以。李秀芬和陈文亮记忆中的那些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现在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进入了收藏者的藏册。
楼房和汽车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6.7㎡和8.1㎡增加到27.1㎡(2006年)和32.4㎡。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整体销量已近600万台,比美国汽车市场多出100多万台,自今年一季度首次超越美国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很多老百姓有了闲钱,理财开始走进他们的生活。将钱存入银行被股票、基金、黄金、外汇、收藏品等多样化的理财方式取代……
“这些变化,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见证了共和国成长历程的中国人都有这种感受。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提供了一组最新数据: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总量由世界第十一位跃居第三位;财政收入从1000多亿元增长到6.13万亿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近1.9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5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这是西方媒体描述今日中国国力时最常引用的一句话。
英国颇具影响的《卫报》刊登系列报道称:“在传统中国文化中,60是一个轮回。不论以何种标准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一轮回都是完满的。”
⑤ 现代儿童服装的风格有哪几种
具体风格包括:瑞丽、嘻皮、百搭、淑女、韩版、民族、欧美、学院、通勤、中性、嘻哈、田园、朋克、OL、洛丽塔、街头、简约、波西米亚等18种。
1、瑞丽风格。
瑞丽是一本时装杂志,它一个月有三本是关于服装的。有“可爱先锋”,主要受众群是学生MM;“伊人风尚”主要受众群是年轻白领;而“服饰美容”大家都可以看。但总体说来,瑞丽的主要风格还是以甜美优雅深入人心。看它们的专属模特桥本丽香就是最好的诠释。
2、嘻皮风格:
嬉皮士(英语Hippie的音意译)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没有宣言或xxx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新嬉皮主义”风尚延续,多种元素的混合搭配特点:从细节上看,繁复的印花、圆形的口袋、细致的腰部缝合线、粗糙的毛边、珠宝的配饰等,都将成为个性化穿着的表达方式;从颜色上看,暖色调里的红色、黄色和橘色,冷色调里的绿色和蓝色都将大热;从款式上看,为了展示身体曲线的美感,女式紧身服采用轻薄又易于穿着的面料;而男式衬衫甚至外套广受异域风情的影响,把夏威夷海滩风情穿进办公室也不奇怪。
3、百搭风格:
百搭,一般为单品,可以搭配各类衣服, 很实用的单件服饰,与其他款式、颜色的服饰均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一般都是比较基本的、经典的样式或颜色。如纯色系服装,牛仔裤等。
4、淑女风格:
自然清新、优雅宜人是淑女风格的概括。蕾丝与褶边是柔美新淑女风格的两大时尚标志.
5、韩版风格:
韩装舍弃了简单的色调堆砌,而是通过特别的明暗对比来彰显品位。服装的设计者通过面料的质感与对比,加上款式的丰富变化来强调冲击力,那种浓艳的、繁复的、表面的东西被精致的、甚至有点羞涩的展现取而代之,简洁得连口袋都省了的长裤、不规则的衣裙下摆、极具风情的褶褶花边都在表白它的美丽与流行。
最典型的韩装就是那种淡淡的纯度很高的色彩;面料精当,面料更多喜欢用棉,锦等很舒适的面料;贴身剪裁、做工精细,特别是上身部分裁减精致贴身。
6、民族风格:
淘宝分类里面的民族风格更趋向于中国的民族风格的服饰,包括纯民族盛装华服、演出服饰、符合日常穿着的改良民族服装和含民族元素的服装。服装以绣花、蓝印花、蜡染、扎染为主要工艺,面料一般为棉和麻,款式上具有民族特征,或者在细节上带有民族风格。目前流行的经典唐装、旗袍、改良民族服装等是主要款式,当然还包括尼泊尔、印度等民族服装。
7、欧美风格:
主张大气、简洁,面料自然,比较随意,比较简约搭配感和设计感强。
8、学院风格:
也许身处校园生活的你,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把自己打扮得性感成熟,但只要一旦踏出校门,很快你就会重新迷恋简单却又充满理性的学院派风格。针织帽、藏青裙、条纹衫、白衬衫……
元素1
低领条纹衫
被称作Preppy的预科生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条纹衫。今季流行的条纹学生装,领口处的设计选择了更低的V领,少了一些运动感,多了一些女人味。若和那些带有摇滚风格的项链及腰链混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元素2
改良工装裤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大走学院派路线的工装裤,如今又风靡了整个校园。与以往千篇一律的经典五分裤不同,改良后的工装裤更具有时尚精神,在款式和风格上,极尽个性之能事,搭配棒球帽或者白衬衫,都能表现优雅摩登的贵族气质。
元素3
简洁白衬衫
永不过时的白色衬衫,是学生装中最能表达学院派精神的经典单品。不过,多加留意就会发觉,没有任何装饰的纯白棉布衬衫已不能满足渴望自由和时尚的年轻学生,于是,蕾丝或者卡其布的白衬衫,开始大行其道。
9、通勤风格:
通勤指从家中前往工作地点的过程。
通勤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在19世纪以前,市民主要步行上班。现时如汽车、火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
随著交通技术的进步,城市可以扩张到以前不可能扩张的地方。市郊的设立亦令市民可以在远离市区之处定居,并以通勤来上班。许多大城市都有所谓的通勤地带,或称大都会区。这种区域包括很多通勤城市。人们在通勤城市内居住并到城市中心上班。
通勤与OL最大的区别是通勤更具有休闲风格.是时尚白领的半休闲主义服装。休闲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主题。它不仅是度假时的装束,而且会出现在职场和派对上。人们宽容地接纳了平底鞋、宽松长裤、针织套衫,因为这些服饰品让穿着者看上去温和,更加贴近自然,做工精致,重点在于打造干练、简洁、清爽的形象。
10、中性风格:
中性服装属于非主流的另类服装,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的发展,人类寻求一种毫无矫饰的个性美,性别不再是设计师考虑的全部因素,介于两性中间的中性服装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中性服装以其简约的造形满足女性在社会竞争中的自信,以简约的风格使男性享受时尚的愉悦。
传统衣着规范强调两性角色的扮演。男性需表现出稳健、庄重、力量的阳刚之美;女性则应该带有娴淑、温柔、轻灵的阴柔之美。男性藉以扮演角色的服装道具有西服、领带、硬领衬衫等;富有女性特色的服饰则有裙子、高跟皮鞋、丝袜、文胸等。
20世纪之初,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为中性服饰的流行扫清了一道路障。盛行于60-70年代的"搪皮风貌"将中性装扮导人了流行高潮,以致于你仅以背影根本无法分辨出性别。80年代初,留着长长的波浪型发式,穿花衬衫、紧身喇叭牛仔裤,提着进口录音机的国内青年曾被视为社会的不良分子,成为各种漫画嘲讽的题材。90年代末,中性成了流行中的宠儿。社会也越来越无法以职业对两性作出明确的角色定位。T恤衫、牛仔装、低腰裤被认为是中性服装;黑白灰是中性色彩;染发、短发是中性发式……中性在未来世纪的变化将更为活跃。
11、嘻哈风格:
虽然说嘻哈很自由,但还是有些明确的服装标准(dress
code),好比宽松的上衣和裤子、帽子、头巾或胖胖的鞋子。如要细分,嘻哈的穿法还可以分成好几派。
衬衫、刷白牛仔裤、任务靴和渔夫帽,嘻哈中也有时尚感。
整体来说,美国是嘻哈发源地,仍为主流穿法,低调、极简的曰式嘻哈属于小众潮流。美东纽约一带由于主流品牌,如sean
john、mecca逐渐调整品牌策略和设计风格,穿着、搭配更注重精致感。美西风格一如加州的爽朗、明快、自由,冬天帽t(连帽t恤)、夏天t恤配上垮裤即可,但是非常重视衣服上的涂鸦,甚至当做传达世界观的工具。
美国的嘻哈非常生活化,对品牌没什么要求,主要就是穿得宽松简单,可是却强烈要求个人风格。嘻哈穿着风格一直在转变。以当前纽约流行来说,宽松依旧,但不用过于松垮。要穿得好看、简单、干净即可,鞋子不管是球鞋、任务靴或休闲鞋,一定要干净,才能呈现质感。
12、田园风格:
田园风格的设计,是追求一种不要任何虚饰的、原始的、纯朴自然的美。现代工业中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繁华城市的嘈杂和拥挤,以及高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繁忙、社会上的激烈竞争、xxx和恐怖的加剧等等,都给人们造成种种的精神压力,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向往精神的解脱与舒缓,追求平静单纯的生存空间,向往大自然。而田园风格的服装,宽大舒松的款式,天然的材质,为人们带来了有如置身于悠闲浪漫的心理感受,具有一种悠然的美。这种服装具有较强的活动机能,很适合人们有郊游、散步和作各种轻松活动时穿着,迎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田园风格的设计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反对虚假的的华丽、繁琐的装饰和雕琢的美。它摒弃了经典的艺术传统,追求古代田园一派自然清新的气象,在情趣上不是表现强光重彩的华美,而是纯净自然的朴素,以明快清新具有乡土风味为主要特征,以自然随意的款式、朴素的色彩表现一种轻松恬淡的、超凡脱俗的情趣。他们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常取材于树木、花朵、蓝天和大海,把触角时而放在高山雪原,时而放到大漠荒岳,虽不一定要染满自然的色彩,却要褪尽都市的痕迹,远离谋生之累,进入清静之境,表现大自然永恒的魅力。
纯棉质地、小方格、均匀条纹、碎花图案、棉质花边等都是田园风格中最常见的元素。
13、朋克风格:
早期朋克的典型装扮是用发胶胶起头发,穿一条窄身牛仔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衬衣,再戴上一个耳机连着别在腰间的walkman,耳朵里听着朋克音乐。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装界出现了后朋克风潮,它的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
PUNK采用的图案装饰,常见的有骷髅,皇冠,英文字母等,在制作时,常镶嵌闪亮的水钻或亮片在其中。展现一种另类的华丽之风。但PUNK虽然华丽,甚至有些花哨,但整个服装色调是十分整体的。PUNK装束的色彩运用通常也很固定,譬如红黑,全黑,红白,蓝白,黄绿,红绿,黑白等等,最常见的是红黑搭配。制作的也很精致。在这点上即可区分嬉皮,嬉皮比较粗犷,疯狂,没有PUNK的细致和精雕细啄。PUNK的另外特征是,服装的破碎感和金属感。PUNK系列多喜好用大型金属别针,吊链,裤链等比较显眼的金属制品来装饰服装,尤其常见的是将服装故意撕碎和破坏的地方用其连接。
14、OL风格:
OL是英文office
lady的缩写,通常指上班族女性,ol时装一般来说多数是指套裙,很适合办公室穿着的.
15、洛丽塔风格:
西方人说的“洛丽塔”女孩是那些穿着超短裙,化着成熟妆容但又留着少女刘海的女生,简单来说就是“少女强穿女郎装”的情况。但是当“洛丽塔”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且态度变成“女郎强穿少女装”,即成熟女人对青涩女孩的向往。
“洛丽塔”三大族群
一、SweetLoveLolita———以粉红、粉蓝、白色等粉色系列为主,衣料选用大量蕾丝,务求缔造出洋娃娃般的可爱和烂漫。
二、Elegant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征是想表达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觉。通常配以十字架银器等装饰,以及化较为浓烈的深色妆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强调神秘色彩。
三、ClassicLolita———基本上与第一种相似,但以简约色调为主,着重剪裁以表达清雅的心思,颜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丝花边会相应减少,而荷叶褶是最大特色,整体风格比较平实。
16、街头风格:
街头服饰一般来说是宽松得近乎夸张的T恤和裤子,很多人喜欢包头巾,另一种典型的服饰是篮球服和运动鞋,也以宽松为标准.
17、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的服装几乎不要任何装饰,信奉简约主义的服装设计师擅长做减法。他们把一切多余的东西从服装上拿走。如果第二粒钮扣找不出存在的理由,那他们就做一粒钮扣;如果这一粒钮扣也非必要,那他们说干脆让人穿无钮衫;如果面料本身的肌理已经足够迷人,那他们就不用印花、提花、刺绣;如果面料图案确实美丽,那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不轻易打衣裥、打省、镶滚;如果穿著者的身材是那么匀称,那他们就决不会另外设计廓型,这时,人的体形就是最好的廓型;如果穿著者的脸让人的目光久久不能离去,那他们也决不会以服饰的花哨来分散这种注意。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既要考虑其本身的比例、节奏和平衡,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这种精心设计的廓形常常需要精致的材料来表现,通过精确的结构(板型)和精到的工艺来完成。
18、波西米亚风格:
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是波西米亚精神的产物。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并不是单纯指波西米亚当地人的民族服装,服装的“外貌”也不局限于波西米亚的民族服装和吉普赛风格的服装。它是一种以捷克共和国各民族服装为主的,融合了多民族风格的现代多元文化的产物。
层层叠叠的花边,无领袒肩的宽松上衣、大朵的印花、手工的花边和细绳结、皮质的流苏、纷乱的珠串装饰、还有波浪乱发;其用色是运用撞色取得效果,如宝蓝与金啡,中灰与粉红……比例不均衡;剪裁有哥特式的繁复,注重领口和腰部设计。
⑥ 儿童服装风格分类 什么风格的童装比较流行
(一) 运动休闲风格
运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或打球踢球,或嬉水游泳,或溜冰滑雪,或徒步旅行……在阳光充足的大自然中,儿童的心灵和体魄会得到很好的呵护。
根据蝶讯网童装流行趋势看,运动休闲风格的服装满足了孩子们的运动欲望,适应了孩子们的这种生活需要。眼下已经有活动自如的游泳装、潜水服式的婴儿装、简洁大方的运动校服、活泼可爱的舞蹈服……它们往往有拉链、缉明线、嵌边,还用夸张的口袋和多层式、封闭式、防护型等款式特点来表现休闲风格。
运动休闲风格的服装最大的特点是样式宽松,便于运动,其次是它舒适的面料和色彩的自然运用,表达了一种轻松、自由的休闲着装效果。
(二) 都市时尚风格
现代在都市里生活的孩子们在服装的选择上容易受流行色、时尚和明星们的影响,这些孩子在穿着中很注意时尚的感觉。成人的流行风格在他们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现代的生活节奏也促使儿童较早地步人了时尚行列。在成人时尚的牛仔装、民族装、田园装和嬉皮士装等服装的影响下,都市孩子的服装以时尚休闲为主流,结合抽象艺术、写真艺术、传统艺术和卡通艺术,形成了一些粗犷豪放与细腻精致并存的、都市时尚风格的儿童服装样式,或以变幻的直线条纹,或以夸张的卡通图案,或以简约的几何图形,或以传统的小小碎花,在针织套头衫、喇叭长裤、时髦短裙和休闲斜肩挎包等服饰中尽显现代都市的时尚风貌。
(三) 前卫酷逼风格
现代儿童服装受国际艺术的影响,把高科技的成果运用到服装中,与正统的观念相对立。
从上世纪60年代的坎纳比市街头文化、70后代的幻觉艺术、80年代的乞丐装等风格的服饰中演变成为现代的具有刺激、开放、离奇效果的儿童服装样式。这些前卫的童装设计师们融合了现代各种前卫艺术风格、毕加索晚期的艺术风格和后现代解构主义的风格,构成了现代超前意识的儿童服饰意象。
他们用新型质地的面料,或用电脑印刷,或用高科技制作工艺,或用手绘涂染,在漏斗式体恤上、各种低腰裤低腰裙上,各种外套服装上,在服装的口袋上、腰带上、佩戴的墨镜上、无指手套上尽情地表现前卫酷逼的艺术思想,形成了酷劲十足的和富有前卫感的户外装,包括自行车手街头装,走在流行尖端的明星装,过去岁月的旧痕装,银光闪亮的宇宙装等等。
(四) 传统洋娃娃风格
这种服装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样式,是一种女性味十足的少女装,有的人把它称为“公主裙”,这种风格是一种永远的流行。
它最先源于西方的唯美主义,以束腰的x造型为样式,配上灯笼袖和灯笼式蓬松的裙式,加上装饰的荷叶边、皱褶、镂空花纹以及绣花图案。在冬装里选择红白或蓝白的花格呢面料做成这样的款式,再配上白色的短袜,而女孩的头发最好是长发,用扎成蝴蝶结的发带把头发束在脑后,前额光滑有少许蓬松而卷曲的发丝,整个装扮好像一个漂亮的洋娃娃。这种风格的少女装突出了小女孩的温柔、清纯、可爱和美丽。
(五) 现代野小子风格
这种风格是专门为那些打打闹闹、“七嫌八不爱”的小男生而设计的款式,由乞丐装、休闲装、运动装发展而来。这种服装往往过分肥大,宽松而随意,往往是用针织绒线、牛仔布以及那些耐脏、耐磨的劳动布制作而成。
小男孩穿上那些卷起裤脚边的牛仔裤、多功能口袋的小军装、五星帽、跑步鞋,再配带上他的小手枪、望远镜,整个装束带有几分野气、稚气和活泼劲。
有的小女生也喜欢这种装束。她们把头发剪成男式的发型,散乱自由,跟男孩子一样又蹦又跳,俨然一副“假小子” 样。这种野小子风格的服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的心灵特别放松,身体特别自由。
这种野小子风格的服装特别适合儿童日常休闲的时候穿。
(六) 学府绅士风格
这种风格的服装完全是为当代城乡广大少年儿童设计的、平时在校园里穿的学生服。它既端庄又纯朴,既严肃义简洁。它的款式造型简练,线条流畅而有一定的力度,服装的外廓成直线形。
男生的为小西装或是夹克配长裤。
女生的为A形连衣裙或是A形背心裙。它们都强调合身的裁剪和线条的利落;色彩多以深色为主。它融合了成人的职业装、学生装、便装的多种元素,并以这些服装的概念为设计的主流。穿着这种风格的服装,女生显得清纯、庄重,男生显得矜持、有绅士风度。这种服装融合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为塑造好学生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 民间民族风格
这种风格的服装具有乡村泥土气息和民族文化的风味。它运用民间的、民族的、传统的装饰纹样以及十足的乡土味的面料或传统手工刺绣来设计服装。
它的款式造型多是中式样子,色彩多是运用对比色和浓艳的色彩组合。常常以民族的、民间的、传统的吉祥物为装饰图案,或是以民间的成语、寓言的主题为内容来进行装饰,用刺绣、十字绣、电脑绣、中国结、中式纽扣、乡土的手寸:扎染、滚边、花边镶嵌等手法来进行设计和制作。民间民族风格的儿童服装作为孩子的节日盛装或礼服最好。
⑦ 70--80年代怎样过新年的
70年代末春节的传统色彩加强了,庙会、传统小吃恢复了,人们嗑瓜子、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而另一方面是一些年轻人穿起喇叭裤、蓄长发、拎着录音机放着流行歌曲招摇过市。时尚的改变是如此让人错愕,我们对时尚的理解也渐趋开放。粉碎“四人帮”以后另一大时尚是学习英语,造成了板砖录音机的走俏流行。而70年代最显著的改变之一是人性的复归,人们对亲情、友情、交际的热爱也达到了巅峰,从这个意义上讲,70年代末的中国人可能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年饭食品渐多饭不愁
吃上的消费占国人收入大部分,为获丰盛年饭,必须“起早贪黑”。
70年代短缺经济下,人的消费主题是“抢购”,要想吃一顿稍好的年饭对人有许多要求:好身体、好耐心、早起床等。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里中国人仍是隆重对待的。1970年的报纸报道说春节期间“粮、油、肉、蛋、水果、茶叶供应充足,市场上还出现了如黄瓜、西红柿、豆角等一些夏令蔬菜”。情况似乎一年比一年好,1971年肉、鱼、蛋、糖、奶粉种类、数量也比前一年同期有所增加,各种鲜菜、糕点、干鲜果品供应充足。1972年还增加了广东、湖南、四川的腊肉、香肠以及山鸡、野兔等野味,活鸡、活鸭、活鱼、活鸟等大量上市,菜市场不仅供应北方蔬菜还供应南方蔬菜。当时,吃上的消费占国人收入的大部分,为了获得丰盛年饭,人们必须付出“起早贪黑”的代价。越往后,食品种类越多。1976年以后庙会恢复了,传统小吃也陆续恢复,这引发了北京人的巨大热情。关于吃,在1979年看到的可能是报纸上最为丰盛的纪录,时鲜多了,春节市场上有金浆、西泉、潞泉白酒投放市场,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
70年代的年饭呈现由贫乏走向丰富,由肠胃单调到饕餮大开的改变——食的复归可以说是人性复归的一个信号。
年货新奇玩艺造出来
五颜六色的灯笼,娓娓动听的“空竹”,各种各样的鞭炮、脸谱。
1972年春节期间,百货大楼手表展销专柜展出北京手表厂生产的夜光手表和彩色表盘手表。1975年增加了华达呢、的确良、咔叽服装等百多种商品。1976年北京市家具厂发明新式组合家具在中山公园展览的报道列于《北京日报》春节期间的头版。1978年春节市场上北京市百货大楼出售的服装,有传统的旗袍和各色童装,也有流行的各种格呢卡曲、喇叭裤和西服等,还出售一种腈纶毛绒翻毛领活里两用卡曲短外衣。1979年春节,理发排长队问题得到解决。女人们会留意到纺织品种类更多了,如夹丝膨体纱、涤纶草绿府绸、薄形弹力袜、仿烤花大衣呢、真丝软缎被面等产品,而70年代中国女性热爱尼龙制品的狂热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年美国女性对尼龙袜的热情。更多的新玩艺儿造出来了,最令孩子们高兴的是五颜六色的灯笼,以及娓娓动听的“空竹”、各种各样的鞭炮、脸谱等等。70年代的消费群体以抢购、限购为基本特征而拥有巨大的消费热情。1979年《北京日报》刊登的一封群众来信称:“结婚讲排场不好,春节参加一位同事儿子的婚礼,他家收到的礼品可谓名目繁多,有台灯7个、收音机1架、闹钟2个、毛毯4条、毛巾被2条、暖水瓶12个、枕巾80条、脸盆一大摞、茶具8套、锅碗瓢盆勺成双成对……”从这里可以看到一种结结实实的生活形态和消费热情。
年话豪言壮语变轻松
1979年人情味渐浓,有了“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的春联
70年代的开篇话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接伟大的70年代”,以及一直持续到1977年的“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的口号。
70年代早期春节提出的口号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70年代前期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大致相同:“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
到1979年人情味逐渐浓厚,有了:“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四化美景振人心人心思跃,公报春风拂大地大地生辉”……
对普通百姓而言,过年互相拜年时,说的最多的是“过年好”这样的传统话语。
时代话语渐趋轻松,春联由最初的豪言壮语变得渐渐具有人情味和生活色彩,老百姓互相拜年也多了家长里短的寒暄客套。
那时人们的交往之洽、来往之频繁表达了强烈的社交需求。民间语文也随之丰富起来。
年乐拨乱反正大团圆
人们着魔似的喜欢放鞭炮,以至鞭炮伤人的事件越来越多。
贯穿70年代前半期的春节娱乐主题比较单调,可概述为:样板戏、革命歌曲、革命舞剧、革命电影、纪录片,几乎十年如一日地延续下来。那时的文艺模式培养了一代年轻人的娱乐方式,短缺年代的文娱消费也是难得的机会。如70年代的售票方法是有组织地分配售票,此后又变成“团体凭介绍信限购X张、个人限购X张”。1977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春节气氛开始鲜活,有体育演出,有了庙会,有舞会,有诗会,还有文艺晚会、音乐会,甚至有了内部电影。春节演出也丰富起来,种类多达50多种。不仅可以看到多年后重新露面的《阿诗玛》、《桃花扇》、《李双双》这样的国产电影,而且可以看到新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来自国外和中国香港的故事片,如日本的《追捕》、英国的《女英烈传》、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美国的《摩登时代》、中国香港的《三笑》,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开放和丰富。在打倒“四人帮”的第一个春节,人们着魔似的喜欢放鞭炮,以至一段时间内关于鞭炮伤人的事件层出不穷。各种游园活动盛行起来,一些传统游戏如套圈、射击等再次出现。那时人们春节热衷于猜谜语,谜语、灯会空前火爆,可以说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生活的喜悦,体味着“拨乱反正”之后的团圆以及亲友的互访所带来的春节的温馨。代表着人情社会之最高传统的春节终于复归了。从70年代春节气氛的演进对比中,人们感受到的最大喜悦莫过于此——有了安全、自由、温暖、热闹、团圆感觉的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更为如黄宏、宋丹丹、赵本山、巩汉林、蔡明、郭达等一大批笑星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土壤。
年饭票证淡出菜市场
平时想吃什么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1980年,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试制的猪肉白菜馅速冻饺子开始在东单等六大菜市场出售。
1981年,北京居民春节每户供应4~8元一斤的花茶二两,大料、黄花、木耳各一包,大白菜20斤,一斤粮票豆腐及一斤粮票豆制品。部分小吃店增添了平时不供应的“蜜三刀”等小吃。
1983年,春节所在的二月份城镇居民每人供应富强粉三斤、小杂豆一斤、江米一斤、花生油4两、香油一两、花生半斤、瓜子三两、麻酱一两、鱼两斤(定量内每人保证半斤黄鱼)。
1984年,全市11个副食店出售不凭本豆腐。
1985年,低度酒、补酒热销。多家西餐厅爆满,新侨饭店等为家宴提供罐装、袋装西式名菜。
1989年,26种调味品、14种豆制品、35种酱菜大展销,北京人过年再不为米、面、鱼、肉奔忙了。
俗话说,过年过在嘴上。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起来,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平时想吃什么,到市场上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年货新三大件快步来
家庭主妇再不用为过年大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肉变质发愁。
1980年,各大商场从外地组织的一批电镀桌椅、简易沙发、一头沉、搪瓷盆陆续投放节日市场;1981年,尼龙绸夹克、线绨被面供不应求,有人利用反复排队和托人代买等手段套购,仅新新服装店节前便抓获“投机倒把者”46人;1984年,14英寸彩电节日供应量比上年增长42倍;1985年,腊月二十八起向个人预售进口相机,每人限购一架,半年内付货,牌号有柯尼卡、亚西卡两种;1987年,羽绒服受宠、裘皮帽走俏;1988年,一种名叫马海毛的安哥拉山羊毛流行……春节穿新衣,80年代,北京人开始走出黑灰蓝服装的包裹,西服、夹克、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流动成一股彩色的风。与此同时,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
8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们走来,家庭主妇们再不用为过年大浣洗累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早早炖好的猪、牛、羊肉变质而发愁。
年画春联贴进单元楼,词句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过年总要求吉利图喜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贴春联,大拜年,80年代都有新特色。先说春联,过去多是农家小院才贴,词句也无非是“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之类的老句陈辞。80年代大不同了,春联不仅贴进了城里的单元楼,词句也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一个倒贴在单元门上的大大的“福”字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露无遗。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渴望用这种最传统的形式表达对时代最深的欣喜。初一亲朋好友一见面,先递上一声“您过年好”,接着便聊上几句。上了点年纪的关心:“春节您家的‘加油’(定量之外供应的食用油)买了没呢?今年的油比去年强,没什么油烟子”。一些年轻人这年春节刚刚相互询问:“买没买邓丽君、刘文正新出的带子?”转过年来便已对崔健崇拜得无以复加:“初三都去我家,昨儿我刚置了一个架子鼓”。孩子的父母们相互抱怨着:“我们家这个‘小皇帝’春节非让带着去吃‘肯德基’,店里人那个多,队都排到了前门大街上。”
先行一步“下海”的老板们仍忘不了借这个难得相聚的机会沟通信息:“你手里还有多少台洗衣机,我全要了,冰箱也行。”
80年代,听人们拜年聊天,听不到为衣食犯愁,听不到忌讳与掩饰,人与人之间似乎更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心气更高了。一句普普通通的“您过年好啊”,含意是那样丰富。
过年乐贪看晚会洋相多
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
年年春节都高兴,80年代乐更多。
不知是有了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市场上的彩电才紧张,还是家有彩电的人多了,春节晚会才愈发火爆,反正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80年代一景儿。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里宣告彩电无货,同时出现彩电票。那阵子,节前能买上一台18英寸彩电可是件大乐事,七姑八姨都要通知到:“他舅舅,家里新买了电视,春节来看呀。”更乐的还在后面:三十儿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饭,预备好记录晚会公布的谜语的纸和笔,为谁坐在离电视最近的位置争执一番之后各就各位。这一晚上,自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愿去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怕错过了马季的相声、费翔的歌,更怕错过了节目间穿插公布的有奖谜语。一番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之后,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寄答案。苦盼中央电视台的佳音之余,又该琢磨着去哪儿逛庙会了。80年代,龙潭湖、地坛、白云观、大观园、大钟寺,到处是庙会。小吃吃腻了,买便宜百货,工艺品看惯了,花会大赛又开锣,传统的赏心乐事未减,晶莹剔透的冰灯又朝人招手。从三十儿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总是闲不住,乐不够。人们开始品味改革开放刚刚富起来的滋味。
⑧ 60~70年代的春节有什么难忘之处
1950年代的春节――“劳动最美”
翻开历史,50年代的春节过得都有点不简单。
1953年的大年初一,正赶上日偏食,除了新疆和西藏,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大清早起来拜年,都发现与往常有了一点不一样,从7点27分开始,日偏食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1954年春节刚过,中央决定准备正式兴建武汉长江大桥,大桥全长1000多米,自古被称为天堑的长江,将随着大桥的建成变为火车窗外的一道风景。
1959年春节期间,无锡市万余职工在市体育场举行大会,动员开展比思想、比产量、比质量、比产品、比品种、比劳动生产率、比安全、比协作、比措施的“九比”竞赛。
50年代的人们最爱说一句话:“劳动最美”,这是我们对50年代春节的记忆。除了喜庆欢乐,还伴随了一系列国内外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件。更确切地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事件,过节的人们才找到了欢乐的理由。
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解放前,无锡人人把“春节”叫做“年关”,有钱人过年,没钱人过关。解放后这种情形得到了改变,对此,50年代的人们特别有幸福感。过年的时候,买肉也好,买衣服也好,逛公园也好,看电影也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从前我哪儿敢这样想呀”,“今年又比旧年(去年)强”。春节与欢乐相连。它让我们可以站在年关底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并且看到了由此结出的劳动果实,所以不禁喜从中来。
在抗美援朝时期,每逢过春节全国各地人民都要纷纷写信慰问人民志愿军,无锡人自然也不例外。另外,春节期间各工厂都要举办文艺晚会演出。郊区举行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各文化馆则进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工人文化宫一年一度的春节游园大会,通常表演的节目有车技、武术、双杠、举重、走钢丝、马术、篮球比赛等。那个时候过春节,人们还经常编一些歌、诗词自娱自乐,算是年话的书面语言。1958年流行的一首歌名叫《欢度佳节迎新春》,其中写道:“歌声震云霄,万家灯火明,欢度佳节美景迎新春,抬头看,这里是狮子在跳跃,那里是长龙在翻腾,彩灯万盏庆丰收,万人同声唱和平,唱和平。”
1960年代的春节――集体性是60年代春节的特征
从1962年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一大批无锡青年奔赴新疆、苏北等地,年复一年地体味着远离亲人的春节滋味。无论冰天雪地还是盐碱海滩,都无法阻止他们发现并放大生活中的细微欢乐。但回味60年代的春节,倒也不完全都是这种“悲壮”。
集体性是60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买个月份牌,添几张写春联的梅红纸,新一年的向往就在挑挑拣拣中开始了。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办年货的人把街上挤得热热闹闹,过年的票证上还印着两个喜庆的大红灯笼,二三斤一大块肉,比起平常二两半斤地买舒心畅快多了。土特产商店(无锡第一副食品商店的前身)会在店门口支块木板在当街卖。
按照风俗,除夕和初一全家团圆不出门,到了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大家也出门给亲戚朋友拜年。鞠躬拱手的老礼不时兴了,“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不时兴了,见面只是互相点点头道声“新年好”或“春节好”。“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有工作的子女会这样给父母拜年。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领导们倡议“四要四不要”。大家坐在一起开个茶话会,领导们倡议“要讲科学,不要封建迷信;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参加正当文娱活动,不要到处游荡;要坚持生产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节“四要四不要”,散会后还能用小手绢包回点儿花生瓜子给孩子。
“穿新衣,放花炮”,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攒了一年的布票变成红色、蓝色的灯心绒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妈妈也要踩着缝纫机“嗒嗒嗒嗒”地干到深夜。初一早晨醒来,孩子们的枕头边保准都平平整整地放着一套新衣。平时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过年了,多困难的家庭都要想办法给每个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旧衣服翻改的也好。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饭,孩子们就跑到院子里撒欢了。左手举一小截土香,右手忙着从兜里往外掏小鞭。红红的半寸来长的小鞭可是宝贝,家里统共给买了一串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藏在家里的小鞭如果被兄弟姐妹发现了“偷”走几个,父母们就成了难断家务事的糊涂官,只有许诺“再买一串”才能安抚孩子们的哭声。
1970年代的春节——“物质极大丰富”
我变我变我变——温瑞安武侠小说中的这个标题最能提示70年代的变化。从生活话语去理解时代变化是贴切的。戴着各种帽子的人摘去帽子,不敢往来的亲友恢复往来,一色的蓝蚂蚁、绿军装到喇叭裤、西服,一色样板戏、革命歌曲到乡恋、流行歌曲,电影从《上甘岭》、《创业》到《追捕》、《巴黎圣母院》,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倒“美帝”到“中美建交”,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禁锢下的生活形态的改变是顷刻间发生的。70年代末春节的传统色彩加强了,庙会、传统小吃恢复了,人们嗑瓜子、放鞭炮、发压岁钱、互相拜年,而另一方面是一些年轻人穿起喇叭裤、蓄长发、拎着录音机放着流行歌曲招摇过市。时尚的改变是如此让人错愕,我们对时尚的理解也渐趋开放。粉碎“四人帮”以后另一大时尚是学习英语,造成了板砖录音机的走俏流行。而70年代最显著的改变之一是人性的复归,人们对亲情、友情、交际的热爱也达到了巅峰,从这个意义上讲,70年代末的中国人可能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1972年春节期间,手工业商场(商业大厦的前身)手表展销专柜展出北京手表厂生产的夜光手表和彩色表盘手表。1975年增加了华达呢、的确良、咔叽服装等百多种商品。1978年春节市场上出售的服装,有传统的旗袍和各色童装,也有流行的各种格呢卡曲、喇叭裤和西服等,还出售一种腈纶毛绒翻毛领活里两用卡曲短外衣。1979年春节,理发排长队问题得到解决。女人们会留意到纺织品种类更多了,如夹丝膨体纱、涤纶草绿府绸、薄形弹力袜、仿烤花大衣呢、真丝软缎被面等产品,而70年代无锡女性热爱尼龙制品的狂热一点也不逊色于当年美国女性对尼龙袜的热情。更多的新玩艺儿造出来了,最令孩子们高兴的是五颜六色的灯笼,以及娓娓动听的“空竹”、各种各样的鞭炮、脸谱等等。70年代的消费群体以抢购、限购为基本特征而拥有巨大的消费热情。1979年《无锡日报》刊登的一封群众来信称:“结婚讲排场不好,春节参加一位同事儿子的婚礼,他家收到的礼品可谓名目繁多,有台灯7个、收音机1架、闹钟2个、毛毯4条、毛巾被2条、热水瓶12个、枕巾80条、脸盆一大摞、茶具8套、锅碗瓢盆勺成双成对……”从这里可以看到一种结结实实的生活形态和消费热情。
⑨ 谁能给下林妙可的具体资料越具体分越多噢
描 述:小公主
姓 名:林妙可
生日:1999年7月1日
拼 音:linmiaoke
现住地:北京
籍贯: 福建 福州
就读学校: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民族: 汉族
身高:122厘米
体重:20公斤
语言:普通话
特长:民族舞、钢琴、长笛
梦想:当美术或语文老师
最喜欢的玩具:笔、纸、小黑板(酷爱写字)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超级喜欢CCTV-10的节目,对该频道的节目如数家珍,《走近科学》、《希望英语》、《绿色空间》等每日必看
出生书画世家 表演天赋超群
“我来写,我来写!”妙可看见我打开采访本,马上来了精神,两只小手抓在我的本子上,执意要自己记录。在妙可的小屋里,几乎看不到什么玩具,最多的就是笔,摆满了写字台。妙可的妈妈说,妙可从小就爱写字,没事就趴在桌上描描写写,别提多乖了。
妙可出生在一个书画世家,现在家里还挂着许多字画,有爷爷题的诗,有奶奶临的帖,还有伯伯写的对联。不过比起妙可的表演天赋,她的书画才能又不算什么了。有一次,妈妈带妙可去听音乐会,禁不住美妙音乐的诱惑,妙可跑到台上跳起舞来。
妙可说她以后想当老师,要不教美术,要不教语文———因为她一直认为语文老师就是教小朋友们写字。
小明星赶“通告” 拍片不忘写作业
妙可天生就是当明星的料。6岁那年,妙可和赵薇一起拍了一个广告,据说镜头感丝毫不比“小燕子”差。后来经人介绍,妙可签约了一家经纪公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片约”不断,现在每周都有“通告”。
有时为拍片,妙可在片场一待就是一天,可她从不喊累,更不哭闹。妙可经常等着等着就睡着了,但只要导演一招呼,她揉揉眼睛就站到摄像机前,又是生龙活虎的样子,调整状态之快让许多明星都自愧不如。
现在妙可在学校非常有名,对她的“工作”老师们都很支持,如果有缺课,班主任一定会在第二天抽空为她补上。
第二天一大早,妙可又要去“赶场”了,这回是和刘翔一起拍广告。妙可乖乖地把作业本放进书包,她已经习惯在片场写作业了。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的9岁小女孩林妙可,用可爱大方的形象,美妙的嗓音,打动了观众,引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里,这位可爱的小女孩以真挚的感情演唱《歌唱祖国》,感动了现场9万余名观众。
2008年8日晚8点6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在升旗台上的林妙可,身穿红色的裙子,用甜美的声音,伴随着56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儿童,一起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护送入场。林妙可今年9岁,是北京望京地区的一名小学生,擅长唱歌、舞蹈,还会弹钢琴。
法国《队报》的记者阿兰说:“这位小女孩太可爱了,她的演唱很动人,让我很感动。她的演唱非常吻合今天这样欢乐的气氛。”
不到3分钟的演出,妙可准备了一年多,并战胜其他三个参与竞争的小朋友。
6岁起开始拍广告,让妙可在圈内有了些人气,因为参演奥运会开幕式广告的拍摄,她进入了导演张艺谋的视线。去年6月,妙可和另外两名形象过关的孩子一起开始接受声音培训。
今年6月28日是开闭幕式导演检查培训成果的一天,妙可和另两名小朋友一起站在几十名评委和4台摄像机中间,老师问“谁先唱”,站在中间的妙可用大拇指指了指右手边的小朋友,这一举动逗得评委哈哈大笑,她也因此暂时胜出。
本以为参演已落听,但没想到,此后的练习中,又有一名学唱京剧的小朋友加入了参选的队伍。
7月16日是“鸟巢”进行第一次焰火试燃放,可是妙可并没有接到参演的通知,“那天没叫我们,我想肯定被刷掉了。”妈妈说,那一晚,他们彻夜难眠。
妙可每天的行程,妈妈都仔细地记录在小本上。她清楚地记得,7月30日凌晨3点多,她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谋导演(指张艺谋)让你们明天5点半到场,要穿鲜艳的衣服。”
第二天一早,妈妈便带着妙可逛了好几个童装店,直到下午4点多,才勉强买到一件桃红色的裙子。不能进入现场,妈妈将妙可和裙子交到老师手中便回了家,可她刚走出不到两站地,便收到老师发来的短信:“裙子不合格!”
眼看着8月2日的第二次彩排就要到了,妈妈决定再去高档商场为孩子置办行头。在燕莎,看着1500元一套的儿童礼服,妈妈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买。那天下午,母女俩一直逛到日坛商务楼的一家童装店,才总算买到了这件红色的纱裙。
电视机前观众不知道的是,这件看上去很漂亮的纱裙,价值只有150元。
最后两次的彩排,妙可很顺利地走台、试唱,那个和她一起试练的小朋友也再没有出现过。但他们一直都没有接到过正式的确定通知。“我就一直在给老师发短信问上了没,上了没,一直没回复。”妈妈说,直到昨晚7时45分收到老师的短信时,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下。“她说她自己是人来疯。”林晖说,孩子可能得益于自己的摄影记者工作,镜头感很强,而且性格很好,又爱笑,保持着童真,这可能是导演最需要的。
由于字数太多了..
所以贴了地址..
上面我觉得超详细的..
可以去看一下~